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新知】
班戟是pancake(薄煎餅)的粵語音譯,起源于歐洲,是一種用黃油在煎鍋中烹制的小面包干。經過香港人的打磨,班戟現在已經變成港式甜品的經典。
【實話食說】
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吃班戟,還是在北京王府井的一家甜品店里面。雖然當時已經填了一肚子食物了,但是榴蓮班戟的濃郁味道令人無法抵擋,讓我直到現在還總是念念不忘。
作為大家公認的吃貨,我有一個有趣的習慣——在外面吃到了什么可口的美味,回家后一定要自己動手模仿出來。雖然自家做的不如餐廳里面地道,但是在朋友小聚打牙祭時還是拿得出手的。即便如此,對于班戟這道西式甜品,我始終沒有動手一試的念頭,因為對那時的我來說,西餐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禁區”。
后來,我閱讀了一些關于飲食文化與古代歷史的書籍。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慢慢發現,雖然東西方的歷史及文化有著本質的不同,但不同地域下的美食烹調卻有根本的相似之處:美味不會因為烹調者的平凡而遠離我們。雖然越來越多的高檔西點品牌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里面,但本身就屬于日常生活一部分的甜品并不會抬高自己的身段,更不會將我們這些平頭百姓拒之千里。
第一次打發淡奶,第一次調和面液,第一次煎制餅皮……在整個制作班戟的過程當中,我開始重新認識并理解那些原本特別陌生的西式烹飪工具和繁冗的烹調步驟。真正動手去嘗試時,我才發現,即便沒有寬敞的廚房和操作臺,沒有齊備的工具和昂貴的原產地食材,我們依然能夠做出讓自己的舌頭、眼睛和心靈都得到滿足的美食。
平心而論,對于原本陌生的東西,我有時候會懷揣著一種恐懼與鄙夷交織在一起的情感而敬而遠之。我過去總是以為,烹調這件事只需要一把菜刀和一口鍋。直到自己硬著頭皮開始嘗試之后,雖然西餐那些復雜的廚具和餐具著手讓我感覺有些無從下手,但是按部就班地進行烹飪之后,我才突然有種柳暗花明的感覺——看似繁雜的工具,只是為了讓原本復雜的烹調過程變得簡單易行。不論是烹飪,還是生活,其實都沒有想象得那樣復雜,只要肯親自動手去嘗試,就能發現屬于自己的美味人生。
【食材準備】
牛奶1包,雞蛋1個,白砂糖45g,低粉50g,黃油10g,芒果1個,淡奶油1盒。
【烹調流程】
將雞蛋打入牛奶當中,加一半的糖,攪拌均勻后用過濾網進行過濾;
用篩子將面粉篩入過濾后的蛋奶液中,攪拌均勻做成面液;
黃油融化,倒入面液當中攪拌均勻;
取平底鍋,先大火熱鍋,后改為中小火,根據鍋的大小將面液倒入鍋中攤薄薄一層,單面小火烙熟取出;
淡奶油加一半的糖,用攪拌機大約10分鐘的時間打發,芒果去皮取一小條果肉;
取班戟皮,中間部位涂上一小片打發的奶油,然后塞上一塊果肉;
再涂一些奶油把芒果果肉覆蓋住,然后用邊上的班戟皮翻過來蓋住包好;
切開并露出里面的芒果芯,擺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