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型分為兩種:一是指課的“類型”,它是在對各種課進行分類的基礎上產生的;二是指“模型”,它是在對各類課在教材、教法方面的共同特征進行抽象概括的基礎上形成的。中學英語課型的分類因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廖道文特級教師工作坊研究的課型主要有聽說課、閱讀課、寫作課、語法課、詞匯課、講評課和復習課7種課型,旨在通過對“課型”的研究,探索中學英語“課型”教學的基本規律,為提高英語教育教學質量探索新途徑和新方法。
2012年秋季,我區正式啟動高中課程改革,全區14個地市全部使用人教版高中英語新教材。高中課改培訓結束后,很多老師發現,人教版高中英語新教材特別重視“寫”。有教師做過統計,如果可能(如不考慮時間和學生的基礎)的話,新教材每個單元可以安排4-5次“寫”的活動,對“寫”的重視程度顯而易見。其主要原因在于:從認知角度來看,英語學習過程主要涉及語言輸入和語言輸出。聽、說、讀、寫是英語學習的四種基本技能,“寫”作為一項輸出技能在英語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為寫作教學既可以鞏固學生已學過的語言知識,又能夠發展他們的語言技能。下面筆者就高中英語新教材常見的寫作模式及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基本步驟談談自己的理解及做法。
一、新教材常見的寫作教學模式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高中英語沒有開設真正意義上的“寫作”課。然而,英語教學是一個系統,寫作教學是其中的一個子系統,它與聽、說、讀的教學共同構成一個科學的大系統。高中英語新教材將寫作教學與聽、說、讀的教學有機地融為一體,共同構建一個有機的整體。目前,高中英語新教材主要有以下幾種常見的寫作教學模式:
(一)讀寫結合模式
讀寫結合模式的基本教學流程為“閱讀—歸納—構思—仿寫”,即激活學生的閱讀圖式,解讀文本,歸納總結,構思仿寫。讀寫結合模式中的“讀”可以是精讀,也可以是泛讀,“讀”是鋪墊,“寫”是結果。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模塊一Unit 2 Reading中的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文章的體裁是說明文。教學時可以采用說明文的格式,請學生寫一篇短文,既可以鞏固本單元學過的單詞和短語,又可以重現文章的結構,便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加深對說明文寫作的理解。
(二)說寫結合模式
說寫結合模式的基本教學流程為“頭腦風暴—討論—構思—仿寫”,即圍繞主題發散學生的思維,圍繞話題展開討論,收集和整理信息,構思仿寫。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模塊二 Unit 2 Using Language中的Speaking and writing 可采取說寫結合的模式進行寫作。
(三)聽寫結合模式
聽寫結合模式的基本教學流程為“聽錄音—整理—構思—寫作”,即邊聽錄音,邊寫摘要,整理有關信息,構思寫作。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模塊三Unit 3 Using Language 中的Listening and writing的寫作練習。
(四)讀說寫結合模式
讀說寫結合模式的基本教學流程為“閱讀—討論—提煉—仿寫”,即閱讀有關的材料,圍繞話題展開討論,歸納總結文章要點,最后仿寫。
(五)聽讀寫結合模式
聽讀寫結合模式的基本教學流程為“聽錄音閱讀—討論—仿寫”,即聽錄音寫摘要,同時閱讀有關材料,圍繞話題展開討論,收集信息,最后仿寫。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模塊三Unit 2 Using Language中的Listening,Reading與Speak-ing and writing便可采用聽讀寫相結合的寫作模式。
(六)聽說寫結合模式
聽說寫結合模式的基本教學流程為“聽錄音—摘要—討論—仿寫”,即聽錄音,寫摘要,圍繞話題展開討論,收集有關信息,最后仿寫。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模塊五Unit 2 Using language中的Listening與Speaking and writing等兩部分內容可以整合為聽說寫相結合的寫作模式。
以上6種寫作模式在高中英語新教材中都有呈現。其中,讀寫結合、說寫結合、讀說寫結合3種寫作模式在高中英語新教材中最為常見。聽寫結合模式在教材中出現較少,聽讀寫結合、聽說寫結合等寫作模式在多數情況下需要有機整合教材方可實現。總之,高中英語新教材的寫作模式是把聽、說、讀與寫相結合,即語言輸入與語言輸出相結合。
除了上述6種寫作模式,高中英語新課程的“寫”還可以與詞匯教學、語法教學相結合,即在詞匯和語法運用環節,圍繞本單元的詞匯和語法開展寫作練習。
二、新課程“五步寫作法”及其操作方法
為了更好地實施高中英語新課程,有效訓練學生的寫作技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本工作坊開展了高中英語新課程“五步寫作法”的實踐探索。“五步寫作法”是指“析—找—表—查—評”5個步驟。
第一步是“析”,即分析有關材料的內容,包括文體、題材、人稱、時態和語態,目的是整理思路,明確方向。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閱讀有關的材料,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時態、文體、人稱和題材呢?在教學實踐中可遵循“3211”原則,即3種時態、2種文體、1個人稱和1種題材。“3個時態”是指一般過去時、一般現在時、一般將來時。雖然中學英語常用的時態多達12種,但是學生寫作時需要用到的時態通常只有3種。比如寫日記或寫故事常用一般過去時,寫議論文或說明文常用一般現在時,介紹人物常用一般現在時(介紹現在的情況)和一般過去時(介紹過去的情況),寫通知或請假條常用一般將來時。“2種文體”是指以記敘文和應用文為主。“1個人稱”是指以第一人稱為主。“1種題材”是指寫作內容主要以學校生活或學生熟悉的生活為背景。英語寫作的主要活動有確定文章的文體、時態、整體結構、段落層次和主要內容等。
第二步是“找”,即從有關材料中找出所寫文章的要點。本步驟的任務是:搜集素材,列出寫作提綱。分析一篇文章,除了分析句子結構、語法和詞匯,還要分析要點。找要點的方法有:①“頭腦風暴法”。通過“激活—蓄勢—爆發—控制—誘導”5個步驟激活話題圖式。比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模塊一Unit 2,可用“頭腦風暴法”展開如下討論:我們為什么要學英語。②運用語義網。“語義網”一般是以“話題”為中心,想象與之相關的信息,圍繞話題建構網絡。它可以有效地激活背景圖式,為寫作提供素材。比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模塊一Unit 4,可用語義網的方法描述地震的情況。③橢圓交叉圖法。通過圖式的方式引導學生分析人物或事件等相同或不同的特征。比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模塊二Unit 2,用兩個交叉的橢圓表示古代奧運會與現代奧運會的異同。④流程圖法。在閱讀或傾聽的基礎上,根據獲得的信息,設計流程圖來表示事件的發展過程。⑤樹形圖法。樹形圖可以用來表示分類關系。教師先設計一個大的框架,每個層次提供一個例子。既可以讓學生補充空缺的內容,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分類框架。⑥表格法。按時間的先后順序介紹人物,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模塊一Unit 5,用表格法介紹Life of Nelson Mandela.⑦調查法或采訪法。讓學生準備一系列問題,預先設計好采訪的流程,采訪后將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第三步是“表”,即把收集到的寫作素材和確定的寫作要點用英文表達出來。學生在構思完畢后,將自己的設想與收集到的寫作素材結合起來,根據列好的提綱寫成初稿。本步驟的任務是:組織語言,遣詞造句。在這個步驟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回憶和運用本單元學過的詞匯、句型和語法來進行表達。其主要活動有:填空、補全句子、連句成文、看圖寫作、句子合并、句子(段落)重組、圖文轉換、補全寫作(抽去文章中的某些支撐細節)、平行寫作(仿寫、續寫、改寫、縮寫)等。
第四步是“查”,即復查、修改和潤色。學生寫完初稿后必須復查1-2遍,就文章的選詞、句型、時態、詞語搭配、段落結構、單詞大小寫和標點符號等進行檢查、完善。本步驟的任務是:復查修改,調整潤色。其主要活動有:①復查,包括自我檢查、學生互查、教師檢查。在復查文章過程中,如何體現自我檢查、學生互查和教師檢查三者的區別?方法是運用“五查”。學生檢查文章的要點是否完整,查格式是否正確,查句型是否為常用句型,查語法是否準確,查拼寫是否無誤;教師查文章主題是否鮮明突出,查段落過渡是否自然流暢,查語言運用是否得體,查文章結構是否富于變化,查詞語是否運用得當。師生的“五個查”,能及時反饋寫作信息,便于學生修改作文。②修改。鼓勵學生在寫作時盡量使用已學過的詞匯、短語、句型和語法,教會學生“找替身”,用“迂回”的辦法表達“難句”,達到“形不同而意同”的效果。③潤色。鼓勵學生盡量使用同義詞、近義詞和富有變化的句型。對于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應鼓勵他們大膽使用較復雜的語法結構。
第五步是“評”,即展示和評價。把定稿的文章向全班展出,針對文章的內容、主旨、立意、段落結構、語言等進行評價。本步驟的任務是全班分享,反饋評價。主要活動有展示作品、朗讀作品、反饋評價。
綜上所述,“五步寫作法”中的“析”“找”“表”關注的是學生的寫作過程,“查”和“評”關注的是學生的寫作結果。因此,“五步寫作法”是“過程寫作”與“結果寫作”的有機結合。“五步寫作法”中的“析”“找”“表”是“保底”,“查”和“評”是“不封頂”,從而保證了大面積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
高中英語“五步寫作法”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因此,“五步寫作法”在理論上是高效的,實際運用也見證了其科學性和實效性。高中英語教學通過聽、說、讀、寫的有機結合,既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聽、說、讀、寫綜合運用能力,因此有些高中課改實驗區不把它看作是真正意義上的“寫作課”,而把它看成“綜合技能課”,可謂名副其實。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