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為松

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質量評價,必須全面考慮、精心安排,在評價方案制定、評價隊伍建設、評價方法操作和評價反饋激勵上下工夫,這樣,才能使評價工作客觀、科學、公平,從而調動各班級學生、體育教師、班主任等參與人員與管理者的積極性,保證大課間體育活動質量不斷提升。
一要制定科學的評價方案。評價大課間體育活動,首先要有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案。評價方案要根據(jù)本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內容及相關情況進行制定。既有對班級學生的考核,又有對班主任管理大課間活動情況的評價,還有對體育教師及相關管理人員的要求。從我校情況看,班級考核主要有隊伍集合、參加人數(shù)、學生態(tài)度、練習次數(shù)、動作質量、安全因素和骨干作用等項目,班主任評價主要從是否按時到場、能否參與學生活動、組織指揮工作、班級活動中有無不安全因素等方面進行,評價體育教師主要看能否提前或準時在崗、指揮是否有力、安全預設工作、場地器材安排是否提前、合理等。制定方案時,先提出初稿,后分別征求意見,聽取學生、班主任、體育老師等人的建議與想法;使用一段時間后,根據(jù)檢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再次進行修訂,這樣,評價的方案就更加合理、科學。
二要建設合理的評價隊伍。有了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案,由誰進行操作評價就顯得十分重要。為此,我校在評價隊伍建設上,一是采取了專職與兼職、固定與輪換相結合的方式,分類選擇、確定評價人員。班級考核,由學生體育骨干檢查員、專職檢查老師、體育教師與值周教師進行考核,除兩名專職檢查老師外,學生骨干檢查員、體育教師與值周教師每周一輪換。班主任、體育教師的考核,由團委會(少先隊)、教導處和值周領導進行評價。這樣,評價隊伍的人員構成比較合理,保證了大課間體育活動評價的客觀性。二是對參與考核的人員,學校專門召開會議進行培訓、指導、反饋,使他們明確了自己的職責,掌握了具體的操作方法,尤其是第一周和學期中的現(xiàn)場考核培訓更讓大家熟悉了操作流程與給分細則,從而保證大課間體育活動評價的公正性。
三要明確具體的操作辦法。雖然評價方案比較清楚,可操作性強,但每項評價因素的得分方法必須具體明了,好操作。所以,我們分類制訂了量化評價表(見附表1、2、3、4等),并且對給分情況作了具體要求。比如表1中的課間操進場給分要求這樣規(guī)定:
時間限定:從“大課間活動即將開始,請同學們迅速集合”的提示語起到廣播操的音樂聲響;
給分要素:快(1分)、靜(1分)、齊(1分);
給分要求:做到快、靜、齊的得滿分;有不符合要求的按人數(shù)(班級學生的1/2、1/3、1/4、1/8、1/10)分別扣分(0.5、0.4、0.3、0.2、0.1分)。
再如,健身跑安全因素的給分要求為:
給分要素:著裝便于運動(1分)、正確擺臂(1分)、運動紀律(1分);
給分要求:從學生有無穿皮鞋、跑時學生有無手插口袋、跑時學生間有無碰撞或打鬧現(xiàn)象等方面扣分。符合要求的可得滿分,否則將按出現(xiàn)違反要求的人數(shù)1-2人、3-4人、5人以上分項扣除0.5分、0.7分、0.9分。
由于班主任、班級學生和其他人員都了解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具體給分方法,所以,通過集體動員、班級定標,大家都自覺地照要求去做,力爭取得更高分值。
四要進行及時的反饋激勵。公正、合理的評分,能讓大家看到自己班級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現(xiàn)狀與差距,能激發(fā)得分低的班級學生積極追趕的熱情,從而使大課間體育活動在競爭中提升質量、在改進中鍛煉學生。而及時反饋檢查評分情況,利用激勵手段表揚先進、鞭策后進是提升大課間體育活動質量的有效措施。為此,我校采取及時公布評價結果、表彰先進的方法,形成了班級積極爭先、教師主動工作的良好活動氛圍。具體方法是:每天在學校公告欄中公布當天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班級得分,一周一匯總,得分靠前的班級為“周大課間體育活動先進班級”,發(fā)放循環(huán)紅旗(周一的升旗儀式上發(fā)放)。每周反饋教師(體育教師、班主任)工作評價情況,一月一匯總,得分計入教師月工作質量考核中。學期末,根據(jù)班級、教師得分情況評選“大課間體育活動先進班級”和“大課間體育活動先進個人”。同時,學校還于學期初、學期中兩次召開大課間體育活動研討活動,聽取班主任和體育老師的意見與建議,完善評價方案和具體的評分細則,力求使之更加科學、合理。這樣,借助評價激勵手段,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質量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