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強
陳漫遠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人民解放軍的優秀軍事指揮員。他出生于廣西蒙山縣,青少年時期便在梧州求學,追求進步,投身革命,后又參加百色起義,從此南征北戰,建國后又主政廣西。他歷經長期革命戰爭的嚴峻考驗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磨煉,成長為一名威震敵膽的杰出將領和無產階級革命家。他是廣西人民的優秀兒子。現根據《陳漫遠傳》記載的史實,整理了陳漫遠早年在梧州投身革命的故事,以饗讀者。
永安之子
永安州,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相當有名。太平天國起義后,天王洪秀全在永安進行了著名的封王建制。1914年永安改稱蒙山縣至今。蒙山縣還是著名武俠文學大師梁羽生的故鄉。
1911年12月28日,在永安州群峰里古排村泗隆鋪(今蒙山縣蒙山鎮文聚村四龍鋪)的首富之家,一個男嬰呱呱落地,父母親歡天喜地,按照家族“景福慶萬全顯榮”的輩分,又依古時傳今的“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滾滾達三江”之寓意,為兒取名陳萬源,企望其官運亨通,光宗耀祖。陳萬源投身革命后,方改名為陳漫遠。
泗隆鋪坐落于蒙山縣城北面約7公里的龍頭橋南端,是清一色的陳姓,陳漫遠的父親叫陳慶榮,他娶妻李氏,生育萬春、二妹、四妹、萬源、六妹共兩男三女。按出生先后順序,陳漫遠是第四,按兄弟排行他是第二。陳慶榮夫婦與當時中國農民家庭一樣,也“重男輕女”,陳漫遠是他們的小兒子,自然視為心頭肉、掌上珠。
陳慶榮是村中首富,也是蒙山農村少有的秀才。他不忘“三綱五常”,既富又仁,在鄉鄰中德高望重。在辛亥革命后新學興起之時,陳慶榮積極捐資興辦教育,造福后代子孫。1913年,他聯合李、胡、阮、王諸姓共5人,創辦了古排初等小學,設有甲、乙兩班,學制4年,不論貧富子弟,皆可入學。開設的課程不是以往私塾的課程,而是采用新學的課本。此外,陳慶榮積德從善,還做了不少有益于家族和鄉鄰的好事。
對于小兒子陳漫遠,陳慶榮是倍加疼愛,寄予厚望。從陳漫遠牙牙學語開始,陳慶榮就教他吟唱《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到五六歲,陳漫遠已經開始學習《幼學瓊林》《四書》《五經》《千家詩》等,父親還經常給他講些故事,諸如岳母刺字、岳飛精忠報國;洪秀全太平天國起義;馮子材、劉永福、蘇元春等抗擊洋鬼子侵略;孫中山發動辛亥革命等等。對此,陳漫遠無不懷著濃厚的興趣聆聽,既增長了知識,又陶冶了心靈。
陳漫遠的母親陳李氏,為人善良樸實,勤儉持家,是舊中國農村典型的賢妻良母,也是眾人稱道的“善人”、“好人”。她是永安州群峰里古排前村的一個李姓貧困農家之女。嫁到陳家后,她幾乎每天天一亮便起床,煮飯燒菜、喂豬養鴨、縫洗掃地、教導兒女等忙個不停。陳漫遠家在村頭,又是交通干道邊,過往行人口渴、歇歇腳,陳李氏不論男女老幼、親疏生熟,都一視同仁地熱情接待。
進步啟蒙
1918年夏,陳漫遠7歲,他和哥哥一起,進入父親與人共同創辦的古排初等小學甲班讀書。此時,陳漫遠已經熟讀了以往私塾的課本,還能背誦不少唐詩、宋詞,了解詩詞的平仄韻律。在古排初小,他學習了4年新學課程:修身、國文、算術、理科、手工、圖畫、唱歌和體操。1922年夏,陳漫遠以優異成績升入蒙山縣立高等小學。由于他基礎好,又刻苦勤奮,高小兩年的課程,他一年半就完成了。于是,陳漫遠成為同學們的楷模。
在古排初小和縣立高小,有兩位老師影響了陳漫遠的成長,這就是韋杰三和黃成業。
黃成業生于蒙山縣古排高鋪村。他自幼天資聰敏,勤奮好學。1921年秋,他考入上海復旦大學。次年冬,他因家庭經濟困難輟學返鄉,任縣立高等小學的美術、自然課程教員。1923年夏,他邊教書邊和校長蔡挺生等人在縣城開辦“源生和”書店,經營進步書刊,如《新青年》、《湘江評論》等,對推動蒙山縣的學生運動和農民運動起了積極的作用。當年秋,他發動縣立高等小學的師生,聯合縣城各學校刊出墻報,上街游行演出,自編演出話劇,宣傳新文化、新思想,宣傳婦女解放、男女平等思想,使蒙山縣迅速掀起反帝反封建的學生運動熱潮。1926年3月,黃成業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后,他按照中共廣西地委的指示,在蒙山領導農民運動。他以縣立女子小學代課教師的身份作掩護,積極組織成立農民協會,組織圩日街頭宣傳。
韋杰三,1903年出身于蒙山縣新圩街的一個壯族家庭。他在古排國文專館就讀1年,因家庭經濟困難,便在古排小學任教。1919年秋,他考入梧州省立師范學校,學習1年后畢業。次年他前往廣州,考入培英中學就讀,曾任校刊《培英雜志》編輯。1922年暑假,他回鄉10多天,大力宣傳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后來,他又到吳淞中國公學學習。1923年夏,他因生活困難而輟學,回蒙山縣立高小任英語和音樂教員。在此期間,他和校長蔡挺生、教師黃成業等人,合股開設“源生和”書店。1925年,韋杰三以優異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在共產黨人李大釗、趙世炎等領導下,在天安門前舉行國民示威大會。會后2000多人舉行游行示威,向段祺瑞的北洋政府請愿。游行隊伍遭到軍警的殘酷鎮壓。走在游行隊伍前面高呼口號的韋杰三被槍彈擊中,倒在血泊之中,犧牲時年僅23歲。清華大學師生悲憤地抬棺游行,于西校門列隊迎祭及舉行追悼大會,挽聯上大書:“碧血濺都門,丹心照清華”。朱自清教授親筆寫下《哀韋杰三君》一文,深切表達了清華師生對韋杰三的悼念和愛戴。
陳漫遠對黃成業、韋杰三兩位老師非常喜歡和尊敬,他經常圍著兩位老師問這問那。兩位老師覺得這位學生學習用功,成績好,好學好問,自然喜歡,還經常送一些進步書刊給他閱讀。陳漫遠如饑似渴地閱讀,還將進步書刊介紹給其他同學。后來,他知道這些書籍是黃成業、韋杰三兩位老師和蔡校長合辦的“源生和”書店的,課余時間他就經常到“源生和”書店去看書。一天,書店被查封,黃成業也被拘留。陳漫遠非常氣憤,便和老師、同學一道去縣府、縣警察局抗議,迫使縣警察局釋放了黃成業,縣府也被迫同意“源生和”書店繼續營業。
在黃成業、韋杰三兩位老師的引導啟迪下,陳漫遠學到了不少知識,懂得了不少人生道理,也初步接受了國民革命運動的啟蒙教育。陳漫遠積極參加學校和黃、韋兩位老師組織的活動,并上街游行宣傳。在“五四”反帝愛國運動紀念日,他既撰寫詩文,刊于墻報專欄;又上臺演講,痛陳列強的侵華罪行,列舉北洋軍閥政府的賣國行徑,激發老師和同學們的愛國熱情。1923年秋,陳漫遠參加了黃成業發起的縣城各校師生的聯合上街游行。他和同學們走上街頭,宣傳新思想、新文化和婦女解放、男女平等思想,參加了許多文藝演出。
1924年1月,陳漫遠由蒙山縣立高等小學考入桂林的儲才初級中學。心頭喜滋滋的陳慶榮,雇了一輛牛車、兩頂大轎,親自送兒子到桂林求學。一路上父子倆春風得意,談笑風生。
桂林儲才初中,學制3年。學校每學期舉行“月考”和“期考”,學生修業期滿,學校可單獨舉行畢業考試。陳漫遠基礎好,又刻苦勤奮,學習僅1年,他便學完全部課程,并獲得優秀成績畢業。
1925年1月,陳漫遠以優異成績考入廣西梧州省立第二高級中學,并在二年級插班就讀。省立二中,學制4年,包括高中和大學預科,畢業后可升大學。在梧州省立二中,陳漫遠發憤學習,如饑似渴。
然而,陳漫遠平靜的學習生活不久就被打破了。1925年5月30日,帝國主義在上海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6月1日,上海工人總罷工、學生總罷課、商人總罷市,全國各地工學商紛紛響應,從而形成全國規模的反帝運動。梧州作為廣西的重要城市,社會各界也迅速掀起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的革命浪潮,梧州成為廣西國民革命運動的中心。中共廣東區委當即抓住時機,于1925年夏秋派遣共產黨員李血淚、龍啟炎,共青團員周濟、鐘山等人來到梧州,創建共產黨、共青團組織。當時龍啟炎任《梧州民國日報》總編輯,周濟任省立二中教師,鐘山發動工人運動。
陳漫遠在梧州共青團的領導和影響下,一面在省立二中學習,一面參加學生會工作,積極開展學生運動。
1925年冬,陳漫遠加入了由共青團領導的梧州新學生社和梧州學生聯合會。他認真閱讀了《新青年》《共產主義ABC》《向導》《中國青年》等革命書刊。1926年1月,他受聘擔任了廣西學生聯合會主辦的《廣西學生日報》編輯,經常用“萬源”的名字發表詩歌、文章,表明自己為民眾尋求光明、獻身革命的崇高志向。《廣西學生日報》廣西全省發行,載有國內外和梧州市的新聞,受到廣西的學生和青年的喜愛。
梧州學生運動的迅速開展,使省立二中校長崔贊謨大為震驚。這個反動校長坐立不安,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想方設法予以扼殺。1926年三四月間的一天,崔贊謨令秘書貼出布告,禁止學生參加社會活動。陳漫遠和二中師生對此非常氣憤,一邊議論,一邊把布告撕了,還派十幾個同學到校長辦公室質問崔贊謨。崔贊謨被學生們問得啞口無言,激怒之余他一面大喊“打人啰”,一面通知市警備司令部逮捕了16名學生。陳漫遠等組織同學一面向廣西省政府投訴,堅決要求釋放被捕同學,罷免崔贊謨的職務;一面在《救國晨報》上發表文章,揭露事件真相,爭取社會同情。一星期后,斗爭取得了完全勝利:崔贊謨被撤職,被捕的學生全部無罪釋放。
在學習和斗爭實踐中,陳漫遠的政治思想覺悟不斷提高。1926年5月,他經蘇炳瑜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為一名共青團員。入團后,陳漫遠白天在二中讀書,晚上常去設在北山腳23號的團委,向他的聯系人匯報工作;或到設在塘基街的廣西學生日報社,與鐘云、蘇炳瑜等一起編輯《廣西學生日報》,有時采集上海、香港報紙上的文章及國際新聞方面的消息,有時也自己寫些詩詞刊登在副刊上。
不久,陳漫遠被推選為共青團梧州地委學生運動委員會委員,參與領導整個梧州地區的學生運動。1926年夏,他參加了梧州各界五卅運動周年紀念活動和抗議英帝軍艦入侵西江的斗爭。他和鐘云、蘇炳瑜等人組織一隊隊學生,高舉旗幟,走向街頭,高喊“打倒列強”的口號,浩浩蕩蕩,令人振奮。
光榮入黨
第一次國共合作之后,在工農群眾的大力支援下,北伐戰爭節節勝利;而北伐的勝利,又大大推動了工農運動的迅猛發展,并形成了轟轟烈烈的農村大革命高潮。
鑒于革命形勢的迅速發展,根據中共梧州地委的指示,共青團梧州地委為了適應廣大群眾尤其是青年學生學習馬列主義、接受新文化的需要,決定在塘基街創辦“蒼梧書社”,經營革命書刊,擴大傳播馬克思主義,指派陳漫遠兼任書社經理。于是陳漫遠和鐘云、易超然等開展籌備工作。
開辦書店,陳漫遠并不陌生。他在蒙山縣立高小就向蔡校長和黃成業、韋杰三兩位老師細心請教過籌集經費、進書渠道、經營策略等問題,開辦起來得心應手,熟門熟路,相當內行。而且,他剛剛入團,革命熱情很高,不敢有半點怠慢。他和鐘云、易超然等共青團員夜以繼日地發動青年和社會人士募捐,通過各種渠道購買了《共產黨宣言》 《共產主義ABC》 《向導》 《少年先鋒》 《語絲》 《創造》 《新青年》等革命理論書刊和進步文藝書刊,并在梧州市塘基街租下一間兩層鋪面,以便開店經營和開會、休息。
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備,陳漫遠于1926年11月7日正式掛出了“蒼梧書社”的店牌,開張營業。根據團組織的安排,陳漫遠兼任書社經理。由于人手不夠,他又雇請了王錦倉、黎秀松兩名小工友。在陳漫遠的精心經營下,“蒼梧書社”辦得很有特色,很快就吸引了大批進步的社會青年和在校學生,成為了梧州廣大青年學生學習和交流革命理論和科學知識的重要場所。梧州的國民黨報紙竟把“蒼梧書社”說成是梧州的共青團機關。
1926年12月19日,梧州發生了“一二·一九”事件,桂系軍閥開始公開反共,梧州的國民黨右派軍警突然襲擊中共梧州地委等機關,拘捕了中共梧州地委書記譚壽林等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進步人士。
面對白色恐怖,陳漫遠毫不畏懼。他毅然堅定地向組織表示,堅決革命到底,并且希望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請組織上考驗他。此外,陳漫遠得悉,自己的入團介紹人蘇炳瑜已經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樣他更是鐵了心地認為加入共產黨是正確的選擇,他迫切地希望早日成為這個偉大組織中的一員。
1927年1月,陳漫遠的愿望終于實現了。共產黨員羅少彥找他談話,非常嚴肅地告訴他,鑒于他的堅定表現,組織上決定吸收他加入中國共產黨。羅少彥邊說邊從內衣口袋里掏出一張疊得很小的小紅紙,遞交給陳漫遠后說道:“陳萬源同志,這是入黨誓詞,也是黨的紀律,每個黨員都要嚴格遵守,嚴格履行,你要把它的每一個字都牢記腦中,熟悉于心中。”陳漫遠激動地展開小紅紙,只見上面寫著“C·C·P”三個字母和入黨誓詞:“犧牲個人,嚴守秘密,階級斗爭,努力革命,服從黨紀,永不叛黨。”
陳漫遠心情非常激動,堅定地表示:“請組織放心,我陳萬源一定嚴格遵守,認真履行,決不給黨抹黑。”
牢獄之災
1927年1月,陳漫遠剛滿15歲,年紀雖小,可已經是一名共產黨員。他還身兼數職:《廣西學生日報》編輯、共青團梧州地委學生運動委員會委員、蒼梧書社經理。
陳漫遠入黨后不久,組織上又派他到梧州店員工會當書記員,任務是發動工人,培養工人積極分子入黨,建立梧州店員工會黨支部。
年輕的陳漫遠不計得失,不怕苦累,不懼坐牢殺頭,黨叫干啥就干啥,并且盡心盡力、想方設法去干好。他沒有薪水,每月僅靠家里寄的5元錢伙食費維持基本生活。每天,他廢寢忘食,不分晝夜,購進售出書刊、編輯學生日報、撰寫詩文、組織學生運動、發動工人開展斗爭、培養工人骨干入黨,等等,忙得不亦樂乎。
在陳漫遠的積極努力下,蒼梧書社辦得有聲有色,所得利潤全部上交組織,并在店員工會中發展了工會主席容完成等4名工人入黨,建立起中共梧州店員工會支部,陳漫遠兼任支部書記。
在店員工會,陳漫遠親筆書寫了“店員工會”4個大字,作為工會的招牌使用。他領導工人與反動資本家作斗爭,要求提高工人的工資。陳漫遠召集工會委員在晚上開會,研究對策,并團結在船上搬貨的苦力工人一起參加斗爭。反動資本家們見眾怒難犯,不得不有所收斂。
正當北伐軍勝利進軍和工農運動蓬勃席卷全國之際,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此后,廣州、長沙、武漢等地的國民黨右派紛紛背叛革命,全國陷入一片血雨腥風的白色恐怖之中。新桂系軍閥也在廣西開始了大清黨、大逮捕、大屠殺。
梧州是新桂系“清黨”的重點地區之一。4月17日凌晨,國民黨軍警包圍了蒼梧書社和梧州海員工會等行業工會、學生聯合會、婦女聯合會以及省立二中等處,大肆搜捕共產黨員、共青團員與革命群眾。
正在蒼梧書社樓上酣睡的陳漫遠突然被嘈雜聲驚醒,他睜開惺忪的睡眼,心里暗想:大事不妙,敵人下手了。他急忙翻身下床,可是還沒邁步,樓下鋪面的大門已被人拍得“嘭嘭”響。陳漫遠心一橫,下樓打開了鋪面大門。
“誰是書社經理陳萬源?”門一開,警察發問。
“是我,什么事?”陳漫遠挺身答道。
“走,到警察局去。”幾個警察幾乎同時吼道,槍口也逼了過來,不容分說,將陳漫遠和兩名小工友推出店門,并在門上貼了封條。
被押往警察局之時,陳漫遠看見蒼梧書社所在的塘基街兩頭崗哨林立,戒備森嚴。陳漫遠和兩名工友一起被抓進了市警察局。透過微弱的晨光,陳漫遠看見被捕者坐滿了一屋子,里面有共青團梧州地委書記、共產黨員鐘云,有共青團員李素秋、陳麗馨,有二中的進步同學,也有不相識的年輕人。兩三天后,陳漫遠等人又被押到蒼梧縣衙門內的縣監獄。
陳漫遠和鐘云等7名男同學被關押在一間漆黑的小牢房里。國民黨的警察們,耳聞陳漫遠是什么書記、經理,以為是個什么魁梧高大的共產黨的大人物。可是抓到一看,竟是一個年輕小伙,大失所望,便放在縣監獄里關押。
陳漫遠未經審訊即被判無期徒刑。他們在蒼梧縣監獄里被關了好幾個月,不準任何人看望。他們在漆黑潮濕、散發著惡臭的小牢房里,并不悲觀。他們相互鼓勵,堅信革命一定會勝利,每個人都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在獄中,陳漫遠曾經兩次鼓動和組織獄中的中共黨員、團員同志和難友們越獄,但是都不慎被敵人察覺,沒有成功。接著,獄警對他進行單獨監禁。他被加上手銬、腳鐐,關在木籠里沿街示眾后,扔進小牢房里長期監禁。
鐘云、廖夢樵、寧培斌等革命志士,在監牢里被一個個綁走槍殺了。骨瘦如柴的陳漫遠,在獄中艱難地度過了備受煎熬的兩年。
1929年6月的一天,陳漫遠被突然釋放。他身體極度虛弱,已難以行走,是同監的獄友們抬著他出了監獄。后來他才知道,這是由于1929年3月第一次蔣桂戰爭后,國民黨左派軍人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廣西,為了抗蔣獨立,與共產黨合作。應中共要求,他們釋放了關押在獄中的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因此,他才獲釋出獄。
陳漫遠向獄友借了點錢,輾轉返回老家蒙山縣。
參加百色起義
陳漫遠被捕入獄兩年,身心受到了極大摧殘,已是十分虛弱憔悴了。回到家中,他才知道是因為父母托人疏通各種關系,所以在獄中兩年,雖受大刑,但卻免于一死。在家靜養一段時間后,他身體日益康復。
陳漫遠時刻告誡自己:作為一名中共黨員,向組織宣過誓,豈能半途而廢?!況且有的同志即使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于是,陳漫遠說服父母親和親友,以外出找工作為理由,尋找黨組織。在1929年7月,他隨摯友、共產黨員陳素虛乘船去了右江的恩隆縣(今田東縣)平馬鎮,擔任恩隆縣立師范學校的教師。
不久,他在平馬鎮街頭遇到了他的入黨介紹人羅少彥。此時,羅少彥擔任廣西警備第四大隊第一營教導員。陳漫遠當即向他詳細匯報了自己被捕入獄和獲釋的經過。羅少彥經過了解,肯定了陳漫遠頑強斗爭、堅持革命的經歷,向組織證實了他的中共黨員身份,恢復其組織關系,并帶他到由張云逸領導的警備第四大隊做宣傳工作。不久,陳漫遠擔任警備第四大隊第七連政治指導員。從此,陳漫遠投筆從戎,結束了學生時代的生活,開始了漫長的軍旅生涯。
1929年12月,鄧小平、張云逸發動百色起義,成立中國紅軍第七軍。陳漫遠參加了百色起義,被委任為紅七軍第一縱隊第一營第四連指導員兼支部書記,當時他年方18歲。在起義前夕,他在上級發給四連的一面繡有斧頭、鐮刀圖案的紅旗上,親筆書寫了“中國紅軍第七軍第一縱隊第一營第四連”17個大字。陳漫遠在軍旗上寫完這17個大字后,全連官兵歡呼雀躍。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帶領他的連隊,高舉這面軍旗,從恩隆縣(今田東)平馬鎮趕到百色城集結,參加了百色武裝起義的大會。
從此,他將自己的名字由“陳萬源”改名為“陳漫遠”,意味著自己已踏上漫長而又神圣的革命征途,立志要為之奮斗終生。百色起義是陳漫遠人生中的重要里程碑。從此,陳漫遠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的洪流中,演繹了他輝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