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謙和
摘 要: 空間教學是當前高職院校流行的輔助教學活動。以“單片機技術應用”課程為例探討在空間教學實施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水平和效果,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
關鍵詞: 空間教學; 職業核心能力; 教學活動; 單片機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3)05-51-03
Cultivation of core professional ability in spatial teaching
——tak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of single-chip machines” as an example
Yan Qianhe
(Hunan Railway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Zhuzhou, Hunan 412001, China)
Abstract: The spatial teaching is a prevalent auxiliary teaching activity among high vocational institutes. Tak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of single-chip machines" as an example, it is discussed that how to raise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in the spatial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process,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and the effect, and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professional ability.
Key words: spatial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re ability; teaching activities; technology application of single-chip machines
0 引言
當今社會工作崗位的技術更新快、技術復合型強、智能化程度高,工作的完成不僅要依靠員工善于學習,能解決實際問題,具有改革創新精神,而且要依靠員工的團隊合作和與人溝通的能力。同時,現代職業中就業人員崗位變動較頻繁,工作流動快,需要具備基本的職業能力[1]。
隨著世界大學城空間在湖南省各院校迅速推廣,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開始逐漸被全新的空間教學模式所取代。本文具體以單片機技術應用課程為例對空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進行了探討。
1 職業核心能力的內涵
1.1 職業核心能力的定義
職業核心能力,又稱軟技能、關鍵能力、可移技能、必要技能、基本技能等,它是指具體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以外的、從事任何一種職業都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它強調的是,當職業發展變化時,從業人員所具備的這一技能依然起作用[2]。
職業核心能力是一種跨職業的能力,它是人們職業生涯中除崗位專業能力以外的基本能力,它適用各種職業,能幫助職業人適應崗位變換,解決工作中的各類問題。它是所有職業都需要的能力,是所有職業之間的交集。在職業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已成為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的重點[3]。
1.2 職業核心能力的要素
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分類,職業核心能力分為8個要素:
⑴ 與人交流能力:在與人交往活動中,通過語言文字的運用、表達觀點,獲取和分享信息資源,以達到相互溝通的能力;
⑵ 數字應用能力:在實際工作中,識別數字包含的信息、通過計算和運用圖表,發現問題并說明事實情況的能力;
⑶ 信息處理能力:根據工作活動的需要,運用各種方式和技術收集、整理、使用各種形式的信息資源的能力;
⑷ 與人合作能力:認識實際工作任務,充分理解和發揮團隊作用,并與他人相互協調配合的能力;
⑸ 解決問題能力:認識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并實施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實現工作目標的能力;
⑹ 自我學習能力:自我確定學習和提高的目標,設計實現目標的計劃和方式,通過自我學習和調整不斷提高自我綜合素質的能力;
⑺ 革新創新能力:在事物原有的基礎上,通過創新思維和技法,提出并實施改進或革新方案,推動事物發展的能力;
⑻ 外語應用能力:在實際工作和交往中運用外國語言的能力[4]。
2 空間教學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
2.1 學生利用實名空間進行設計與美化
在世界大學城互動、共享、開放、透明、平等、自由同時又是實名制的空間里,學生可以尋找自己感興趣或所需要的各種技能和知識,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需要隨心所欲地設計自己的學習空間、工作空間、創業空間、藝術空間和娛樂空間等,在設計自己空間的時候,需要從世界大學城中去尋找各種資源,這個尋找的過程既是學生創建自己空間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和豐富自己的過程,而且當學生的空間如愿建立完善后,他會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呵護,這個呵護她成長的過程就是自我提高的過程,就是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是學生職業核心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5]。
2.2 學生利用空間進行交流溝通
在單片機技術應用課程的傳統教學中,學生主要是在課堂里進行實訓操作,很多的課程交流不能在課堂內完成,空間教學為教師和學生進行課外交流與輔導提供了便利,學生和教師間可以相互加為好友,并在大學城空間創建相應的課程空間群組;學生可以相互通過空間留言、主題回復、作業跟貼、主題群組、博客評價等多種互動形式進行交流溝通。這些行為有利于培養學生與人交流能力、與人合作能力、革新創新能力等多種職業核心能力[6]。
2.3 學生通過資源導航鏈接進行學習
在教師空間創建空間課程單片機技術應用、空間課程欄目和導航界面設計,讓學生在各種學習內容之間實現快速跳轉,教師盡可能多地提供教學輔導資源,如課程教案、教學課件、項目實訓任務、流程與方法、企業作品范例、企業行業操作標準、項目演示視頻、學生優秀作品展示、電子設計大賽視頻作品等。將這些資源上傳后,按不同的項目制定簡便的資源導航表格和空間首頁課程導航設計,如圖1和圖2所示[7]。
圖2 空間課程導航
學生通過導航鏈接,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在快樂中學習,達到“我要學”的教學目的,也培養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教師上傳的資源分門別類地放在空間,學生可以廣泛收集學習資料,這不僅有利于優質教學資源的廣泛共享,還有利于學生對信息的檢索、思考、內化,形成自己的觀點,獲得自己的認知方式,發展自己的個性,也能提高學生對資源的識別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其創造性思維,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2.4 在空間設立優秀作品展示區
傳統課堂教學,學生完成作品后只能進行小范圍的成果展示,而空間教學則可以利用空間向更多的同類院校以及更廣泛的空間用戶進行展示、交流、學習。
在單片機技術應用空間教學中,實踐任務完成后在空間設立優秀作品展示區,并讓優秀代表上臺來講解他們開展項目的心得體會和項目成果的完成情況,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
2.5 制定“以學生為主體”的空間教學方案設計
空間教學設計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單片機技術應用課程空間教學設計主要遵循“教師教學→學生學習→互動交流→多元的考核模式”原則進行教學設計,教學過程設計“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六個環節,在載體的選擇上,以真實的項目作為學習載體,讓學生體會從客戶需求到完成設計這一系列工作過程,強化學生的自我管理和組織能力,鍛煉合作溝通能力和工作責任感,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7]。單片機技術應用課程空間教學方案設計如圖3所示。
2.6 設置拓展項目、“課題研究”類的創新項目展示區
在空間中設置拓展項目展示區,要求學生完成項目后,自行設計調查報告、單片機產品設計方案、單片機產品設計實施計劃書、單片機產品檢查測試報告等文檔,每個文檔都要有詳細的內容說明;設置“課題研究”類的創新項目展示區,完成研究論文的撰寫和匯報PPT的制作,以匯報答辯的形式來進行課程考核和評價。
設計的教學訓練單元,一方面注重培養學生書面陳述的能力;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結合專業和興趣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鍛煉學生主動思考、信息收集和分析處理能力,語言理解與抽象概括能力,團隊交流與合作共處能力等。
3 結束語
網絡空間教學的興起與發展,給教育教學的發展帶來巨大的變革。在實際的空間教學中要想加強對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就必須要提高思想認識,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和學生認知能力的現狀,結合傳統的教學經驗,不斷革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這些還需要我們做進一步的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 童山東.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課程教學實踐探索[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
學院學報,2008.3.
[2] 米志強,靳華偉.專業課程教學應與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有效結合
[J].福建電腦,2010.5.
[3] 李懷康.職業核心能力開發報告[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
學報,2007.1.
[4] 楊明.論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策略與方法[J].職業技術教育,
2007.22.
[5] 劉洪宇.空間革命——高職院校開發發展的新起點[J].長沙民政職業
技術學院學報,2011.18.
[6] 謝泉峰.世界大學城職教新干線平臺空間群組與課堂教學互動模式
構建[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8.
[7] 顏珍平.網絡空間教學的研究與實踐——以Windows網絡操作系統
課程為例[J].計算機時代,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