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潤
2012年,何享健年滿7 0歲,“何時退休”、“誰來接班”再次成為企業內外關注最多的話題。8月25日,他將美的集團董事長之位交給美的電器董事長、總裁方洪波,美的成為中國第一家千億級別的沒有“父傳子”的民營企業。
在中國家電行業甚至整個商業界,何享健也算得上“不世出”的異類。他謹慎幾近保守,專注白電不越邊界,卻又大膽豪爽,授權、分權尺度大得驚人;他瀟灑自由,在業界以“不帶手機的老板”著稱,悠閑享受高爾夫與紅酒的樂趣,每年卻會花很大一部分時間在國內外“走市場”;他威猛果敢,急躁暴烈,發起脾氣會拍桌子罵人,像國王一般發號施令,卻又隱忍謙和,虛心好學,像小學生一樣向美國、日本、韓國同行取經,苦心修行。
這種矛盾統一的風格正如吉姆·柯林斯在《基業長青》對“第五級領導者”所描述的那樣:“謙卑而又執著,羞澀而又無畏,是集謙遜的性格與堅強的職業意志于一身的人。”
“剎車”與“潛伏”
2010年10月29日,高達128米的美的新總部大樓正式啟用,遠觀如折扇旋轉,靈動而有力,樓頂專設私人直升機停機坪。在當天的慶典上,何享健高聲宣布:“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2000億元,力爭進入世界500強。”
這是何享健少有的鋒芒畢露。果然,幾天后他就開會告誡集團一級主管:停止一切對外活動與媒體曝光。2011年春節過后,“減速”成為新主題,規模增長不再納入事業部績效考核,注重“增長數量”改為“增長質量”,60億元的擴張計劃全數作廢,各路職業經理人目瞪口呆。其實慶典上何享健就對“虛假繁榮”憂心忡忡,春節期間深思熟慮后,果斷“剎車”。
此時比亞迪深陷危機,何享健經常問方洪波:“你怎么看?”他深信“失敗的教訓值得我們去提醒、產生危機感”。2011年上半年美的電器還保持40%的高增長,但“減速”之后,下半年就降到個位數,此后一年間裁員達32200人,成為轟動一時的大新聞,何享健不為所動:“轉型不是說我們碰到危機,未雨綢繆勝于亡羊補牢。”
這已不是何享健第一次緊急喊停。2000年“互聯網經濟”火熱,家電企業紛紛“觸網”,3月9日,美的宣布組建信息產業事業部,計劃投資5億至10億元拓展信息技術及互聯網業務的發展,建立家電制造之外的第二支柱產業。當年底,互聯網浪潮破滅,美的只投入2000多萬元就提前撤出,為了牢記教訓,何享健讓人將2000年3月出版的“美的斥資10億元進軍互聯網”的新聞圖片放在美的歷史館中展出,引以為戒。
2003年8月26日,美的簽署“云南美的汽車整合項目”,宣布五年內投資20億元整合云南汽車產業,此后三年又相繼收購云南客車廠、湖南三湘客車和云南航天神州三家企業。然而,跨界并不容易,2009年7月25日,美的以6000萬元將三湘客車全部股權賣給比亞迪,終于從“造車迷夢”中清醒過來。
2004年前后是美的高歌猛進的狂熱時期,據何享健回憶,“當時在談的投資項目有十多個,電力、高速公路、鍋爐都談過。”預算超過30億元。可是冷靜之后,他強行規定“一年都不準談新項目”,在廣西的大型電力投資項目臨近簽字時,他果斷宣布放棄。
2008年金融危機之際,何享健帶領下屬去海外密集考察,3月飛中東、歐洲,4月至美國、墨西哥,然后在東南亞奔波,11月又到中東和北非。據說在埃及考察期間,他率先從船上跳入紅海,并鼓勵部下全部到水中搏擊,共同感受“紅海”涼熱。
何享健的低調務實、謹小慎微為商界共知,更將“寧可走慢一步,不能走錯半步”奉為圭臬。有電視臺架好攝像機準備為其錄節目,他卻以“講不好普通話”為由“臨陣脫逃”;有雜志主編專程飛抵廣州準備專訪,他卻臨時因“不方便接受采訪”強硬推辭。何享健曾推心置腹地說:“我的普通話說不好,文化水平也不高,既不像柳傳志那樣能侃,也不像任正非那樣會寫,跟媒體接觸容易說錯話,容易被人誤解,給企業帶來不好的影響。所以,我不如不講,少講多干,把企業做大了,讓企業賺錢了,比什么都強。”
這段話后來成為何享健拒絕媒體采訪的絕佳理由。他依然“潛伏”在熱鬧、喧囂的家電江湖,45年如一日,靜水深流。
“貓商”的變革思維
據美的集團總裁黃健透露,1980年代,那時順德還沒有水泥路,何享健就買了一輛50cc摩托車;2007年,他購買搭載13人的灣流小飛機和一架直升機。原美的總裁辦主任譚開強則敘述,何享健1990年左右就配有俗稱“大水壺”的摩托羅拉手機,還在他的750iL寶馬車里面配一部車載手機。何享健是個追求時尚的人,但與炫富無關,他對新生事物有種與生俱來的探究精神,敢為天下先。
上世紀90年代初,電腦剛興起,當時何享健正苦于說服創業元老主動讓賢,久勸無果,他讓秘書搬來一臺電腦:“你們誰能玩得轉它?誰行,我立即提他一級。”這些文化程度不高的老戰友只得離去,何享健的妻子梁鳳釵也在其中,這故事后來被演繹為“杯酒釋兵權”。
新老交替,27歲的華南理工大學熱能工程博士馬軍脫穎而出。據他回憶,一輛嶄新的寶馬車停在面前,司機說:“你到我公司來,這輛車歸你,年薪30萬元,還有一套三室一廳的房子。”馬軍加入美的在1991年夏天引起轟動,《人民日報》等60多家媒體爭相報道,“博士在鄉鎮”成為熱門話題,美的招賢納才、尊重知識的口碑深入人心。
大批人才涌入帶來新問題。1992年,何享健就提高管理人員工資找鎮黨委書記商量,得到的回答是:“你一個保衛科長工資比我公安局長的還高?絕對不可能。”何享健深知產權不清晰,企業很難按照市場行為、企業的方式去進行管理和發展。受當年鄧小平“南巡講話”鼓舞,順德率先在國內進行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經何享健積極爭取,美的拿到股份制試點的唯一名額。1993年11月12日,代碼為“0527”的“粵美的A”在深交所上市,美的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鄉鎮企業。
上市并不意味著一勞永逸,外界曾譏諷美的是“一架三輪車駛上高速公路”。此后四年美的問題百出,何享健痛苦不堪。1997年美的營收在上年突破25億元之后大幅下跌到20億元,“科龍收購美的”的傳聞甚囂塵上,何享健決心大刀闊斧地推行事業部制,開大會時反對聲不絕于耳,他快步沖上講臺,搶過話筒斬釘截鐵地說:“美的只有搞事業部才有出路,事業部是美的必須要走的一條道路。”臺下頓時鴉雀無聲。
為了找到合適的方式激勵職業經理人,何享健密切關注MBO(管理層收購)。2000年,有專家到美的講授產權改革理論,何享健迫不及待地問:“像我們這樣的上市公司可不可以MBO杠桿收購?”專家回答:“現在政策沒有說讓,也沒有說不讓。”他聽后果斷說道:“既然上面沒說不讓,那么我們就可以干。”第二年,美的成為我國第一家完成MBO的上市公司,何享健由此被業界稱為“中國MBO教父”。
在1968年創辦美的之前,何享健的履歷可一句話概括:“高小畢業后輟學,干過農活,當過學徒、工人、出納。”他對商業的判斷和變革的勇氣來源于40多年喝早茶、看報紙的習慣,甚至還能從《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等電視劇中悟出管理真經,他說:“我對事物的規律是有一定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的,出的問題有多大,如何解決,我的頭腦很清楚。這是實踐中鍛煉出來的膽識。”
有人將珠江商人定義為“貓型企業家”,看見商機如貓抓老鼠,總能快人一步。何享健可謂“貓商”典型代表,既敏銳又謹慎,既穩重務實又敢于冒險,作為務實主義者,“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是他變革不止的最好注釋。
放權:像抓一只鳥一樣
在2012年8月宣布退休之前,何享健每天早上開車到廠里轉一圈,找管理層談談話,碰到員工或客戶就聊聊天,到各事業部看財務報表,然后瀏覽所訂閱的十多種雜志。每周一召集一級主管開早茶會,邊喝茶邊開會,這更像“找碴會”,對業績不穩定或成長型業務重點“照顧”,對負責人重點“敲打”,偶爾還突然發問,比如:“2月份中國對外貿易第一次出現300多億的貿易逆差,你們怎么看這個問題?”
何享健很早就成為“全中國最瀟灑的老板”。他從不帶手機,每天準時下班回家,絕不在辦公室多呆半分鐘;除了周六、周日,周一至周五他總有一兩天在高爾夫球場,以保持平均80桿的水平;他學著品紅酒,在寧夏還買下一座酒莊;他不需要司機,獨自開著跑車在公路飛馳。何享健能悠閑自得地做“甩手掌柜”,得益于大膽放權。
自1997年推行事業部制之后,總公司將利潤下放,各事業部以利潤為中心,下屬工廠以成本為中心,美的集團成為投資、監控和服務中心,形成“集權有道、分權有序、授權有章、用權有度”的內部授權模式。
第二年,美的制定了厚達70多頁的《分權手冊》,這是一部清晰劃分職業經理人權利和責任邊界的“基本法”。分權制度剛推行時,經理人們手握大權不敢行動。有位總經理接到一個幾千萬的生產項目,按規定在授權范圍內,他可以審批,但他還是跑去找何享健請示,沒想到老板只甩出一句話:“這在你的權限范圍內,你自己拿主意。”
2008年2月28日,美的電器以16.8億元受讓無錫國聯持有的24.01%的小天鵝股權,加上原有股份,最終以28.94%的股份成為控股股東。雖說當時24.01%的股份市值15億至18億元,卻是此前轉手價3.5億元的5倍,操盤者方洪波從無錫謹慎地打電話向何享健請示,回應只有兩個字:“你定!”于是,并購案塵埃落定。
豈料收購剛完成,經濟危機席卷全球,股市大跌,美的所持小天鵝市值跌至六七億元,新建廠房還需投資好幾億,幾千員工鬧事一個多月,一名女員工喝藥后抱住小天鵝總裁喊著“要同歸于盡”。方洪波的壓力非常大,公司內外也有非議,何享健拍著桌子說:“我反而不容許太大地加怪他們,批評他們。以后誰敢干事?誰愿意干事?他想干好事的嘛!誰都把握不住的嘛!”危機過后,小天鵝市值一度攀升至40億元,其洗衣機市場份額已穩居中國第二。
2009年8月26日,何享健將美的電器董事局主席職位交給方洪波,他本人只擔任美的集團董事局主席。整整三年之后,2012年8月25日,何享健宣布隱退,方洪波出任美的集團董事長,何享健說:“我全身心退出來,這樣職業經理人可以放開手腳去經營美的。”
與此同時,何享健計劃拿出個人3%的持股轉讓給50多位職業經理人。若以2011年美的出售15.3%股權給融睿投資、鼎暉投資的價格計算,“3%”相當于總值16.5億元的分紅。提及此事,何享健激動地說:“很多老板做不到!我是真金白銀拿十多個億出來,分給50個人!”
方洪波將何享健的放權藝術比喻為“抓鳥”:“他現在基本上是做到像抓一只鳥一樣,不能把它抓死,更不能讓它飛走,他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