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今,隨著課改的深入,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學校,都在積極探索新的高效優質課堂教學模式。全國各地各種教育思想、教學觀念、課堂模式,可謂是“百花齊放”,讓人眼花繚亂!如果我們不能靜下心來冷靜思考,用心甄別,一味“追新潮、趕時尚”盲目模仿,到頭來將是失去自我,甚至會迷失方向。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本刊特約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員章立早老師,就探尋最適合于自己學生的課堂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這個問題做詳細的闡述,以饗讀者。
學校以教學為主,課堂教學質量是學校永恒的追求。多年來,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許多教師孜孜不倦地探索,并構建了諸多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模式。
那么,什么是教學模式呢?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概念,但比較一致的說法認為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固的教學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體系,包括教學過程中諸要素的組合方式,教學程序及相應的策略。教學過程中諸要素包括: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程序和師生組合等。教學思想是教學模式所賴以形成的基礎,為教學模式提供理論淵源;教學目標是教學模式中的核心要素,對其他因素起制約作用;教學程序是指師生針對教學內容在時間序列上的實施;師生組合是指教學模式中師生地位、作用以及關系,師生組合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以教師講授為主的類型;教師啟發,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去獲取知識的類型;以學生自學,自己活動為主,教師提供一些幫助和輔導的類型。
著名的教師一般都會在各自的教學中構建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例如,上海特級教師錢夢龍在教學中尤其強調“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并擬定了體現這一指導思想的新型教學模式:自讀式、教讀式、作業式、復讀式,簡稱為“三主”“四式”導讀法。再如,遼寧省特級教師魏書生在教學中比較突出的思想是教學民主,為此他提出了“六步教學法”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從定向、自學、討論,到答疑、自測、自結,每一步都閃爍著尊重學生的民主精神。
我們略感遺憾的是,這些著名的教師所構建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大面積被推廣應用,個中原由自然是多方面的:或許是因為這些教學模式對教師有相應的素質要求,而不少教師暫時不具備這些素質要求;或許是因為這些教學模式只適合該模式倡導者所教的學生,而不適合其他教師所教的學生;或許是因為這些教學模式只適合該模式倡導者所教的學科,而不適合其他教師所教的其他學科……
可以說,某教學模式在此時此地面對某一班學生,可能是“妙手一著”,但彼時彼地面對另一班學生,則可能變成“昏招一步”。也就是說課堂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靈活的、變化莫測的,同樣的教學模式進入不同的班級、不同的教學內容會有不同的效果;同樣的班級、同樣的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其效果或許會一樣,或許不會一樣。由此可見,任何教學模式不是萬能的,它有相當大的局限性!
一、沒有適合所有教師的教學模式
每位教師都有與眾不同的師承、教育、個性、學識、習慣以及生活際遇等,教師自身的這種獨特性,就決定了每位教師在教學上的獨特性。例如有兩位教師同教一篇詩情畫意的課文。教前,他們一起備課,一致認為教這篇課文必須在情感上使學生得到陶冶。然而,一位教師善于朗誦,于是充分運用朗誦藝術,把學生領進課文所描繪的詩情畫意之中,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可另一位教師不善于朗誦,他雖然驚服前者精湛的朗誦藝術,但卻不去“東施效顰”,而是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找出一條既能達到同一教學目的,又能使自己的特長得以充分發揮的蹊徑:采取啟發誘導、伴之以恰當的板書的做法。如此這般,不僅使學生進入意境,收異曲同工之效,而且讓學生品味出作者遣詞造句之精妙。可見,只要各用所長,亦能殊途同歸。否則,只能適得其反,弄巧成拙。
假如這兩位教師運用的是同一種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的某一環節要求教師朗誦,以便在情感上使學生得到陶冶,那么,前一位教師就有可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而后一位教師就可能無法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眾所周知,不少教學模式具有僵化的特點,不僅規定了教學的程序、時間等,還規定了對教材的處理方式和語言的表達方式,進而束縛了一些具有個性教師課堂教學才華的發揮。一言以蔽之,有可能某種教學模式對甲教師的教學是如虎添翼,發揮了其特長,而對乙教師的教學則可能是如鷹折翼,限制了其特長。也就是說沒有適合所有教師的教學模式。
二、沒有適合每個學生的教學模式
學生也和教師一樣,由于遺傳素質、家庭背景、社會環境以及個人努力等方面的不同,導致學生在知識基礎、個性習慣、意志品質、情感態度和學習能力及方法上有著顯著的差別。教師面對這樣一群各個方面都有著顯著差別的學生,用一個教學模式去實施自己的教學計劃,讓每個學生都必須在這個教學模式下進行學習,顯然是不太可能順利實現教師預期的教學目標的。
教學現實告訴我們:以教師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和以學生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各有利弊,有的學生比較適應或喜歡以教師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示,學生觀察;教師操作,學生模仿。有的學生則比較適應或喜歡以學生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是融課堂講授、問答、討論、座談為一體,教師以此引導學生逐步掌握知識和獲得能力。
教學現實還告訴我們:有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善于歸納概括教學內容;有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長于演繹分析教學內容;有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突出教學內容的感染性和鼓動性;有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善于變零為整,總體把握教學內容;有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長于化整為零,重點講授教學內容……這就導致有的學生比較適應或喜歡這種教學模式,而比較不適應或不喜歡另一種教學模式。
由此可見,面對個體差異較大的學生,面對具有各種需求的學生,一種教學模式是不能滿足所有學生需求的。也就是說沒有適合所有學生的教學模式。
三、沒有適合各門課程的教學模式
中小學所開設的所有課程,皆有每門課程的特點,顯然,用同一個教學模式去實施這些課程是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的。以中小學的語文課程為例,有的課文或許教師在語言表達上做到層次分明、邏輯嚴密、論證有力,富于論辯性和說服力,其效果會更好,而有的課文或許教師在語言表達上做到優美動聽、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和鼓動性,其效果會更好。
可是,現在的問題正如前面所述,有的教學模式不僅僵化到對教學程序、環節的時間都限定死了,而且對教材的處理方式和語言的表達方式也都有嚴格的規定,這不僅使很多教師不適應,更可怕的是使很多學生也不適應。這些教學模式沒有考慮到各門課程的特點,更沒有考慮到各門課程具體內容的特點……事實上,這些教學模式也很難考慮各門課程的特點以及各門課程具體內容的特點。也就是說沒有適合各門課程的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不僅沒有適合所有教師的教學模式,也沒有適合每個學生的教學模式,更沒有適合各門課程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不是萬能的。
盡管教學模式不是萬能的,它有相當大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認的是教學模式也有不少的優點,例如,某些教學模式相對適應一部分學生和教材,運用這些教學模式時容易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另外,對于新教師而言,了解和掌握一些教學模式,可以更容易地了解和掌握教學規律和教學方法。事實上,一個新教師成長為杰出教師,首先就要掌握若干個教學模式,隨后再逐步掌握更多的教學模式,并融會貫通這些教學模式中諸要素的組合方式,教學程序及相應的策略……當該教師能夠自如地根據自己教學的特點和風格,根據教育對象不同、教材不同而靈活地運用這些教學模式以及能夠擺脫教學模式的束縛時,他就已經是一位教學能手了,甚至是一位杰出教師了。從這個意義上說,最好的教學模式是沒有模式。
總之,在教學模式問題上,我們應該樹立“百花齊放”的觀念,也就是說在教學中因為每個教師的思想、氣質、知識結構、審美情趣和教學能力不同,在針對不同的教材和學生實際從事教學活動時,不僅可以自己選擇和側重某些著名教師構建的教學模式,還可以自己構建使自己的教學得心應手的教學模式,更可以擺脫教學模式機械呆板的套路去實施教學……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責任編輯:朱蘊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