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實
勞動關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會關系之一,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當前,廣西勞動關系總體保持和諧穩定,但勞動關系的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處于矛盾多發期和凸顯期,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任務更加繁重。然而辦法總比困難多,面對問題和挑戰,廣西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大力加強勞動關系、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勞動監察機制建設,依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開創了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工作新局面。
制度保民生
當前廣西勞動關系總體上和諧穩定,但也存在一些勞動糾紛。有效預防和化解勞動糾紛,引導勞動關系朝著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方向健康發展,關鍵在于制度的完善和落實。近年來,廣西在加強勞動關系工作體系建設,進一步規范勞動關系,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全面實施勞動合同制度。《勞動合同法》頒布實施以來,廣西勞動合同制度實施取得長足進展,但一些行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低、隨意解除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不依法補償、拖欠勞動者工資、不給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濫用勞務派遣等問題還存在。加大執法力度、強化監督約束,在提高勞動合同簽訂率的同時促進勞動合同履約質量的提升是當前勞動關系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廣西持續開展以提高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為目標的“春暖行動”,以招用農民工較多的行業企業為重點,采取措施努力提高全區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至2012年底,全區各類勞動合同簽訂率為92.25%,其中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為89.55%。2012年,全區勞動用工備案現場會在桂林召開,推廣了先進經驗,促進了工作的開展。至2012年底,全區實行勞動用工備案的用人單位1.3萬家,比上年的4400多家增加近2倍。此外,廣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還針對不同行業、不同用工方式,積極推廣不同類型的勞動合同示范文本,幫助用人單位依法依規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指導用人單位完善內部勞動合同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保證勞動合同有效履行,維護雙方合法權益。
大力推進集體協商制度。企業和職工開展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是雙方自主協調集體勞動關系的重要途徑,也是協調勞動關系制度體系的核心。廣西以非公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要對象,推進集體合同制度實施“彩虹計劃”,擴大工資集體協商覆蓋面,建立以工資集體協商為主要形式的企業勞動者工資增長機制,促使企業職工工資水平隨企業效益提高逐步增長。
充分發揮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作用。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是發揮政府、工會和企業三方代表作用、共同研究解決勞動關系重大問題的重要制度安排。2012年7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會同區總工會、廣西企聯、區工商聯等三方四部門在南寧召開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協調勞動關系三方工作會議,正式確定吸收自治區工商聯為自治區三方會議成員單位,修訂了自治區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會議制度,對下一步工作作了部署。全區人社部門作為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的牽頭單位,積極組織協調成員單位深入推進和諧勞動關系創建工作,對廣西勞動關系和諧穩定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織“網”促和諧
近年來,廣西大力推進仲裁機構實體化建設,完善仲裁制度,勞動人事爭議處理工作取得新突破,為廣大勞動者織就了一張勞動保護的“安全網”。
強基礎,仲裁機構實體化建設取得新成效。2012年是廣西仲裁機構實體化建設取得輝煌成績的一年。2012年8月在河池召開經驗交流現場會后,各地乘勢而上,加強與有關部門協調,仲裁機構實體化建設呈現遍地開花的可喜局面。來賓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與有關部門做好溝通協調工作,通盤考慮,一步到位,一攬子解決了所轄6個縣(市、區)仲裁院設立問題。2012年4月,全區14個地級市已全部成立了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地級市建院率達到100% 。至2012年底,全區共有77個縣(市、區)設立了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覆蓋率為83%(全區設立仲裁委的縣、市、區為93個)。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調解仲裁管理司通報,至2012年底全國有12個?。ㄖ陛犑小⒆灾螀^)實現了地級市建院率100%,廣西是其中之一;廣西縣(市、區)建院率在全國排名第7位,仲裁院建設大步邁入全國先進行列。至2013年3月,全區已有84個縣(市、區)設立了仲裁院(含福綿管理區)。南寧、柳州、梧州、欽州、貴港、玉林、百色、河池、來賓、崇左等10個市實現了本地區仲裁院設立全覆蓋。隨著新仲裁委員會的整合完成及一大批仲裁院的設立,專職仲裁員編制數量大幅增加,仲裁經費、辦案條件也逐步得到改善,仲裁專業化、規范化程度不斷提高,服務群眾、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大大增強。
立規范,提升辦案效率和質量。廣西各級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機構不斷改革和完善爭議仲裁制度,積極探索快速審結案件新路子,改革庭審方式,優化辦案程序,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辦案質量,及時有效地處理了大批勞動人事爭議案件。2012年,全區各類調解組織和調解仲裁機構共處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15189件,涉及勞動者18406人,涉案金額18649.31萬元。其中,案外調解3479件,涉及人數5753人;仲裁立案受理11710件,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12.6%,涉及勞動者12653人,同比上升12.47%;結案11646件,結案率95.22% 。各地認真做好農民工等弱勢群體仲裁“綠色通道”相關工作,2012年全區立案受理農民工爭議案件3745件,涉及農民工4024人。南寧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設立了女職工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庭,創建了婦女維權品牌。各地仲裁機構暢通農民工等弱勢群體仲裁綠色通道,更好地保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樹立了仲裁機構良好的社會形象。
重調解,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各市加強對勞動爭議預防調解示范企業的指導,指導企業完善勞動爭議預防調解機制,預防和化解勞動爭議,探索預防調解勞動爭議的新路子。示范企業柳鋼2012年受理勞動爭議案件51件,成功調解47件,調解成功率為92%,促進了企業和諧發展。各地認真貫徹落實《企業勞動爭議協商調解規定》,大中型企業建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已達3596家。鄉鎮街道建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已達669個(占59.8%)。一批勞動爭議通過鄉鎮街道勞動爭議調解組織調解解決,有效化解了社會矛盾糾紛。柳州市加大資金投入,加大工作力度,在推進企業、鄉鎮(街道)、工業園區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玉林市成立了由政法委、綜治辦牽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人民法院、檢察院、司法局多部門組建的“勞動人事爭議調處中心”,構建了多部門協作共同處理勞動人事爭議的“一站式”服務平臺。
執法維權益
近年來,廣西創新勞動監察機制,大力推進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工作,著力維護全區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收到很好的效果。2012年全區共主動監察用人單位7.92萬戶,辦結勞動保障監察案件6015件,結案率98.3%;參與處理欠薪群體性事件443起;追發勞動者工資待遇4.8億元,涉及勞動者12萬人;其中追發農民工工資待遇3.5億元,涉及農民工8萬人;責令用人單位與25.9萬人補簽勞動合同;責令1954戶單位進行社會保險補登記;責令補繳社會保險費2.03億元;取締非法職業中介機構44戶;責令清退風險抵押金27.77萬元。針對重點違法行業和行為,廣西在全區范圍內組織開展了人力資源市場清理整頓、遵守勞動合同和社會保險法律法規情況、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等專項檢查活動,進一步打擊“黑中介”和欠薪行為,督促了《勞動合同法》和《社會保險法》的貫徹落實,有效維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同時,各地都在創新開展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工作。如桂林市為有效防范租賃場地經營拖欠工資行為,在餐旅服務、服裝加工等行業及其他租用場地設備的生產經營企業實行工資支付報備制度,防止企業欠薪逃匿、無固定資產拍賣償付工資的情況,目前市區內參加工資支付報備的租賃企業有2000家,涉及勞動者人數達3萬人。柳州市勞動監察與社?;酥行牟扇〖修k公、一站式服務的聯動審查方式開展書審工作,形成人社部門大監察的格局。
此外,廣西還以“兩網化”為抓手努力推進勞動保障監察基礎能力建設。2012年廣西初步完成了全區勞動保障監察信息軟件的開發,2012年12月5日已經開始試運行;完成了自治區勞動保障監察信息平臺硬件的購置工作,并向部分基層網格配置了網絡終端設備。南寧、柳州、桂林、欽州、防城港、玉林、河池七個市推進了“兩網化”管理工作,市級覆蓋率達50%;興安等15個縣也試點推進,縣級覆蓋率達20%。建立了勞動保障監察協管員隊伍,全區聘任協管員約800名。自治區分片區組織了4期大型協管員培訓班,并統一制作和發放勞動保障監察協管員證件和標志。推進地區的“兩網化”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制定了網格職責、協管員職責、協管員管理、網格巡查、信息采集、信息系統管理、舉報違法行為報告、檔案管理和保密等制度,并且制作了信息采集本,建立了工作臺賬。各市積極爭取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大力推進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化”建設。南寧市人民政府還在2012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建立全市勞動保障維權指揮中心的工作目標。防城港市人民政府下發文件,給予協管員補貼至每月工資2000元。
黨的十八大報告從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出發,對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提出了新要求,把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和爭議調解仲裁寫入黨的重要政治報告,賦予了勞動關系、勞動監察和調解仲裁工作新的任務和要求。民生于心,使命在肩,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集結號已經吹響。讓我們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進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策馬揚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