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師的衣著不應管得過細
春天到,愛美的女性,紛紛換上了黑絲襪。許多女老師也不例外,當她們身著性感的黑絲襪,走在校園內,總能吸引許多眼球。但漢陽楚才中學的女教師卻沒有機會展現“絲襪美腿”了。近日,該校出臺“師規”:要求女教師在校內不能穿著暴露,不穿黑絲襪,不噴濃烈的香水。(3月23日《武漢晨報》)
【點評】關于教師的衣著打扮問題歷來就有爭議。不少地方的教管部門或學校都出臺有相應的條文規定教師的衣著打扮,這些管理規定初衷雖好,但某些方面未免管得過細了。其實在當今這個審美多元的時代,衣著打扮是彰顯個性的方式之一,教師同樣有彰顯個性的訴求,況且,如果教師著裝過于單一,有時也不免讓學生產生“審美疲勞”。因此,只要不是穿得過于“出格”,對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沒有造成影響,對教師的衣著打扮就不應管得過細。
要反思學生被勸退背后的問題
山東大學近日在校園里引爆了一枚“重磅炸彈”:由于成績差、學分不達標等原因,368名學生受到警告,97名學生被勸退學。專家認為,對于不合格的學生,高校有權開除,“嚴進嚴出”更有利于高校的發展,但也有人為這些被勸退的學生的前途擔憂。(3月21日 新華網)
【點評】為了嚴正校風和學風,高校按相關規定勸退成績不合格的學生是一種合理的做法。但近百名學生被勸退,折射出目前國內大學生“混日子”、荒廢學業等情況較為嚴重,也反映了高校因擴招而造成的教育教學質量下滑、大學教師不夠負責任等問題,這些都是應該反思的地方。
“兒童商學院”被質疑折射國內生活教育的缺失
他們是一群7到11歲的娃娃,他們大多是億萬富翁的繼承人。他們每周上課三小時,學習駕馭金錢,學費最高一年3萬元。給他們上課的是一家財商培訓機構,目前已有40名小繼承人接受培訓。因為定位較高,該機構被人稱為“兒童商學院”。這樣的培訓項目引發了較大爭議。(3月30日《成都商報》)
【點評】從“兒童商學院”培訓的內容來看,這其實是一種理財教育,培訓機構設置這樣的培訓項目應該說切合了某種社會需求,因此只要是合理合法的,社會輿論就不應以公益學校的教育標準來衡量營利性教育培訓機構的教育標準。其實,“兒童商學院”被質疑,折射出國內生活教育的缺失。理財教育應該是生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國內,無論是家庭、學校、社會,都崇尚知識教育而忽視其他教育,這樣極不利于孩子正確價值觀如消費觀、金錢觀的培養。
要正確看待學生的聯名“彈劾”
“遲到0分,上課玩手機0分,不交作業0分,抄別人作業0分!我每個禮拜的空余時間,不是在寫他布置的作業,就是在重寫他布置的作業。”近日,南京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專業某班級33名學生向學校遞交了一封信,聯名“彈劾”23歲的新外教蘇輒予。(揚子晚報3月21日)
【點評】如果大學教師都能像蘇輒予老師一樣負起責任來,恐怕就不會出現這么多因成績不合格而被勸退的大學生了。蘇輒予老師的嚴厲做法或許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其負責任的態度正是目前國內許多大學老師所或缺的。報道中所列舉的項目,本為基本的教學常規;學生遵守基本常規,合理合法。學生以此為由聯名“彈劾”負責任的老師,似有“逃避”規則約束和學業的嫌疑,學校對此應慎重對待,對該老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公正的調研,做到既不輕易否定老師,也不片面迎合學生。
學校不能因為害怕學生發生意外而丟棄育人職責
眼下正是初三學生備戰體育中考沖刺期,武漢某中學要求學生體檢并簽訂安全責任書后,才能正常參加學校的體育活動。“做體檢、簽安全責任書,一下子把我們家長都搞緊張了。不就是跑個步,跳個繩嘛,有這么嚴重嗎?”漢口某初中家長張女士對此很不理解。一位初中校長坦言:“體育中考前學校做足安全功課,與家長分清責任,是為了自我保護。”該校長表示,學生安全無小事,萬一遇上個意外,校方承擔不起責任。(3月15日《南方教育報》)
【點評】與之前某些學校取消長跑害怕學生發生意外一樣,該學校上體育課與學生簽安全責任書的做法似是無奈之舉。目前國內法律對于校園安全事故有明確的劃定,學生一旦在校園內發生意外,學校難辭其咎,再加上來自外部輿論的壓力,使得學校愈發保守和緊張。不過,校園安全固然重要,但必要的育人職責學校還是不能丟掉,學校應該積極探求解決辦法,比如主動與家長溝通,加強安全監管等,努力創造安全的校園環境,使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得以正常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