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關咖喱的傳說
咖喱的發(fā)源地在印度。印度民間傳說,咖喱是佛祖釋迦牟尼所創(chuàng),是佛祖首先教人如何用樹草的果實來調配成長生不老的靈藥,并以釋迦牟尼當初傳教的地名“咖喱”作為這靈藥的名稱,被后人當成調料廣泛地傳播開來。還有一說,由于咖喱的辛辣與香味可以幫助遮蓋羊肉的腥膻,佛祖此舉用以幫助不吃豬肉與牛肉的印度人。
印度是世界公認的香料王國,出產許多種特有的名貴香料。印度終年悶熱潮濕,不僅容易令人食欲大減,也使食物容易滋生細菌從而腐敗。將食物配入香料,除了能增加食物色香味之外,也能促進胃酸分泌,令人食欲大增,同時使得食物保存更久。而且,印度人民最初食用的肉類以膻味極濃的羊肉為主,單一種香料并不能祛除其膻味,便以多種干香料粉末組合而成的濃汁來烹調,沒想到效果出奇地好。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印度人民嘗試用各種香料配合烹調食物,終于確立了印度菜的主題——咖喱,并成為印度飲食文化中既普通又具有代表性的香料調味品。咖喱是多種香料的結晶,印度人將咖喱譽為“世界之香”。
常食咖喱預防老年癡呆癥
咖喱除了調味,還有一定的營養(yǎng)價值。每100克咖喱粉含348千卡熱量,每100毫升咖喱油含680千卡熱量,并含有比較多的粗纖維、蛋白質、維生素、煙酸、姜黃素、鈣、磷、鎂、鉀等。
據印度亞洲通訊社報道,美國芝加哥洛約拉大學醫(y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又發(fā)現咖喱的新用途——防癌。咖喱中的姜黃素能阻止癌細胞增殖,可預防癌癥特別是白血病。此外,姜黃素還可以消除吸煙和加工食品對人體產生的有害作用。研究還發(fā)現,咖喱中含的其他成分——孜然芹、胡荽等,都對心臟有益。
印度人患老年癡呆癥的比例較低,這與他們常食用咖喱有關。咖喱中的主要成分——姜黃素,可改善巨噬細胞的活力,降低腦細胞的氧化過程,從而保護腦細胞不被外界有害物質損害,延緩腦細胞的老化進程,防止老年癡呆癥的發(fā)生。需要提醒的是,潰瘍病、慢性胃腸炎、痔瘡、皮炎等患者,包括患病服藥期間不宜食用咖喱。
風味迥異的各國咖喱
世界各地的咖喱都是在印度咖喱的基礎上進行延伸的,咖喱也隨著世界文化的融合而千變萬化。
地道的印度咖喱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姜黃粉和辣椒等香料調配而成,由于用料重,所以正宗的印度咖喱辣度強烈而濃郁。在印度,幾乎每一個家庭的廚房都有許多香料,卻很見到咖喱粉,因為咖喱粉大都是要使用時才特意研磨的。在印度,咖喱沒有標準化的配方和食譜,印度咖喱成功的秘訣得益于印度人民對香料的了解、組合與烹煮順序。
東南亞咖喱風格各異。泰國咖喱分紅咖喱、青咖喱、黃咖喱等,其中紅咖喱最辣,不習慣的人進食時容易流眼淚。青咖喱其實就是綠咖喱,是泰國特有的咖喱品種。泰國人民會在咖喱中加入椰漿來減低辣味、增強香味,而額外所加入的香茅、魚露、月桂葉等香料,則令泰國咖喱獨具一格。馬來西亞咖喱和泰國咖喱相類似,同樣是紅黃青綠四大類,但馬來西亞人在做菜的時候還會細分,比如說黃咖喱就可以再分成做雞的咖喱、炒蟹的咖喱和炒蝦的咖喱。新加坡鄰近馬來西亞,其咖喱口味十分雷同,但是新加坡咖喱用的椰漿和辣味就更少,特征是使用多種干燥香辛料,并融合了印度做法及使用中國系的香料八角。咖喱魚頭是新加坡最著名的菜品。越南咖喱則以清淡為主,雖同樣會以椰漿調味,但常伴米線食用。相比印度,斯里蘭卡的咖喱種類可以說是多姿多彩,沒有飲食限制。由于斯里蘭卡出產的香料質量較佳,做出來的咖喱味道更勝一籌。印尼咖喱以爪哇、婆羅州島為中心,使用肉、椰奶和花生油,以濃稠為主特征。
日本咖喱也是世界聞名。19世紀60年代,咖喱由英國傳入日本,出現了可以大規(guī)模生產的咖喱粉與咖喱塊,形成了今日獨特的日本咖喱,日本人民酷愛咖喱,甚至讓人誤以為日本是咖喱的發(fā)祥地。日本咖喱大致上分三種:甜味、中辣味、超辣味,還有一種白咖喱,有著北海道濃郁的奶香,深受孩子們的好評。咖喱在日本除了可以拌飯吃外,還可以作為拉面和烏冬面等湯面的湯底,與其他地方的咖喱有較大區(qū)別。
最辣的咖喱
據媒體報道,英國林肯郡一家餐廳曾經推出一款號稱“全球最辣”咖喱。 這款咖喱的辣度高達600萬史高維爾單位(辣度單位),其制作材料中包含20根全球第二辣的辣椒。廚師在制作咖喱時,都需要帶上護目鏡和面罩。餐廳的主廚表示,自這款咖喱推出,已有超過300名食客前來挑戰(zhàn),大多數挑戰(zhàn)者都是吃下幾口后便宣告投降。不過,55歲的醫(yī)生伊恩·羅斯韋爾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吃完了整份咖喱,在挑戰(zhàn)中途他甚至被辣出了幻覺,跑到街上。羅斯韋爾曾經攀登了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但他表示,吃完這份咖喱的難度遠超攀登乞力馬扎羅山。
隨著時代進步,煮咖喱變得越來越方便,以往要曬干磨粉再混配調味,如今,固體的咖喱塊甚至加熱即可食用的包裝咖喱已隨處可見,咖喱已成為一種經濟、便捷又健康的調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