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海燕
在我的抽屜里,有一張集體照,那是我帶孩子們去參觀崇左市壯族博物館時的相片。里面有個女孩叫渝兒,她手捧著小小講解員的聘任證書,身上穿著紅色的背帶裙,自信地站在隊伍中,她燦爛地笑著,在同學中間就像一朵盛開的百合。看著甜美的渝兒,我想起了她初入學時的一些成長故事。
渝兒,是個不合群的女孩!集隊的時候她無論怎么走都會踩到前一位同學的腳跟。跟隊員手拉手時,她伸出一根小指頭給自己的隊員握,還一臉的無辜。別的同學站在前面,她直撞而過,看到別的同學因她的撞擊而摔倒,她幸災樂禍地頭也不回地走了。她的同桌不停地換,每天同學們對她的投訴聲不絕于耳。課上她隨意走動,很少參與課堂學習,還常常冷不丁地大聲喊叫,正上著的課不得不停下來。
面對這樣的孩子,我不斷思索著,我該如何幫助她,讓她融入集體,主動學習呢?
十月,正值少先隊建隊63周年,每班均有20名表現突出的孩子入隊。當少先隊輔導員宣布入隊名單時,很多沒能入隊的孩子都低頭不語,有的還委屈地抽泣了起來,此時的渝兒雖然不像其他同學那樣流眼淚,但她臉上卻顯出了幾分失落,且表現得出奇的乖。站在一旁觀察的我心想:這樣的情緒表明她也渴望成為少先隊員,這也許是幫助她的突破口。回到教室,她徑直走到我面前跟我說:“韋老師,你說我有機會成為少先隊員嗎?”她仰著圓圓的小臉,用那雙稚氣又透著點狡黠的眼睛望著我,似乎在試探我的反應。我合上手中的書本,握著她的手,毫不猶豫地說:“當然啦,只要你認真學習,主動關愛同學,同學們認可你了,你肯定能成為少先隊員!你愿意努力嗎?”“我愿意!”我們拉鉤時,她那張笑臉是那樣的燦爛。
兩個星期過后,渝兒能和同桌友好相處了,她還主動把自己的水彩筆借給同學。課堂上,我看到她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尋得一個合適的時機,我走向渝兒,牽著渝兒的小手走上講臺,說道:“同學們,你們發現渝兒有了哪些變化?”
“集隊時渝兒不再緊貼著我,踩我腳跟了。”洋蕾說。
“渝兒主動把水彩筆借給我用。”坤兒說。
“同學們,渝兒已經在用文明的方式與同學們相處了,她不再用推、拉、搶、大叫的方式解決問題。孩子們,面對你身邊同學的進步,你應該有怎樣的表示?”全班孩子都瞪大眼睛看著我,我接著說:“寬容、等待、接納,我們能做到嗎?”
“能!”響亮的掌聲繼而響了起來。
晚上,渝兒媽媽給我打來電話說:“渝兒今天很高興地告訴我老師表揚了她,她還問了一個問題,在人體器官圖中,哪個器官最重要?”渝兒媽媽是這樣回答的:器官與器官間是息息相關的,一個器官生病了,所有的器官都會受到牽連和影響,就像一(4)班集體一樣,一個同學表現不好,整個班集體的榮譽都受到影響。渝兒的母親是一名醫院的工作人員,同時也是一位關注孩子成長的好媽媽!我想,渝兒在聽完媽媽的那番話后,對集體一定有了新的認識。
從渝兒的母親那兒,我了解到,雖然渝兒不合群,但她酷愛閱讀,已經看了200多本少兒書籍。了解到這個信息,我喜出望外。我把圖書管理員的任務交給了她,走廊書架上書籍的整理任務以及書架的衛生也由她負責。每天到校,同學們善意地提醒她整理書籍,有時還幫她擦拭書架。
后來,我再一次接到了渝兒媽媽的電話,她反映,渝兒回到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作業,寫完作業,就大聲地朗讀故事,這樣的表現說明渝兒有追求進步的愿望和要求了。當一個孩子對自己有了較高的要求時,她就能夠克服學習困難,克服自身惰性,滿懷信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為了讓孩子們在集體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我組織孩子們到崇左市壯族博物館參觀學習。在這一次參觀活動中,孩子們還要完成講解員的任務,講得好的孩子還會被博物館聘為“小小紅領巾講解員”。我毫不猶豫地把其中的一個名額給了渝兒。渝兒在講解過程中鎮定自若,順利地完成了任務。手捧聘書的她充滿了自信。
瀑布因落差而壯觀,人生因曲折而美麗。雖然渝兒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我相信來自父母的寬容,來自同學的接納,以及來自老師的鼓勵與信任,一定會使她在今后的成長道路上充滿自信和歡樂。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