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勁的發展動力、政通人和的環境、團結進取的教師團隊、鮮明的辦學特色,是和諧學校的理想境界。作為一名農村學校的校長,筆者常常在思考,在競爭激烈的時代,自己的團隊和學校,怎樣才能有所突破,不斷發展?
一所學校必須要有核心價值理念。細細研讀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元壩小學(以下簡稱元壩小學)的校史,最閃亮的一點就是重視教師的培養。光榮的發展史為學校發展指明了方向,幫助筆者和團隊理清了思路,堅定了可持續發展的信心。針對學校特點,筆者帶領團隊確定了“以人為中心”的核心價值理念。“以人為中心”,就是要為師生的自主發展搭建舞臺,為學校的內涵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在“以人為中心”管理思想的支撐下,學校的管理觀念和行為發生了重大改變。
一、“以人為中心”理念的內涵
1.尊重、滿足
有研究表明,凡是崛起的學校,必定人際關系和諧,校長與教師互相尊重。尊重是“以人為中心”管理的基本要義。學校尊重老教師曾經作出的貢獻與付出,尊重中年教師的經驗和成果,尊重青年教師的標新立異,特別是尊重教師們的人格尊嚴、基本權利、在教育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和自我發展的主體地位,盡力為教師減負,尊重教師的合理選擇。
2.發現、賞識
從欣賞的角度看待教師們的工作,盡量發現教師工作的長處和閃光點,努力發現每個教師的特色、優勢和與眾不同之處,及時在學校的例會、教研會上宣傳。如果教師工作上有缺失,學校領導會通過“懇談—改進—回訪—肯定”管理四步法幫助教師改進工作,加速教師成長,使人人都有成就感。
3.支持、溝通
學校制訂每一項管理策略都會考慮教師的處境、想法和希望,支持教師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學校組成了語文、數學、綜合3個教師發展小組,為骨干教師規劃發展梯度,為合格教師考慮發展方向,為入職教師傳授工作策略。學校領導面對面地與每一位教師一起總結、分析、研究他們的工作歷程,設計業務發展的方向,制訂教學風格培養規劃,支持教師在工作上、學習上的創新,盡量滿足教師的合理需求,解決教師生活上的一些困難。
4.引領、碰撞
一方面,行政引領,身先士卒。學校要求領導在業務上精益求精,每個領導都是行家里手,能夠獨當一面,起到示范、引領的作用。另一方面,專家引領,拓展途徑。學校請主管部門領導和業務專家到學校,深入到教師們的實際工作中,調查研究教師們的工作,及時總結教師們工作中的可取之處和特別有價值的做法,然后在全校推廣、深化,從而激勵教師。
5.參與、陪伴
在管理方式上,元壩小學實行民主參與式管理,學校對教師有完全的信心和信任,重要事情的決策權都由整個教師群體行使,教師參與學校管理。學校的每一項工作,相關領導除了策劃、組織外,還必須承擔其中的一些具體任務,全程陪伴教師完成每一項工作。在這種參與式管理中,管理者和教師有充分的信息交流,這種交流是在相互信任和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的,所有的力量都在為實現群體目標而努力。
二、“以人為中心”策略的實施
“以人為中心”的理念需要活動載體才能實現。元壩小學選擇了以校本教研作為落實“以人為中心”思想的載體。在團結和諧的環境中,元壩小學實施教研強校戰略,通過校本教研提升教師,讓教師在不斷的學習、研究中實現專業發展,從而使學校自身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教研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是教研強校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涵蓋學校的宣傳、教師的學習與研修、教研活動、教研制度、考核與評價等方面,滲透到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之中。教研是學校最普遍、最經常的活動,是每個教師職業生涯最重要的平臺。
1.校本教研的氛圍營造
校本教研氛圍是學校教師在教研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集體風氣。它不僅關系到教研本身的質量,而且關系到整個學校的風氣和精神狀態。學校一直把良好研究氛圍的營建作為學校教研的重要保證。第一,抓制度建設的保障。學校制定了《學校教研條例》《教研工作制度》《教師教研常規》《教研成果獎勵制度》等制度。第二,搭建平臺,教研“唱戲”。學校落實常規教研的五個“一”:每年開一次教研成果報告會;每學期開一次教育經驗交流會;每學期辦一次課改講壇;每兩個月出一期校刊《教改簡訊》《我們的教育故事》;每學年編輯一本《教師論文集》《教育案例》《教學反思》。這些都是教師們思想觀念、教研實踐、感悟體驗、成果交流的平臺。第三,考評獎勵與制度同行。按照《學校教研條例》,學校每兩年舉行一屆教研成果展評,通過圖片交流、論文集結、反思課、匯報課等多種形式,為教研搭建交流展示平臺。現在學校教研已經常態化、序列化,教師學習、研究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教研氛圍濃厚。
2.校本教研的梯度管理
我校校本教研的直接目標是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長遠目標是通過教研提高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使教師獲得自我發展的有效途徑,使學校得到發展的源動力。為此,學校展開了三個層面的校本教研。
一是學校課題作引領。5年中,學校完成了市、縣立項課題“農村小學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研究”“農村小學集體備課有效性研究”“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語文課堂人文素養培養”“感受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有效數學作業設計”。通過學校課題研究,教師們感受、學習到了教研方法。學校還承辦了蒼溪縣十一五重點科研課題“農村小學集體備課有效性研究”的現場研討會,展示了課題研究成果。學校課題研究的經驗在市、縣推廣,成果分別獲省教科所和市、縣教育局獎勵。教師們獲得了有效鍛煉,一批優秀教師成熟、成長起來。
二是專題研究聚難點。以年級或學科為單位,學校教師針對年級教學中存在的帶有共性的問題或難題,進行集體研究,大范圍提高教學質量。2011年秋季,學校組織全校教師,反思、總結、梳理教學中的難點,提煉出8個專題。組織學科組、年級組教師集體攻關,研究、解決教學中重、難點問題,效果優良。
三是微型課題增智慧。每個教師選擇自己教學中的問題、難點或關鍵點,開展微型課題研究,在一學年內完成研究任務。學校為了降低難度還推出了行動研究法,用行動說話,憑教學效果論英雄。不以理論先行,而是以具體的教師案例、教學片段切入。微型課題起點低、時間短、見效快,教師們都直接體會到了教研的成功與快樂。近3年中,教師共開展了152個微型課題研究,90%的研究效果明顯。教師們在一次次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中,在一次次的交流、分享中,逐步提高了教研能力與水平,教師團隊正向智慧型團體轉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水平、綜合素質明顯提高。一年中,361名學生在全國少兒書畫競賽、市藝術人才大賽等活動中獲獎。
為有源頭活水來。現在學校每一位教師自豪感都很強,都能感受到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被尊重的幸福,都能體驗到職業生涯中個人成長進步的快樂,能感受到生活在一個團結和諧的大家庭中,這是“以人為中心”管理模式的成功。校本教研讓每個教師都得到提升,學校得到了持續發展。學校成為“四川省教師職業基本技能示范學校”、廣元市首批“教育科研先進學校”,被廣元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廣元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
本文得到“四川廣元震區小學骨干校長與英語教師專業提升”項目的支持
(作者單位: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元壩小學)
(責任編輯:李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