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廷明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法是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的一種教學方法。導入的好壞對課堂的教學效果起著關鍵作用。下面我就針對課堂導入的方法談一些自己的淺見。
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營造問題情境,引入課堂教學
巴爾扎克曾經說過:“問題,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一堂新課的開始,如果教師能夠巧妙地創設情境,促使學生的認知領域,產生前所未有的“疑惑”,那么,這個“疑惑”將作為強勁的動力,支持學生主動地、探索性地去學習。例如,我在教學六年級數學“圓的周長”時,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制作多媒體課件展示一幅賽跑圖,然后問,兩個人同時從A點出發,以同樣的速度各跑一圈,甲沿正方形的路跑,乙沿圓形路線跑,誰先返回A點?學生紛紛猜想,各抒己見。然后,多媒體動畫演示,甲經過的是正方形的周長,乙經過的是圓的什么呢?以生動的感官刺激學生,引入新課。
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讓學生感受精彩片斷賞析法
精彩片斷賞析法是指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有的時候一篇文章內容很多,我們廣大教師可以抓住課文的中心思想,用一兩句話就可以很清晰地把文章表達出來。所謂精彩片段賞析法就是在課堂上教師用現代信息技術把難易理解的課文知識用圖片和聲音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達到“牽一發動全身,抓一字攬全文”的效果。如我在教學六年級語文《清明上河圖》這一課的時候,我利用一些現代信息技術給學生下載制作了多媒體課件——有關的圖片和資料,首先,讓學生懂得我國古代人的聰明才智。有那么偉大的畫家可以畫出如此之美妙的《清明上河圖》。這幅圖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畫里的內容就像真的一樣,讓我們大家百看不厭。我用自己做的課件展現出圖畫。在這個時候,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好多學生都在下邊議論,好美呀、好漂亮啊……然后我們導入課文,這樣好的一幅畫,大家想不想學習它的全部內容呢?現在我們就來學習這一課。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的思想馬上進入了本課的內容,從而想急于了解本文的內容,掌握其寫作方法和特點,達到引人入勝的地步,使學生容易入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信息技術有效體現音樂導入法
借助與課文內容聯系緊密的歌曲作為導入的途徑。這種方法靈活多樣,利于調動學生情緒,并能克服緊張心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好多學生對我們所學的課文不感興趣,而對我們放的音樂感興趣。我們廣大教師要抓住學生這一點,通過音樂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后慢慢地導入課本知識。例如,在教學第五冊《讓我們蕩起雙槳》時,課前播放《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曲,讓學生欣賞,然后提出問題:你們喜歡這首曲子嗎?作曲家為什么要寫這首動聽的曲子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再如,教學語文《小白楊》這一課時,播放閻維文演唱的《小白楊》(學生會唱的可一起隨唱)然后在渲染的氣氛中導入:“同學們,歌曲中唱到了什么?你喜歡歌中的白楊嗎?自由說一說你在哪些地方見過白楊樹?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長的白楊樹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隨著動人歌聲,一同與課文中的父子三人‘坐上通往新疆的直達專列,去那里親自感受一下白楊樹的堅強與美麗。”利用音樂導入新課,學生便自然而然地、輕松愉快地進入了學習新課的角色。總之,我們的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我們教師要按照我們班級學生的情況去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四、現代信息技術可幫助教師直觀演示,誘引導入
利用實物展示儀可將掛圖、實物、模型等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興趣,增強求知欲。在教學一年級“0的認識”時,我準備了3個盤子,每一個盤子里放了3個蘋果,讓學生看實物寫數;在第二個盤子里放了1個蘋果,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寫數。學生個個情緒高漲,我見機會來了,便拿出一個空盤子問:“這個盤子里有幾個蘋果?”學生答:“一個也沒有”,“一個也沒有,用怎樣的數來表示呢?”這樣使學生通過直觀感受,對“0”所代表的意義有了深刻的理解。
五、信息技術可有效進行故事導入
講故事,增趣味。小學生喜歡聽奇聞軼事,在教學中引用相關的內容,編一些趣味故事制成多媒體課件,在繪聲繪色的故事當中可增添濃厚的學習興趣。我在上五年級數學“分數大小的比較”時,采取伴音小故事《豬八戒吃西瓜》進行導入。我一邊放著輕音樂,一邊講起了故事:“孫猴子和豬八戒吃西瓜,唐僧給孫猴子這個西瓜的1/4,給豬八戒這個西瓜的1/3,豬八戒還說師傅偏心,于是,哭起鼻子來,同學們能幫他的忙嗎?”學生一聽個個躍躍欲試,滿懷激情,這們順利進入了新課的學習之中。
當然,課堂導入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課堂導入效果會更好。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