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初,廣州《羊城晚報》社社長接到一位民營企業家的電話,說他決定每年拿出100萬元搞一個仲明大學生助學金,委托報社負責管理和發放這筆助學金。他有兩個要求:一是不能讓任何人知道是他捐助的;二是要與被資助者簽下《道義契約》,以此教育被資助的大學生將來也能量力而行加入到助困行列,奉行美好的社會道德以報效社會。5年后,他又開辦了國華紀念中學,每年從全國選出200名優秀初中畢業生,負擔其所有費用直到大學乃至研究生畢業。10年后,他又決定每年免費培訓貧困地區1萬名以上的退伍軍人,教他們學習專業技能,并幫助他們就業。仲明助學金在10年里一共資助了4000多名貧困大學生,使他們圓了大學夢,他們都因此而感動,但誰都不知道恩人的本來面目。直到2007年“五一”長假,《瞭望東方周刊》的記者終于打聽到這位神秘老板的真實身份,他竟然就是國內赫赫有名的房地產大亨——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一位土生土長、一貫低調、有著純樸愛心的農民大企業家。
古人云: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其意思是,人們行善若是出于獲得名望、滿足虛榮的動機,其行為就是偽善,因其善行中隱含著私欲,私欲愈重,隱惡愈多,遲早會將善行變成損人利己的手段。真善是不求人知、不望回報的,動機純善,別無企圖,如此無私的付出反而能最大限度地成就自己,這正是“施比受更有福”的辯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