曹艷偉
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因此,實施創新教育,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已成為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課題。在新課標強調由知識的傳授向能力培養轉換的理念下,面對新情況,如何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是值得我們初中物理教學工作者認真探討的問題。筆者根據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體會,在此探討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關鍵詞:物理;創新;培養
一、要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創新能力
赫爾巴特曾說過:“教學應當貫穿在學生的興趣當中,使學生的興趣在教學的每一個階段都能連貫的表現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動。”在物理課教學中,教師只要講究教學藝術,善于根據物理課本身的特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就一定會獲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物理學是研究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及物質基本結構的一門學科,它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石。學好物理,對學生進一步學習自然科學的其他學科將有很大的幫助。而學生普遍感覺物理難學,覺得“物理概念越學越多,定律、定理越學越亂,題目越做越難”,因此,有不少學生對學習物理產生畏難和厭學情緒。若能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消除學生學習的障礙,學生就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物理,會懷著一顆求知的心去探索物理,從而為學好物理奠定基礎,提供保證。廣大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1.良好的教學藝術。廣大教師要以身作則,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2.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3.利用“好奇”心理,激發求知欲,培養興趣。
二、創設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證創新教學實施的重要條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創造力量最能發揮的條件就是民主。”許多教育工作者的實踐證明,民主的教育效果最佳,而權威的教育,則嚴重地限制了學生思維和行為,對學生能力的發展最為不利。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努力創設一個能誘發學生潛在的創造智能,能自由釋放其創新競識的學習環境,創設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教師要熱愛和信任學生,承認學生具有巨大的創新潛能,這是課堂上達到民主和寬松的學習氛圍的基礎。其次,教師要讓學生有較大的自由度,在課堂上允許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不應該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自由提問、問題討論、相互交流、回答提問等活動作過多、過細地限制和要求,避免產生學生因害怕違反教師的有關規定而感到緊張、焦慮甚至壓抑的現象。教師對學生要多肯定,少批評。對學生的獨創,與教師思維不同的表現,不要輕易加以否定,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的與眾不同的觀點、思維方法甚至出現的錯誤,教師不要加以壓抑,不要諷刺與嘲笑,要給學生正面的肯定,并指出需待改進的方面,給學生一種“創新”的安全感,營造一片創新的土壤。
三、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物理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物理創造思維的有效措施,在物理實驗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實驗的具體操作和一些實踐技能,還要引導他們學會研究物理實驗方法,培養他們的創造思維。學生對自然界的事物懷有好奇心,對還不懂的現象總喜歡問幾個為什么。教師應該呵護學生的這種精神,可以和學生一起設計實驗,組織他們觀察現象,引導他們積極思考。例如,在教學“判定感生電流方向的楞次定律”時,教師在課前可先留給學生一個思考題:如何判定感生電流方向?怎樣通過實驗加以歸納得出?以此來強化學生的創造意識。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將學生帶到實驗室,根據電磁感應現象的知識,共同設計一個用線圈、電流表、條形磁鐵組成的實驗線路,讓學生自己動手連接線路,觀察實驗現象,并做好記錄。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思考,邊發現問題,邊解決問題,并根據實驗記錄加以分析、歸納和總結,幫助學生從中得出感生電流的磁場總是要阻礙原來磁場的變化的結論。然后,引導學生將磁鐵換成通電螺線管再做實驗,或把通電螺線管放在線圈中,改變通電螺線管電流的大小,并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最后,歸納得出上述不同情況下的電磁感應現象所產生的感生電流的磁場總結法律,即楞次定律。通過啟發誘導,大部分學生都能熟練應用楞次定律,收到良好的教學成效。
四、鼓勵學生在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求異質疑,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求異思維是一種從多方面推測、假設和構想中“探試”答案以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它是創新思維的核心。任何發明、發現、科學理論的創立,首先建立在求異思維的基礎上,沒有求異無所謂創新。為此,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多向學生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多引導學生靈活應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從不同方面利用不同的方法對同一問題進行思考,從中找出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選,就是一種很好的求異思維訓練,要善于利用和引導。例如,在彈簧測力計下通過細線掛著一重物,當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3.6N,當物體1/5體積露出水面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4N,求該物體的密度。這道題涉及彈簧測力計、二力平衡、密度、浮力等方面知識,從不同角度思考,至少有五種解法。
總之,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在物理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教師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敢于創新,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有足夠的耐心。我們肩負著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歷史使命,只有堅定不移地實施素質教育,學生的創新思維才能得以培養,才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