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我國企業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知識產權考核評價機制研究

2013-04-29 00:44:03馮曉青
當代經濟管理 2013年5期
關鍵詞:企業

馮曉青

摘 要 企業知識產權考核評價指標是評估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績效,包括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提高創新能力績效的評價指標。企業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戰略融合的考核評價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通過對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實施和運行績效的考核評價加以反映。

關鍵詞 企業;技術創新;知識產權戰略;知識產權考核評價

中圖分類號 F279.23 [文獻標識碼]A ?眼文章編號?演1673-0461(2013)05-0028-07

企業考核評價屬于企業績效管理的范疇。企業績效管理旨在發揚以人為本的精神,充分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利用企業績效指標評價員工的行為與其職責和任務完成情況,以獎懲機制調節企業員工的行為,最大限度地實現員工的專長、能力、興趣與工作職責和任務的契合。建立企業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戰略融合的考核評價機制,則在于評估企業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績效,以便更好地開展企業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戰略工作,提高企業創新效益和知識產權戰略能力。① 本文即擬對基于我國企業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知識產權考核評價機制這一問題進行粗淺探討。

一、企業知識產權考核評價

企業知識產權考核評價指標是評估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績效,包括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提高創新能力績效的評價指標。這些指標涉及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包括知識產權確權(知識產權申請和授權)、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管理和知識產權運營等環節。不同的知識產權考核評價指標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但與其他相關指標也有很強的關聯性,它們共同組成了對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綜合考察評價體系,對于評判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狀況和業績、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成效以及企業知識產權整體的實力等具有重要作用。鑒于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考核評估的獨特性和重要性,下面還將另行討論。

關于知識產權考核評價指標,國外學者提出的專利“內部評價標準理論”有助于理解知識產權本身作為企業考核評價指標的意蘊。2001年,科恩提出了專利的內部標準評價理論,認為專利可以用于評價雇員生產率。如同銷售額可以用于考核銷售人員的績效、生產量可以用于考核生產人員績效,專利量可以用于考核研究開發人員的生產效率。專利作為員工績效評價工具會增強研究開發人員申請專利的動力,從而提高專利申請強度。[1]這一理論雖然只是針對專利而言的,對于其他知識產權也可同樣適用,它揭示了企業知識產權作為員工考核評價指標的產生機理和內在機制。還如國外學者派特爾、派瑞特在1997年提出了企業專有技術能力(專利)問題,他們以專利計量的形式測度企業的核心能力,用專利數據界定專利份額和技術優勢。這些觀點肯定了專利指標作為考核企業技術研究開發和技術創新指標的合理性。應當指出,在我國企業實踐中,運用包括專利在內的知識產權指標考核企業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績效的情況并不樂觀。例如,針對青島市企業專利情況的一項調查顯示,在121家樣本企業中僅29家企業在績效考核中納入了專利指標,只占樣本數的23.97%,67家沒有納入專利指標,占55.37%,另有25家正在制定相關辦法,占樣本數的20.66%。

企業知識產權考核評價指標的設置具有重要意義,在設置過程中應注意指標設置的科學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和系統性,以確保真正能夠用于考核企業知識產權工作業績和現狀。在這方面,日本特許廳2004年發布的《制定知識產權戰略指標的中期成果報告》從國家宏觀層面的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情況、優勢產業知識產權國際競爭力評價和企業微觀層面的知識產權戰略指標評價三方面進行了規范。其中,企業層面的指標涉及研究開發投入、專利產出率、研究開發支出、研究開發效率、專利效率等指標,涵蓋了技術負責人和知識產權管理人員運用指標。該研究成果對于確立企業知識產權考核評價指標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通常,用于評判企業知識產權工作情況和業績的指標有知識產權的申請量與授權量、知識產權實施率、知識產權轉讓、許可收入、知識產權收入占企業的比重等。具體地說,可以從知識產權戰略的幾個環節建立企業知識產權考核評價指標體系:

就企業知識產權創造而言,主要涉及以下指標:每年研究開發經費總量;研究開發經費占當年企業銷售額的比重;研究開發人員占企業職工總數的比重;平均研究開發周期;國內知識產權年申請量與授權量;國外知識產權年申請量與授權量;知識產權登記數量等。就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而言,主要涉及知識產權內部保護制度;知識產權侵權糾紛處理;知識產權合同糾紛處理;保密措施;競業禁止處理等。就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而言,主要涉及知識產權管理制定情況;知識產權管理人員配備;知識產權管理人員占全部職工人數比重;知識產權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專利信息檢索、分析與利用情況等。就企業知識產權運營而言,主要涉及知識產權轉讓數量和金額;知識產權許可數量和金額;知識產權投資數量和金額;專利實施率;知識產權收益占企業當年營業收入的比重;知識產權利潤在企業新增利潤中的比重等。相對于其他指標,企業知識產權運營管理績效能夠更好地反映其技術創新和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情況。這是因為,一方面,運營管理績效體現了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經濟指標和經濟效益,反映了企業運作知識產權而產生的經濟效益與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另一方面,知識產權運營績效也能夠反映企業創新績效,因為它在一定程度揭示了企業研究開發、創新資源配置和創新產生效率。

此外,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實施情況、企業知識產權意識和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在企業整體戰略中地位,以及企業知識產權意識等也是考慮的指標。應特別注意的是,由于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過程性,在對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考核和評價時,以及在重視績效管理評價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知識產權戰略制定、戰略實施和戰略控制的過程,如對企業知識產權戰略風險的控制和評價本身也是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應有之義。

二、企業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戰略融合的考核評價機制

(一)企業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戰略融合的考核評價指標

企業考核評價與績效評價通常是結合在一起的,它是企業根據其經營戰略需要、按照一定的標準和原則設計評價指標,對被評價主體實現企業目標的情況進行評估、判斷和作出結論的活動。考核評價指標具有一定的導向性,是對價值導向功能的定性與定量表述。就企業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戰略融合的考核評價機制而言,可以包含技術創新考核評價指標、知識產權考核評價指標以及企業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戰略融合中特別需要考察的考核評價指標。實現融合的基礎則在于知識產權本身即是對創新成果的權利化,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創新要素,這一特性決定了知識產權考核指標屬于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指標體系中的重要內容。例如,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濟學家們將研究開發投入情況替代研究開發產出來評估研究開發的創新績效,其中研究開發投入以及從事研究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數量還被作為衡量創新投入的指標。但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們發現這種評估方式忽視了專利制度及其他相關因素的影響。于是專利指標被引入到評價創新績效,作為衡量企業創新產出的重要指標而被廣泛應用。[2]

用專利指標評估企業創新活動和創新績效具有合理性,因為專利與研究開發和技術創新活動存在高度的關聯性,專利指標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能夠反映企業研究開發的績效和創新活動產出的情況。像美國知識產權咨詢公司就專門推出了其開發的專利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專利數量、當前影響數、專利平均被引用數、技術實力、技術生命周期、科學關聯性與科學強度等7項指標。不過,由于上述指標體系涉及企業專利管理和專利保護方面的內容,因而它更適合于評估企業的技術實力。當然,專利指標作為企業創新產出的基本指標,也有一定局限性,如不同的企業在不同地區和不同時間所采取的專利決策模式不同,在企業獲得創新成果后是采取專利保護的形式還是采取商業秘密保護形式,取決于企業對模仿的控制能力以及利益最大化考量。不過,由于專利本身是企業創新的成果,企業專利申請和授權情況容易獲得,盡管它作為衡量企業創新產出指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仍不影響其作為評估和衡量企業創新的關鍵指標。當然,與技術創新活動相關的還有很多因素,專利指標不能作為反映技術創新的唯一指標,而需要與其他相關指標一起形成綜合性的評價技術創新活動的指標體系。另外,在專利申請與授權指標中,國外經濟學家更傾向于以前者作為衡量創新的指標。原因在于,專利授權具有不確定性,受到專利審批機關的認知因素影響較大,專利申請指標則更能反映創新的真實水平。[3][4]不過,筆者認為,專利申請指標畢竟是沒有經過審批程序而僅以申請的數量統計的指標,在為追求數量等目的時,專利申請指標的“水分”更大。比較而言,專利授權指標更能反映一個國家、地區和企業創新的質量。它不僅反映了專利的層次和質量,而且也體現了專利的競爭價值和市場控制水平。 如果再加上“有效專利擁有量”,則更能說明創新的維持水平和質量,因為有效專利才能更加真實地反映取得專利權的發明創造受法律保護的狀況。實際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在2005年即開始對有效專利指標問題進行研究,到2007年則將其納入到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統計年報中,到2009年國家統計局則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公報》中用于衡量專利水平的創新指標,到2010年該指標則首次出現于《中國統計年鑒》中。有效專利擁有量指標的廣泛適用,反映了其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考核指標中的重要意義。應當說,專利申請指標、授權指標、有效專利指標均能從不同角度反映企業的創新能力、創新水平和創新質量。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十二五”規劃中就明確提出了“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3.3件”的目標。這是我國首次在國家發展五年規劃中寫入專利統計指標,其意義不可小視。它將發明專利擁有量納入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評價指標體系,體現了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更多地依靠創新驅動的深層含義,也反映了今后我國更加注重科技創新投入的產出績效,對于激勵我國自主創新,提高知識產權創造和戰略運作能力具有深遠意義。

現在,一般認為企業專利技術產出指標是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關鍵指標,也是衡量區域科學發展綜合考核指標之一。這類指標可以從專利數量、質量和價值三方面加以衡量。在山西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關于加強技術創新、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決定》這一地方政策性文件中,就提出應將專利作為評價技術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和內容。2010年9月被納入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示范城市的煙臺市則一直將鼓勵發明創造作為知識產權工作重點之一,近5年來一直將專利指標納入各縣區綜合考核指標體系。該市知識產權局局長張叢認為,這不僅助推了發明創造工作的開展,而且增進了知識產權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機結合。2006年作出以新型工業化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決策的湖南省則在2008年將專利產出指標納入了全省新型工業化考核指標。該省地方政府則通過更具體的政策規劃加以貫徹。例如,《株洲市加速推進工業化考核獎勵辦法》規定,工礦企業專利授權量增長率是縣市區科技創新內容之一。特別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國家統計局經濟景氣檢測中心發布的中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分析報告中,在科技指標中引入了專利指標。在其設定的4個一級創新指標中,技術創新能力產出指標包括,“申請專利數占全國專利申請比例、擁有發明專利數量占全國擁有發明專利量比重、新產品銷售收入占產品銷售收入比重”等項。② [5]

知識產權作為創新成果的法律化、權利化以及創新要素,是獲取市場競爭優勢的基本手段,與技術創新具有內在的聯系,決定了在考核評價體系上知識產權指標與技術創新指標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例如,上汽建立專利指標測算模型和指標體系,旨在評估和考察專利對于上海汽車行業發展的貢獻水平,這是通過建立知識產權評估指標反映技術創新狀況的例證。又如,“專利創新效率指標”是評判專利投入產出效率的重要指標,也是企業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戰略融合中需要考察的考核評價指標之一。現有研究成果認為,專利創新效率指標可以用投入和產出兩個方面指標體系,其中投入指標有宏觀環境、研究開發投入、產業傾向和外資因素4個一級指標,產出指標有產出能力、產出質量和產業化水平等一級指標。有關術語的含義是:產業傾向是指衡量專利產出的產業結構;產出質量是指發明專利以及技術市場上成交額情況;產業化水平是指被專利技術應用帶動的高新技術發展和出口商品的增長情況。[6]這一指標可以通過一系列二級指標量化后計算出來。它不僅可以用于衡量企業專利創新效率,而且可以用于比較地區和產業之間專利創新效率。當然,在更大的范圍內,可以通過一定的指標評價專利制度運行的創新績效,也就是在專利制度運行中創新資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具體表現為對創新投入的改進和對創新產出的激勵。[7]

就企業技術創新考核評價指標而言,完善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考核指標體系有利于促使企業負責人重視技術創新工作,逐步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投入,發揮技術創新能力考核對企業行為的導向作用。同時,通過將技術創新能力納入企業考核評價體系,推動企業從技術創新的全過程加強對技術創新的管理和實施。企業技術創新評估、考核是了解企業技術創新狀況的必要途徑,也是指引企業從事技術創新活動的風向標,對于企業如期實現技術創新戰略具有重要的約束和激勵作用。例如,美國聯邦實驗室將科研人員參加技術轉移的情況和業績作為考核指標。企業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評估和評價體系,客觀地評價和分析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現狀和績效,推進企業技術創新活動朝著既定目標邁進。當然,這一工作還需要結合我國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實現科技管理與知識管理的高度融合。為此,需要改革我國科技管理體制,特別是對科技成果的評價、獎勵政策與制度,將科技成果獲得知識產權的情況作為承擔各類科技計劃、科研項目、科技專項的重要評價指標,逐步建立科技成果制度與知識產權制度相融合的制度,將科技成果管理的重心轉變到對科技創新的知識產權保護上來。

前述企業知識產權考核評價,不宜單純地就知識產權的數量指標考核,而應當結合企業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情況加以評價。為此,可以將知識產權申請和授權量及其增長率、知識產權運營效益、專利實施率、專利信息利用、專利收益分配等作為評價考核和評價企業技術創新、知識產權工作業績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另外,從考核關鍵技術突破和整體效果情況看,關鍵技術領域我國專利授權率和專利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是重要的考核指標。對于企業科技人員與知識產權管理人員而言,則需要將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納入企業研究開發人員的考核評價指標,將知識產權的收益與企業研究開發、市場營銷人員的業績和收入掛鉤,以激發其從事知識產權運營的積極性。

前述知識產權考核評價,也需要通過政策、制度等形式加以固定,以為企業知識產權考核評價提供指引和依據。科技部《關于加強與科技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要改變科技獎勵以及科技人員職稱、職務評定中重視論文發表數量、輕視知識產權的傳統觀念和模式,將形成并擁有知識產權的數量及其質量作為評定科研機構、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人員科研貢獻及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關于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若干政策》指出,要“建立健全統計評價制度。國家有關部門要研究建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評價指標體系,盡快建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統計調查制度,建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政策的跟蹤測評機制,逐步形成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科學的政策體系”。一些地方的政策性規范也作出了規定,值得借鑒。例如,江西省委、江西省政府作出的《關于實施江西省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決定》指出,應將知識產權工作納入市、縣(市、區)黨政領導科技目標責任制的考核內容,將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作為政府重大工程、重大產業科技攻關項目的立項要求和評估指標,將專利的形成、擁有及管理作為省級技術中心、省級重點實驗室、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新技術產品、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園等設立、認定和評價的重要條件,將專利發明創造作為科研人員業績考核和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創新的意見》指出:要建立創新人才考核評價體系。推行重實績、重貢獻的職務與薪酬激勵機制,在科技獎勵、項目驗收、職稱評定、收入分配、人才計劃等工作中,突出科技成果轉化等相關經濟指標;修訂省相關職稱評定條例,對從事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的科技人員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重點考核自主知識產權獲得情況和成果轉化所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建立企業技術創新績效評估制度。把技術要素參與分配作為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明確國有企業負責人對自主創新的領導責任并將其作為業績考核內容之一,依法保證企業技術創新的合法權益;制定企業技術創新評估指標體系,通過中介服務機構對企業技術創新項目、自主創新產品、技術創新人才、創新經費投入、研究開發機構、科技成果轉化、自主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成效定期進行評估,推動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探索以政府獎勵為導向、企業獎勵為主體的科技獎勵制度。以湖南省為例,該省在推動區域知識產權戰略中,重視專利等知識產權方面的政策引導,將知識產權指標納入技術創新相關活動的考核評價體系。從2008年開始,湖南省在新型工業化指標體系中納入了專利授權指標,并將知識產權納入全省重大經濟、科技立項,以及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新產品和企業技術中心的重要條件。從上述政策與制度規定看,企業擁有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應成為評估和考核企業研究開發人員的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

為第三批全國企事業知識產權試點單位之一的以化工新材料為主的中國藍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十分重視知識產權指標考核評價,通過建立考核指標體系和層層落實,在激勵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和推進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方面積累了經驗。該公司將專利指標納入了下屬企業主要負責人的績效考核指標,將知識產權工作與企業研究開發、生產、銷售等活動融為一體,成效比較突出。公司專利擁有量從2005年的166件上升到2009年的1,653件,年均增長170%,截至2009年公司總資產400多億元,銷售收入400多億元。公司提供的重要經驗是將專利等知識產權指標上升到與企業的銷售收入、利潤指標一樣的程度進行考核。構建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考核評價機制,有利于評估企業研究開發、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效果,督促企業及時加以改進,更好地利用創新成果及其獲得的知識產權增強企業競爭力。調查發現,我國企業很多未建立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考核評價機制,就進行了相關考核評價工作的企業,其評價工作也不夠專業和規范。以對上海市的一項調查為例,其大中型企業知識產權評價工作由企業財務部門的一般財務人員監管的比例高達70%。[8]由于知識產權的專業性,企業財務部門的一般財務人員對企業知識產權工作評價難以完全勝任。又如,一項對400家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績效評價工作的調研表明,高達81%的企業尚未進行過這方面的工作。原因在于:一是對績效評估工作的認識不夠,如認為意義不大,理由是研究開發是對企業有利的事情,沒有必要專門組織考核評價;二是在研究開發績效評估方面,企業缺乏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三是76%的企業認為,研究開發績效評估方法復雜,企業無力進行這種評估。[9]

從實踐中企業建立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戰略方面考核評價指標的總體情況看,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考核評價指標單一,特別是沒有將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情況兩方面進行有效的結合。例如,一些企業技術創新指標既缺乏以企業總體戰略、經營戰略目標為衡量杠杠,缺乏戰略導向性,也缺乏從知識產權戰略目標角度加以評判的內涵。二是考核評價指標過分注重數量指標,忽視指標的質量和效益導向,結果導致考核評價指標成為片面追求數量,忽視質量內核效益的風向標,使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戰略實施走向歧途。例如,將科技成果數量、科技論文發表數量、申請專利數量、新產品開發數量作為衡量的主要指標,而對于科技成果、專利技術、新產品取得的經濟社會效益則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以致形成我國企業科技成果數量越來越多、專利申請數量增長越來越快、新產品數量急劇增長,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卻并沒有實質性提高的局面。官方和地方政府發布的一些數據也說明了這一點。如國家統計局發布的關于我國企業的科技活動評價指標及其內容就是體現,該評價指標主要采取一定時期新產品銷售率、科技論文發表、科技成果數量、專利擁有數等衡量企業的科技創新情況,對定性、質量與效益指標重視不夠。三是指標建構缺乏系統性,沒有形成體系,特別是對企業外部環境的影響關注不夠,而事實上企業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深受企業外部環境的影響,不是單純企業內部的事情。在構建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戰略融合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方面,顯然要注意克服現實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四是考核指標缺乏對企業領導的激勵與約束。甘肅省一項針對國有大中型企業的調查表明,70%企業沒有將專利工作納入其領導的工作考核指標體系。這種狀況自然不利于企業領導對技術創新和專利戰略實施的重視和推動。

(二)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考核評價指標及其評估

企業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戰略融合的考核評價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通過對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實施和運行績效的考核評價加以反映,這是因為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制定與實施本身反映了技術創新活動的情況和績效。同時,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也是貫徹落實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基礎,因為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最終需要通過作為技術創新主體和市場主體的企業的實施行為予以落實。因此,以下將重點對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考核評價進行討論,在討論中將兼顧技術創新情況的考核評估。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具有的系統性、綜合性和動態性要求在確定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考核評價指標時,應滿足以下條件:一是指標的科學性,即能比較客觀地反映和揭示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狀況和成效;二是指標的可操作性,即能夠比較方便地描述特定變量,便于操作和理解,并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三是指標的相對獨立性和兼容型,即在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考核評估指標體系中具有相對獨立性,同時各個指標之間具有內在的聯系,保持兼容性;四是指標的綜合性,即能夠反映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主要特征或全貌,涵蓋知識產權活動全過程。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考核評估涉及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和實施整個過程,需要對影響和決定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要因素進行分析,以了解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以便在進一步推進時予以改進,直至實現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目標。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考核評估實際上是以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制定、實施和實現預期目標的情況為考察對象,通過一系列指標反映和揭示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績效,具體又分為企業知識產權創造、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管理和知識產權運用績效。進行這一考核評估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及時把握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績效,了解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使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目標能夠如期實現,或者及時進行知識產權戰略調整。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評估則是對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情況評判和考核。基于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復雜性和動態性,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情況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為評判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情況,有研究成果選取戰略組織和戰略的落實為一級指標,分別對應的二級指標是員工對戰略的理解、研究開發結構是否適宜、企業內部分工合作;建立相應的組織結構、將實施內容轉化為階段計劃、有效分配利用企業資源以及戰略的動態管理,涵蓋了戰略發動、戰略計劃、戰略匹配和戰略調整等內容。[10][11]應當說,這些指標基本上反映了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概貌,體現了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規劃執行的基本情況,可以比較全面地評估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狀況。當然,由于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除了受企業自身戰略組織和戰略實施影響外,也與外部市場、技術和政策環境的變化有很大的關系,在針對個案評估時,應充分考慮這些外部影響對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影響和作用。進而言之,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績效受制于企業內外部因素的影響,如產業競爭環境、市場結構、企業創新管理和知識產權管理的構架與水平等。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績效是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產生的技術經濟效果,特別是對企業經濟效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和市場競爭優勢與能力提高方面的作用。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績效情況對于評估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目標是否實現、主要指標是否到位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評估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績效則可以針對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中的問題加以改進,最終實現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目標。由于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根本目的是利用知識產權制度的特性和功能謀求最有利的市場競爭地位,獲取市場競爭優勢,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績效評估指標應圍繞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和市場競爭優勢的獲取程度加以確定。顯然,這與企業技術創新評價指標具有重合和交叉之處,也反映了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與企業技術創新殊途同歸的意旨。上述研究成果將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績效一級指標分為企業競爭優勢、自主創新能力和經濟效益指標,分別對應的二級指標為:對企業競爭力的作用、對行業技術結構的影響、產品的領先程度、市場占有率;研究開發強度、研究開發經費占GDP比重、專利生產率、科技人員比重、設備水平結構;科技成果增長數、科技成果轉化率、新產品貢獻率、科技進步貢獻率等。筆者認為,這些指標大體上能夠反映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績效,但如果從全面反映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績效的角度看,還應增加一些評價指標,如企業知識產權擁有的數量和質量、企業核心技術改善程度,以及企業實施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戰略內部環境和條件的改善等。進一步說,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績效盡管本身受到國家知識產權政策和制度運行效能、產業競爭結構和宏觀經濟發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最終仍然體現在知識產權的投入和知識產權產出方面,因此在評估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績效時應重視知識產權的數量、質量和價值方面。

關于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評估指標問題,還值得注意的是國外的一些做法和經驗,可以為我國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評估指標體系的完善提供借鑒。例如,日本近些年啟動了大規模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工程,其對企業知識產權戰略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知識產權戰略評估指標體系也在研究范圍之中。日本在1999年即以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為考察和評價的對象,發布了知識產權戰略指標報告,設定了系列評價指標和評價層次。日本知識產權管理評估指標在戰略性指標方面,指出有經營戰略、技術戰略、知識產權信息戰略、國際戰略和法務戰略5大類,其中經營戰略指標有經營者的知識產權意識和知識產權業務的經濟效率;技術戰略的指標包括推行獨創性技術開發、研究開發中運用知識產權情況;知識產權信息戰略指標涉及知識產權信息管理體系健全情況、利用知識產權信息開展研究開發活動等的情況;國際戰略指標包括在外國獲取戰略性專利權的情況、國際化知識產權工作人員培養情況;法務戰略指標包括解決糾紛的人才情況和知識產權風險管理情況。[12]2004年日本經濟產業省產業政策局發布制定知識產權戰略指標的中期成果報告,重點將研究開發集約度、人均研究開發費用、研究人員比例、研究開發效率、專利生產率、專利收益率、全要素生產率和人均GDP等作為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評價指標。[13]不過,這些指標主要是從行業和產業的角度提出的,對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績效則多側重于定性指標。另外,《世界競爭力年鑒》對世界上主要國家和地區國際競爭力排名中引用的知識產權指標,也可以給我們一定的啟發,其涉及知識產權類的指標包括專利授予量、有效專利量、專利生產率、海外專利申請量、知識產權保護程度等。這些因素既然在評判一個國家或地區國際競爭力方面被考慮,在評判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績效時當然也可以納入考慮范圍。

[注 釋]

① 從一般意義上說,企業考核評價機制屬于企業績效管理的范疇,因此本文探討的知識產權考核評價機制也屬于企業績效管理問題。

② 其他三個一級指標是:潛在技術創新資源指標,包括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數、企業工業增加值、企業產品銷售收入等項;技術創新活動評價指標,包括科技活動經費占產品銷售收入比重、研究和試驗發展活動經費投入占產品銷售收入比重等項;技術創新環境指標, 包括財政資金在科技活動經費籌集額中的比重、金融機構貸款在科技活動經費籌集額中的比重等項。

[參考文獻]

[1] 劉林青,譚力文.國外專利悖論研究綜述——從專利競賽到專利組合競賽[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5(4).

[2] Griliches. Zvi,Patent Statistics as Economic Indicators: A Survey[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90,28: 1661-1707.

[3] Groshby Mark. Patents, Innovation and Growth[J].Economic Record, 2000, 76:255-262.

[4] Griliches. Zvi. Patent Statistics as Economic Indicators: A Survey[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90, 28: 1661-1707.

[5] 黃迎燕,張偉,周湘陵.上市公司創新能力的專利評價[J].知識產權,2008(4).

[6] 趙惠芳,李偉衛,徐晟,等.我國東中西部地區專利創新效率差異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08(10).

[7] 趙惠芳,趙肖杭,閆安.我國專利制度運行的創新績效評價[J].圖書與情報,2010(1).

[8]康博宇.上海市大中型企業知識產權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8(11)(上旬刊).

[9] 梁萊歆.談高新技術企業R&D績效評價中應重視的幾個問題[J].科技管理研究,2005(3).

[10] 吳紅.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0(1).

[11] 關永紅,李銀霞.論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J].中國集體經濟,2011(7)(上).

[12] 彭文勝,劉逸星.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與實施方案制作指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186.

[13] 唐杰,周勇濤.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績效評價研究[J].情報雜志,2009(7).

猜你喜歡
企業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8期)2022-09-20 06:44:30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6期)2022-06-29 01:11:4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4期)2022-06-05 07:53:30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企業
當代水產(2021年5期)2021-07-21 07:32:44
企業
當代水產(2021年4期)2021-07-20 08:10:14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久精品色妇丰满人妻| 欧美黄网在线|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 曰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欧美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少妇精品网站| 好吊色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91无码网站|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中文字幕一级毛片|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毛片|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www精品久久| 思思热精品在线8|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一级全黄少妇性色生活片|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91视频区| 青青草91视频| 91精品人妻互换|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日韩中文欧美|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永久天堂网Av| 亚洲精品图区|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日本a∨在线观看|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欧美特黄一级大黄录像| 操美女免费网站| 中国国产A一级毛片| 在线五月婷婷|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夜夜操狠狠操|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小视频网站hq| 国产精品v欧美|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中文一区二区苍井空| 欧美激情福利| 欧美成一级|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二区|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久久综合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