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泓
人物檔案:鄭丹娜
北京市朝陽區垂楊柳中心小學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先后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范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首屆十佳班主任、北京市優秀德育工作者、北京市語文學科骨干教師,并榮獲首都勞動獎章、北京市中小學“紫禁杯”班主任特等獎。2008年被授予北京市人民教師提名獎,并被評為首都十大教育新聞人物之一。
她說學生是成長中的人,犯錯誤是學生的天性,不犯錯誤反而是不正常的。所以,她用足夠的耐心幫學生認識錯誤,也用足夠的耐心引導學生改正錯誤。
她在教室的墻壁上掛起“心情晴雨表”,根據學生畫在自己名字后面的笑臉或哭臉,了解這一天誰最需要關心。
她用“悄悄話”練習本和學生進行心靈的對話,學生開心時她跟著欣喜;學生難過時她送上安慰;學生迷惘時她及時指路;學生委屈時她耐心傾聽,學生有意見時她虛心接受;學生挑出她的錯時她真誠道歉、道謝。
熟悉的人都說,在辦公室里找不到她,要找她得去操場或教室,因為她總和學生在一起,培植班里的小菜苗,呵護班中的小金魚,在操場上投沙包,在教室里說悄悄話,或者津津有味地和學生探討一道題……
她叫鄭丹娜,是北京市朝陽區垂楊柳中心小學的老師,是學生愿意講“悄悄話”的朋友,是一個沒有忘記童年的人。
“ 要讓我的學生愛上我,而不是怕上我?!?/p>
◎“非常不開心。語文閱讀扣了24分。我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弱點,會加油!可是,鄭老師,您能不能不讀分數???”
“不好的不說,我表揚一下好的可以嗎?”
◎“每個人都覺得**很討厭,經常做損害我們班榮譽的事??墒撬灿袃烖c,比如您提醒我們要保持桌椅整齊,晨練回來后他就主動碼桌椅……老師您看我們家金魚吐泡泡!就是我的畫太難看了?!?/p>
“你能發現別人的優點,太可貴了!還有你家金魚太可愛啦!”
在這樣的“悄悄話”里,看不到老師的威嚴和學生的懼怕,只能看到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在老師面前的無拘無束;看到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欣賞。在這樣的對話里,老師不是高高在上的大人,更像是平等、友好、用好奇的眼睛看世界的另一個孩子。
鄭丹娜和學生之間為什么能達到如此“無障礙”的境界?是因為她溫柔善良的性格嗎?
鄭丹娜說,其實,在和學生的關系上,她也走過一段彎路。1993年,還不到19歲的鄭丹娜成了四、五、六年級的美術和歷史課教師。那時的她,以為教育就是要嚴肅,要認真,要較真,要能“鎮得住”學生。面對一群比她還高的學生,她板起面孔,握著他們課上傳的紙條做把柄,大著膽子震住他們的“頭領”,竭力維持住課堂的秩序。第二年當上班主任以后,她還是用同樣的方式,努力維護班級的穩定。
是學生的一句話改變了鄭丹娜的認識。
那天午休時間,鄭丹娜因為錯怪了一個學生,到班里給學生道歉。為了表達歉意,她講了一個笑話。學生都被逗笑了,她也忍不住笑了??赡苁歉杏X氣氛不錯,一個膽大的女生突然提了一個問題:“老師您今年多大了?”鄭丹娜想考考學生的眼力,就笑著說:“你們猜?!币粋€學生搶著說:“我猜您60歲!”“為什么?”鄭丹娜很詫異。那個學生天真地回答:“因為,我爺爺就60歲。他也特別厲害。在家我最怕爺爺,在學校我最怕您?!编嵉つ纫幌伦鱼蹲×恕A硗庖粋€學生可能是怕老師生氣,趕緊對她說:“老師,其實您笑起來挺美的,我們特別喜歡看您笑?!?/p>
學生們的話讓鄭丹娜的眼淚差點掉下來——“孩子們那么懂事,我為什么總要責怪他們,總是抓住他們的一點點錯誤不肯放手呢?”
從此以后,鄭丹娜回到了本來的樣子——微笑、溫柔、關心、體貼……她不再把嚴厲和震懾作為管理手段,而是發現孩子的需求,用孩子喜歡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實現教育目的。
2012年9月,鄭丹娜接了現在的五(1)班。從確認這個消息開始,她就開始琢磨怎樣讓新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接受她。電視里正在播放的《西游記》啟發了她的靈感:孩子們大都是“西游”迷,何不從這件事入手呢?于是,她請來六小齡童,和她的學生、家長做了一次交流?;顒咏Y束了,孩子們舍不得離去,都圍著鄭老師聊天。看那親熱勁兒,一點都不像第一次見面的師生,倒更像是相處了很久好的朋友。
鄭丹娜說:“孩子是在活動中長大的,我不想讓學生埋在卷子堆里,苦學課本知識。我希望孩子們走入社會,走進大自然,探索、實踐,做快樂的創造者?!庇谑牵霉澕偃諑W生去首都圖書館讀書、到中國科技館看展覽;日常上學開展“我帶蛋寶寶”體驗活動;元旦和全班學生包餃子一起吃……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鄭丹娜很快贏得了學生的心。
“老師您多大了?”“二十幾歲吧!”“我覺得您特別有童心!”學生們的話讓鄭丹娜說不出有多快樂。20歲的時候被看成60歲,年近40時卻被看成二十幾歲,這些數字代表的絕不是容貌,而是代表了一個老師和學生相處時的狀態。40歲的人,20歲的活力,還有一顆兒童的心,這樣的老師,學生能不喜歡嗎?
“教師,應當是一個不忘卻童年的人?!?/p>
“大人也曾經是小孩子,你們怎么會裝作不知道我的心呢?”很多孩子有這樣的困惑。
“可能不是我們故意假裝不知道孩子的心,而是我們真的忘了自己的童年?!编嵉つ冗@樣解釋這個問題。所以,她提示作為“大人”的老師和家長,要經?;貞浺幌伦约旱耐?,從而體會孩子的心。她認為,不忘記自己曾經是個孩子,不忘記自己童年時也曾做過傻事,才能真正走近孩子,才能真正和孩子心靈相通。
班里的教鞭折了,卻沒有人承認是自己弄的。鄭丹娜就講了自己小時候的故事。上小學的時候,她對下水井蓋上的小孔產生了興趣,想比一比是自己手里那串鑰匙大,還是井蓋上的小孔大,就把鑰匙塞進小孔去試,結果鑰匙掉到了井里。沒有了鑰匙,全家都無法進門,父親只得向鄰居借來雨鞋、雨褲,搬開井蓋到臭烘烘的井里去摸,幾乎全樓的人都來幫忙?!澳敲炊啻笕硕颊f我傻,當時真是無地自容……”講到這里,學生幾乎異口同聲地說:“您不傻,您這是好奇!”鄭丹娜借機引導道:“我想,弄折教鞭的同學也一定是有理由的,會不會也是因為好奇呢?”當天晚上,弄折教鞭的學生在“悄悄話”里承認了錯誤,還用零花錢買了一支新教鞭。不過鄭丹娜并沒有批評這個學生,而是給他寫了這樣幾句“悄悄話”:“孩子,謝謝你。你送給老師的教鞭比什么都珍貴,它不僅是一根教鞭,還是你的一顆誠實、善良的童心。老師愛你,也一定保護你這顆好奇的心。”
鄭丹娜認為,學生任何不正確的行為背后都一定有原因,或是需要,或是期待,或是渴望,這正是需要教育者去理解和揣摩的地方。因此,鄭丹娜常常告誡自己,要做個不忘卻童年的老師:“我小時候不喜歡給自己告黑狀的老師,如今我就不去簡單地給孩子告狀;我小時候不喜歡挖苦學生的老師,如今我就決去不說傷害孩子心靈的話;我小時候渴望老師公正地愛我們每一個人,如今我就每一天都反思自己有沒有忽略哪一顆渴求的心靈?!?/p>
“真正的師德是‘全接納?!?/p>
“孩子/是由一百種組成的/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雙手/一百個念頭/一百種思考、游戲、說話的方式……”
鄭丹娜很喜歡這首詩。她說,這首詩時刻提醒著她:孩子有孩子的特點;作為孩子的老師,一定要把孩子當孩子看,傾聽他們的一百種語言,接受他們的一百個念頭,理解他們的一百種表現方式。
因此,鄭丹娜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觀點——“全接納,慢引導”。
“全接納”是無條件的接納:要接納所有的學生,不管是美的還是丑的,不管是聰明的還是笨拙的,不管是富有的還是貧窮的;要接納學生所有的感受,與學生共情,用理解走進學生的心靈?!叭蛹{”還是主動的接納:主動走近學生,給他們溫暖,給他們成長的動力和能力。
“全接納”的實現需要適合的教育方法。方法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自己在實踐中探索,也需要從別人的經驗里借鑒。
比如,一個學生總是坐不住。鄭丹娜就把他叫到辦公室,鄭重其事地遞給他一支紅粉筆,告訴他,老師要請他幫個忙——每當講到重要內容時,請他把紅粉筆送上來,老師要用紅粉筆把重點描出來。從那天開始,每當講到重點內容時,鄭丹娜都耐心地請那個學生送上紅粉筆。一段時間后,只要她用慈愛的眼神看著學生,學生就會主動把紅粉筆送上來。再過一段時間,講到重點時不用做任何提示,學生就把紅粉筆送上來了。當然,這個學生認真聽講的習慣也養成了。鄭丹娜說,她這次采用的方法就是從一本書中學來的。
鄭丹娜總是記著,學生有一百種,要想讓一百種學生都健康成長,她就要找出適合一百種學生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接受適合自己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全接納”。
“教學生做人比教學生知識更重要?!?/p>
鄭丹娜格外關心學生的心靈成長。她說:“成績的好壞只是暫時的,但心靈不健康卻會毀掉學生的現在和終生。”
從1998年開始,鄭丹娜請班里的每個學生都準備了“悄悄話”交流本。從此,她走進了學生真實的世界:淘氣的男孩睿睿跑到女廁所去了,被老師批評以后,睿睿覺得老師再也不會喜歡他了,情緒很低落;音樂課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單親家庭的月明想起媽媽,難受地哭了;好兒童選舉,夢新以一票優勢超過松松當上了好兒童,可是卻愁眉不展,因為松松把自己的一票投給了他,他卻把自己的一票投給了自己;女孩蒙蒙最近陷入苦惱啦,因為“我喜歡上咱們班一位男生……”每一天,鄭丹娜都會認真地閱讀孩子們的悄悄話,然后把自己的理解、感受、辦法、牽掛、囑托、希望悄悄地回復給孩子,幫助孩子化解煩惱,領著他們走出迷途。
很多悄悄話涉及同學之間的小誤會、小矛盾,這不是老師簡單安慰一下就可以解決的,需要同學之間的溝通。所以,遇到這類問題時,鄭丹娜就召開“悄悄話”交流會,在征得作者同意后,利用下午上課前的“午檢10分鐘”時間,以匿名或半公開的方式,把選好的悄悄話讀給大家聽,使同學之間能夠了解彼此的心聲,消除不必要的誤會。
一般的“悄悄話”都是學生自己選題的,只要是自己關心或在意的事都可以寫。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鄭丹娜也會布置一些命題的“悄悄話”。比如,感恩節寫《真情溝通》、三八婦女節寫《給媽媽的悄悄話》、家長會前寫《我的心里話》、六一兒童節寫《我入隊了》、老師出差時寫《老師不在,我當家》等。
15年了,鄭丹娜和學生的“悄悄話”已逾4百萬字,在這個由她和學生共同構筑的心靈空間里,鄭丹娜感受著孩子的喜怒哀樂,她自己也一直保持著和孩子息息相通的童心。
如今的鄭丹娜依然在垂楊柳中心小學當班主任、教語文課,和以前不同的是她同時還擔任著學校的德育主任,并在上級領導的幫助下建立起“班主任工作室”,用自己的力量影響更多的班主任。工作忙,會議多、活動勤……但是不管怎樣忙,她都會暗暗告誡自己:“我是33個學生的班主任,工作再忙也要對33個學生的發展負責!不管工作多忙,頭緒再多,我對學生的教育,對每一堂課的教學,從來沒有怠慢過?!?/p>
與她的話相佐證的,是海南省一位老師的博客內容:“鄭老師周五晚上9點多到海南,計劃乘周六晚上7點的飛機離開。周六那天北京大風,新聞說機場候機廳的天棚都被揭起來了。我們就勸鄭老師改簽機票,反正第二天也是周末。不料鄭老師想都沒想就謝絕了:‘謝謝,不行的,明天還有3個家訪要做?!?/p>
美國2009年的年度優秀教師托尼·馬倫這樣描述“最優秀的教師”:“走進教室大門的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引人入勝但卻沒有完成的故事。真正優秀的教師能夠讀懂孩子的故事,而且能夠抓住不平常的機會幫助作者創作故事。真正優秀的教師知道如何把信心與成功寫入故事中,他們知道如何編輯錯誤,他們希望幫助作者實現一個完美結局?!?/p>
鄭丹娜就是這樣一位老師,她能夠讀懂孩子們的故事,并一直努力幫助孩子們創作出最完美的故事。
鄭丹娜的主要著作有兩部,一部是《中國孩子成功教育法則》,用“悄悄話”例說教育法則,適合低年級教師和家長;一部是《全接納 慢引導》,解析其教育思想的形成軌跡,以及如何實施“全接納 慢引導”,適合小學階段所有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