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海光
美國雅虎公司25日宣布將收購一名英國少年開發的移動閱讀應用程序Summly,但并未透露交易的具體條款。據媒體報道,交易價值約為3000萬美元。
Summly由17歲英國少年尼克·達洛伊西奧研發,其核心為一種新聞精簡技術,可將較長的新聞簡化為標題明確、內容簡單的新聞摘要,大大縮短智能手機用戶閱讀新聞所需的時間。目前這一應用程序在蘋果應用商店中的下載量已接近100萬次。這筆交易使達洛伊西奧邁進世界最年輕富翁之列。
對于天價收購Summly,有人稱是雅虎為了顯示自己進軍移動互聯的決心才不惜重金。但無論如何,這筆花出去的真金白銀,都令很多國內同行不可思議。按我們的邏輯,一個高中生研發的APP,能有多大技術含量?所謂創意,就是一層窗戶紙,直接拿過來仿作一個就行了,何須花幾千萬美元去收購。就算Summly的100萬用戶,在國內拿給騰訊、網易這樣的巨頭去仿制、推廣,達到同樣數量也是指日可待的事。
所以,達洛伊西奧17歲的成功與Summly收購案只能發生在美國,而很難發生在中國。透過Summly收購案,我們看到的是融浸在美國人身體里的知識產權血液。以雅虎的研發實力和技術水平,模仿開發一個類似Summly的APP必定不難,但它反而耗費巨資去收購,這其中除了有規避法律風險的因素,還有根深蒂固的知識產權意識,以及大公司的尊嚴:有可為,有可不為。類似的例子還有Facebook以10億美元收購APP軟件Instagram。
APP開發是一門依靠創新能實現巨大利潤的生意,但在國內,很少有創意型小團隊或個人敢于做達洛伊西奧這樣的美夢,在創業過程中,他們夢想的不是被巨頭們看上,而是如何不被巨頭注意到,因為那往往意味著沒頂之災。
喬布斯去世后,中國媒體曾經流行一個“喬布斯之問”,很多媒體都在探討,中國為什么只能組裝iPhone而不能發明iPhone,為什么缺乏能夠“改變游戲規則”的具有第一代創新能力的人物?之后美國國會甚至也授權成立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在國會山舉行聽證,研究這個問題的答案。結論跟我們大多數人想的一樣:中國缺乏產生喬布斯的土壤。原因是中國缺乏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中國教育一貫不支持大膽想象而是推崇服從上級,它們認為中國的自主創新能力在可預見的將來不會取代美國。
在達洛伊西奧的成功案例中,還有一個細節非常值得關注,那就是雅虎其實并不是第一個慧眼識珠者,早在2011年,達洛伊西奧發布軟件后,就獲得了中國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地平線風投公司的賞識,并為其投資30萬美元,之后,Zynga創辦人平卡斯、影星阿什頓·庫徹、英國主播斯蒂芬·弗里、日裔美籍藝術家小野洋子、新聞大亨默多克等多位名人相繼支持,使Summly融資150萬美元,得以繼續壯大。背后站立了這么多大佬,這應該也是達洛伊西奧能夠從雅虎成功討得3000萬美元的最重要原因。
這同時也暴露出中美創業環境的另外一大不同,在美國創業者越來越年輕化的今天,在中國,創業者的年齡比美國平均滯后了10歲,像達洛伊西奧、扎克伯格這樣的十幾二十歲的青年創業者,在中國市場上,根本很難找到投資人,即便是同為中國人、既投了扎克又投了達洛的李嘉誠,也從未把投資放在內地的年輕人身上。
為何?這其中固然有教育的原因,但最終還要歸因于市場環境。按業內達人李開復的說法,中國的互聯網商業環境太惡劣了,競爭手段太殘酷了,以至創新并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而淪為政商關系、混世能力等之后的次次要因素,以至一個20多歲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根本無法應付這樣的挑戰,沒有十年八年的歷練,沒有從一次又一次惡戰中帶著滿身傷痕爬起來的經歷,根本就沒人信任他能在中國互聯網界成功立足。
這么多年媒體從業經歷,我只遇到過一個年紀很小就獲得融資支持的少年,他叫葉仁浩……后來大家知道了,他是中華網的CEO葉克勇的兒子。
很顯然,不只是互聯網圈,以整個商業環境看,中國都不是個年輕人容易成功的國家,如果你有個地位顯赫的父親,或許會有人免費送你出國留學,或者為你的創業很輕易地提供融資,但對大多數年輕人來說,遠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