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徐明鳳,女,江山市廣播電視總臺《走進新農村》欄目編輯,主要從事對農報道研究。]
(江山市廣播電視總臺 《走進新農村》欄目,浙江 江山 324100)
摘要:縣級臺要做好各種對農欄目的對農報道,其報道內容必須要讓農民群眾感興趣和滿意,根據本地的特點,在本土化、地域化和當地可供利用與開發的資源上做文章。村歌時代特征鮮明,鄉土氣息濃郁,旋律優美,我臺勇于探索,用活了本地這一獨特的文化資源,辦村歌節目,把村歌植入對農報道,從而拓寬了對農報道的題材,創新了對農報道的樣式,營造了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關鍵詞:縣級臺;對農報道;村歌;中國幸福鄉村
中圖分類號:G2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3)07-0126-02
一、引 言
縣級臺要做好各種對農欄目的對農報道,更好地為廣大農民受眾服務,其報道內容必須要讓農民群眾感興趣和滿意,而要讓廣大農民喜聞樂見的關鍵,就是要根據本地的特點,在本土化、地域化和當地可供利用與開發的資源上做文章,讓受眾聽到或者看到發生在他們身上或周圍的,和他們息息相關的,可以吸引他們的,甚至是他們可以參與互動的內容。
近年來,江山市廣播電視總臺就是本著這樣的理念,抓住時機,加強謀劃,圍繞本市各村多有村歌的特點,辦起了村歌類的節目,做起了植入村歌的報道,起到了推介江山產業經濟、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資源的作用,達到了“聚人氣、造聲勢、濃氛圍、促發展”的目的,從而辦“響”了對農報道。試述如下:近年來,江山市作為中國村歌發祥地,結合如火如荼、創新開展的以富裕鄉村、滿意鄉村、文明鄉村、美麗鄉村、和諧鄉村為主要內容的“中國幸福鄉村”創建活動,創作了100多首以村歌為主的鄉村歌曲,全市20個鄉鎮(街道)幾乎都有了自己的村歌。這些村歌都由江山人自己創作,自己寫自己唱,時代特征鮮明,鄉土氣息濃郁,旋律優美,從不同的側面展現了江山市創建中國幸福鄉村的喜人成果,反映了新農村的新風貌,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與喜愛。江山市已成為全國村歌活動示范基地、首個中國村歌之鄉、中國村歌創作基地。
我臺在廣播電視宣傳中勇于探索,用活了村歌這一獨特的文化資源,辦村歌節目,把村歌植入對農報道,節目播出后,反響強烈,不僅使村歌在江山逐步深入人心、人人傳唱,也因為村歌的多樣化和優美的旋律豐富了我臺的對農報道,辦出了廣播電視的特色,擴大了對農報道的影響,營造了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近幾年,《中國村歌發祥地 幸福村歌響四方》、《村歌唱香了大陳面》、《鄉村歌者陳宏君》等10多件或以村歌為題材或植入村歌的廣播電視作品在省、衢州市好新聞評比中獲得了大獎。
二、“響”在拓寬了對農報道的題材
村歌,作為農村文化建設的一項內容,在轉變農民思想觀念、提高農民素質、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增強農民幸福感、推動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而江山市的村歌,涉及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20字方針的每一項內容,更是成為推動江山市中國幸福鄉村建設的正能量,也為豐富我臺對農報道的內容創造了有利條件。
幾年來,我臺制作和播出的以村歌為題材和植入村歌的對農報道,內容極其廣泛。以《媽媽的那碗大陳面》為例,這首歌因大陳鄉大陳村村支書汪衍君的傾情演唱,榮獲“中國村歌十大金曲”獎。我臺的廣播電視報道不僅做了歌曲欣賞節目,還做了大陳村歌唱響大陳面的經濟報道;做了村支書汪衍君用文化引領新農村建設的典型報道;做了汪衍君在全國村歌大賽演唱會上,唱出“媽媽的那碗大陳面,伴隨著我們一年又一年,不論我們走得多么遠,故鄉永遠在我們的心間”一句歌詞,贏得了全場的熱烈掌聲,最終站上央視最高領獎臺,成為“中國村歌和諧之星”的綜藝報道;做了汪衍君唱著村歌走進湖南衛視,暢談“用文化管理村莊”理念的動態報道;做了汪衍君作為浙江省新農村建設帶頭人“金牛獎”得主,在燈火輝煌的頒獎晚會現場,端出《媽媽的那碗大陳面》,又說又唱地在舞臺上表演的報道;做了汪衍君先后獲得文化新浙商候選人、文化產業創新獎的報道;以及后來延伸的對《媽媽的那碗大陳面》曲作者、中國村歌推動人物陳宏君的人物報道等等。橫聯縱串,圍繞著一首村歌展開宣傳,使得本臺對農報道的內容豐富多彩。記者中流傳的“一碗大陳面,可以養活一批記者”的調侃,真實地反映出村歌在對農報道中的重要作用。
在媒體競爭形勢日趨激烈的情勢下,筆者以為,對農報道要吸引聽眾的耳根,要讓他們喜歡聽、聽得進、記得牢,就必須辦出具有本地化特色的節目。從我們的實踐來看,做以村歌為題材的報道或者做植入村歌的報道,不失為豐富對農報道的好做法。我臺《碗窯美》、《千年清漾》、《好客趙家》、《綠牡丹——裴家地》、《南塢三月三》、《半籃花生地》、《蓮心曲》、《幸福的彭里在歌唱》等村歌題材和植入這些村歌的對農報道,或反映風土人情、歷史文化,或反映鄉村美景旅游經濟,或反映農民的幸福生活……大大拓寬了對農報道的題材,豐富了對農報道的內容。
三、“響”在創新了對農報道的樣式
對縣級臺來說,因成本因素,專門為某篇報道某檔節目量身定做的歌曲幾乎沒有,傳統的對農報道運用的歌曲常常都是“舶來品”,不管你如何千挑萬選,能真正體現節目內容的歌曲少之又少;而又不管你如何精挑細選,歌曲總是和報道內容相脫節、“兩張皮”,使得廣播電視的可聽性、可視性削弱。我市各地涌現的“很地道”、“很江山”、反映當地實際、富有鄉村特色的村歌,為辦響對農報道提供了可供有效利用的資源。這些村歌曲調優美,歌詞樸實,既反映了本地的民俗、又夾帶著質樸的民風,把它們植入對農語言類報道中,揉和了語言類節目的硬邊緣,潤澤了語言類節目的枯燥,大大拉近了報道與受眾的距離,深化了對農報道的內涵。我們做過一期《中國幸福鄉村在江山》的電視專題,全面介紹了近幾年江山創建中國幸福鄉村取得的成果,節目中有機植入了村歌,在用鏡頭向人們展示幸福鄉村美好景物的同時,又用了村歌輕松歡快的曲調,讓人們有了身臨其境、心隨曲動的感受,最后以恢弘大氣的《幸福鄉村之歌》收尾,使主題得到了深化,大大增強了節目的感染力。又比如,電視專題報道:江山市村官講師團首期講習活動“幸福”開講,大陳鄉大陳村黨支部書記汪衍君的開場白是演唱村歌“媽媽的那碗大陳面”,立即讓現場氣氛活躍了起來,調動起了觀眾的收看情緒。筆者在制作《中國村歌發祥地 幸福村歌響四方》這組廣播節目時,則用了村歌《碗窯美》開頭,壓混后出主持人語:“走進江山市的中國幸福鄉村,隨處都可以聽到這種幸福的歌聲。……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帶著泥土的質樸與芳香,由我們江山人自己寫、自己唱的村歌,感受江山農民用歌聲詮釋的歡樂和幸福。”優美的歌曲和簡單地介紹,立即把聽眾帶進了景色秀美的鄉村,感受到村民的淳樸和熱情,一下子就拉近了聽眾和廣播的距離。
我們常采用的村歌對農報道樣式有:1.請專家鑒賞村歌;2.請詞、曲作者介紹村歌;3.請演員演唱村歌;4.把村歌擂臺賽、村歌大合唱、農民秀村歌作為對農報道的內容;5.專題報道詞曲作者和演唱者;6.用村歌補缺、補白;7.用村歌制作片頭、片尾、片花、宣傳語;8.用村歌作開頭或結尾;9.用村歌的引子或過門作為過渡音樂;10.用村歌貫穿節目的始終;11.直接播放完整的村歌與村歌音樂。
我臺幾年來的實踐證明,根據報道內容的需要,有針對性、有選擇性的使用村歌,符合節目的品味,可以大大增強廣播電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比如,報道內容是介紹偉人毛澤東祖居地清漾村歷史文化的,就選取《千年清漾》,“一千年不算太長,看無數英杰登場又退場。一千年不算太長,看偉人站在我們的前方。”僅兩句歌詞,就能讓受眾遙想和緬懷這個古老村落的歷史;報道內容是介紹廿八都風景名勝的,就選取《謎一樣的廿八都》,“清山懷抱中一個世外桃源,千年文化鑄就了一首神奇的詩詞。”讓受眾從歌詞中感受到廿八都優美的風景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報道內容是介紹中國名茶江山綠牡丹的,就選取《綠牡丹——裴家地》;報道內容是介紹新塘邊鎮勤儉村發展旅游經濟的,就選取《半籃花生地》;報道內容是介紹江山市中國幸福鄉村何家山鄉彭里村的,就選取《幸福的彭里在歌唱》……。通過兩種內容的有機結合,減輕了對農報道語言的乏味,增強了對農報道的美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貼近了受眾,提高了節目的接受度,增強了對農報道的可聽、可視性。
四、“響”在營造了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村歌拓寬了對農報道的題材,豐富了對農報道的樣式,我臺的《新江山》、《江山綜藝》、《走進新農村》等10多個新聞、專題和綜藝欄目又在對農報道中強化播出,從而又激發了各地的創作熱情,不斷地有新的村歌涌現出來,形成了良性循環,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大陳鄉大陳村黨支部書記汪衍君作為演唱者,不僅把村歌《媽媽的那碗大陳面》一路唱到北京,獲得全國村歌十大金曲大獎,成了和諧之星。作為村支書,他不但自己唱,還帶領村民一起唱。唱響了大陳面的品牌,使大陳面熱銷省內外,還讓風味獨特的大陳豬肉成為搶手貨。如今,他又在打造大陳村的美麗鄉村游,打算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帶動村民的就業和增收。大陳村民唱著村歌走上了致富路,唱著村歌改變了村莊的落后面貌。
廣播電視讓村歌滲透到百姓心田,讓他們感受到了一種正氣和祥和,得到了廣大受眾的認同。地處深山區的保安鄉裴家地村,在村主任的帶領下,拉起了一支由村民組成的30人的大合唱隊伍,演唱村歌《綠牡丹—裴家地》。村民們在家里唱,在田間唱,在地頭唱、在臺上唱、在會上唱,有位80多歲的老人,在村里舉辦的村歌演出活動中,也登臺和村民們一起放開歌喉唱起來。
幸福的歌兒唱起來,這是農民步入幸福時代的嘹亮號角;幸福的歌兒唱起來,讓世界聽到中國幸福鄉村的聲音。近年來,江山市成功舉辦了以“唱響幸福鄉村、聚焦錦繡江山”為主題的“中國幸福鄉村論壇暨全國村歌之星走進浙江江山”活動。一時間,八方媒體聚焦江山,江山村歌傳向八方。
如今,村歌已經成為了江山的又一張金名片。《好客趙家》唱進了北京人民大會堂的“2013年全國鄉村春節聯歡晚會”;歌伴舞《媽媽的那碗大陳面》先后應邀參加了全省的多場演出;《碗窯美》榮獲第二屆“中國村歌十大金曲”作曲金獎和作詞金獎;《千年清漾》入選第三屆“中國村歌十大金曲”……不少村歌還拍攝了MTV,多角度展示了幸福鄉村的活力和面貌。
用歌聲傳播幸福的心聲,用歌聲傳遞新農村的新希望。村歌,讓江山農民唱出了幸福指數,唱出了美好生活,也為縣級臺對農報道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增強了對農報道的生機與活力,隨著我臺村歌和村歌植入報道的不斷推出與深化,江山中國幸福鄉村的聲音也將越來越響、越傳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