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孝毅
一、課件要合理安排要素,以提高教學實效
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要遵循人的視覺習慣,尤其是要考慮好動態元素及注意力問題的著重處理。當畫面中動態元素較多或過多時,眼睛就會在動態元素間來回移動,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讓學生無所適從,抓不住要點。在教學課件的制作中要注意,一是盡量讓每個畫面只有一個主體,這個主體就是教與學的知識點。二是課件的背景圖要簡單,不要花哨。有時,直接采用白底配合黑字的形式,效果反而更好。課件中用會說話的圖片來代替文字,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好手段,但所用圖片要精心挑選,圖片要清晰、要夠大,圖像主體突出,不要太復雜。三是背景的色彩一般用淺色或暖色,要強調的主體則不妨“濃墨重彩”。四是注意不要有分散學生注意力的因素存在。雖然我們可以通過字體的大小、粗細、色彩等變化來區分不同信息,但是在同一張或同一個課件中,盡量不要用多于三種的字體及變化,以免分散學生注意力。同時要考慮到動畫效果是雙刃劍,要慎用。
二、課件可創設各種情境,以增添學習趣味
針對小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狀態易興奮、易疲勞,有意注意保持的時間短,課堂上利用科學手段,設計適合的課件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件制作從交互性入手,摒棄傳統的“師問生答”對話形式,利用人機對話,增強學習的趣味性。交互性題目制作一般可以用于填空、選擇的題目類型,對學生的回答情況,采用播放不同的音效加以區別。也可以在設計練習時,從易到難,學習就像玩闖關游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教學“圓的認識”一課。首先,課件展現動畫——“小熊坐在一輛車輪是正方形的輪子上顛簸”。學生憑借生活經驗提出車輪應該是圓形的。經過新知學習后,課件展示動畫——“熊坐在一輛車輪是圓形,但是車軸不在圓心上的車上顛簸”。學生據剛剛所學的知識很容易想到——要使汽車不上下顛簸,車軸必須裝在圓心處。最后用課件展示動畫——“小熊坐在有著平穩車輪的小車上高興地行駛。”這樣的問題情景設置具有強烈的趣味,讓學生在笑聲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并體驗到成功將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的成就感。
三、課件須展示數學的美,以促進學生深入探究
數學,有兩大突出的功能:一是指導人類認識世界;二是指導人類改造世界。數學是在人類的物質需求和精神生活中成長起來的,以自己獨特的魅力對人類文化的不同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學課件的制作,要借助真實的生活情境,引領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的美;引導學生探究生活中的數學,領悟數學的美;指導學生有創意地運用數學,享受數學的美。
在教學《軸對稱圖形》的時候,筆者借助課件,首先出示各種對稱幾何圖形和生活中常見的對稱圖形讓學生觀賞,讓他們初步感受對稱實物的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然后,筆者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這些美麗的、熟悉的圖形,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并由此歸納出對稱圖形的特點。最后,筆者通過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尋找具有對稱特征的實物,并以美化生活為目的,動手制作對稱圖形,互相欣賞、評價小伙伴們制作的對稱圖形,促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而利用課件,把數學知識與自然、品德等其他學科知識有效整合,呈現了軸對稱圖形的文化特性。學生經歷了先由美的欣賞,到美的理解,再到美的創造,這一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學習過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們不但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四、課件應源于現實生活,以促使學生學習的拓展延伸
數學來自于現實生活,寓于具體的生活之中,又服務于現實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學生就能感受到數學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就能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的親切、真實與有趣,這對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義。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如果能利用多媒體課件再現動人的生活情境,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質疑、討論、發現、表達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主動建構知識、應用知識,就從被動地接受轉變為主動地探究。這樣,數學課堂就變得充滿生機、富有活力。
在教學《認識時間》一課時,筆者讓學生觀看“2012感動中國”人物陳斌強事跡的視頻剪輯,再利用他每天的時間表(筆者把它叫做“孝子行程”,如右表所示),讓學生一人說孝子行程表中的時間,一人移動時針與分針。學生在完成“用鐘面模型表示時刻”的互動環節后,筆者再利用課件展示“孝子行程”的連線題——一邊是以鐘表形式表示的時間,一邊是用圖像表示的“孝子行程”,要求學生進行連線。在“孝子行程時間”的選擇上,不一定要按照時刻來提供連線。例如,可以左邊列表中出現“6:20”,右邊列表中出現“早讀”。如果學生按照事先發到他們手上的“孝子行程表”來比對的話,是找不到相應“事件”的,需要通過思考得出合理的答案。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教學方式的靈活性與多樣性,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更有利于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全面提升。
從生活中提煉例子,制作出生活味濃厚的課件,并科學地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夠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拓展延伸,讓學生樂意學習數學;能夠突破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促進學生掌握新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福建省德化縣龍潯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