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漂泊,不如“筑巢”
沈陽魯迅公園旁的勞動力市場外面擠滿了找工作的人,這里多數是農民工,不少人還帶著行李。邱文程在一群臉上帶著風霜雨露的中年農民工中顯得格外年輕帥氣。1986年出生,今年27周歲的他,16歲就離開老家遼陽市弓長嶺縣出來務工,先在丹東一家海鮮排檔工作的哥哥身邊打下手,兩年后,聽說在南方能掙更多的錢,便獨自去了重慶和成都,還在上海待了小半年,后來還是回到了東北。幾乎走遍大半個中國的邱文程對這樣熙熙攘攘的招工場景早已見怪不怪。
邱文程一般不會在早上來勞動力市場,他很清楚這里的招工規律:上午總是鬧鬧哄哄,下午的時候會比較清靜。但是四月中旬,邱文程上午也要來這里尋覓工作的機會,因為他已經待業整整一個月了,雖然可以靠著之前掙來的工錢過活,可看著越來越少的家底,他也有些耐不住了。面對這么多競爭者,邱文程貌似有他獨到的求職方法:他默默地在人少的地方溜達,如果看到招工的人在外面觀望,他就會走過去輕聲地問一句“你招工嗎?”然后讓人看看他胸前別著的“廚師”牌子,那是勞動力市場統一為來這里找工作的農民工制發的。但是環顧四周就會發現,在場的農民工胸卡上標明的職業幾乎都和餐飲行業沾邊,如廚師、燒烤、面案、水案……
勞務市場里面的LED顯示屏上顯示著供需情況,“廚師”的紅字后面清楚地顯示著“飽和”的字樣。邱文程也知道現在廚師這一行的就業狀況,但是他從入行到現在已經做了整整十年酒店后廚的活兒,除了剛務工時曾在遼陽的工地里拉過板磚,他沒再做過別的行業。雖然廚師的行當每天需要工作十多個小時,但是相比在工地打工弄得又臟又累,邱文程已經覺得很滿足了。
有趣的是,這個供需飽和的狀況正好出現在眼下這樣的“民工荒”時期——很多像邱文程一樣的年輕農民工對工作條件和環境要求都開始抬高,寧愿多輾轉幾個城市也不愿意降低自己找工作的標準。邱文程每次都會向招工單位打聽酒店的規模和客流情況?!耙幠T酱螅f明酒店越正規、效益越好,我就能按時拿到工資,而且得到的工資也能多一些?!弊钅艽騽铀氖蔷哂腥且陨系幕蛘哒嫉匾磺矫滓陨系木频?。
十多年里,邱文程漂泊在好幾個城市之間,每初到一個城市,他都希望從此能夠站穩腳跟,但總是事與愿違?!皠偟竭|陽的時候,我就被招工中介騙走了50塊錢。后來去拉板磚,每天只賺25塊錢,臨走時老板還扣掉我300塊錢。在沈陽的一家飯店當洗碗工那次最慘,老板一口氣扣了我1000塊錢,錢都扣沒了,活也白干了?!睘榱嗽诔鞘欣锉容^好的酒店找到工作,邱文程也曾利用過網絡招聘平臺找工作,可是真正去了才知道,老板根本沒拿自己當回事?!罢垓v來折騰去,最后發現在哪里也干不長?!?/p>
200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室進行的農民工年齡構成調查顯示,66.1%的農民工年齡不足30歲(含30歲),45%的農民工甚至不滿25歲。四年過去了,這個比例還在不斷攀升。這些年輕的農民工大多在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出生,而1984年后出生的更是占到了絕大多數。新生代農民工已經逐漸成為城市建設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客觀上推動著鄉村城市化的進程。他
們漂泊不定,搖擺在城市與農村之間,但是這些年輕的農民工不再像前兩代農民工那樣對農村有那么強的依賴,也不再寄希望于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城市也許能夠滿足他們的物質需要,卻還不能提供給他們公平的工作機會,也沒能讓他們獲得社會認同,甚至無法讓他們在城市形成明確的預期和希望。
邱文程現在每個月的工資已經能達到3000元左右,最高的時候甚至比同城白領的平均月收入高出一倍還多,但是他覺得在城市里,最缺少的就是安全感和歸屬感,“異鄉漂泊使我身心俱疲,感覺自己就像大雁一樣漂泊不定,冬天飛去南方,夏天再飛回北方,唯一不同的是大雁知道要飛向哪里,而我卻不知道明天要在何處?!?/p>
邱文程并不是沒想過在城市里定居。打工多年,他已經逐漸習慣了城里的生活,每年春節回家時,他都會抱怨老家農村的旱廁,雖然16歲之前已經習慣了那股子熏天的臭氣,不過在城里待的時間越長,他就越忍受不了農村落后的生活條件,尤其是想上網時還得去鎮上的網吧。
邱文程指指遠處正在興建的高樓說:“房價太高,我買不起?!彼獾姆孔泳驮趧趧帐袌龈浇吭?00元的租金由合住的四個人平均分攤。他常常會接到樓盤出售的宣傳海報,上面的房價令他咋舌。邱文程曾經交過一個女朋友,盡管兩人感情很好,但是因為沒房子,結果還是分手了。
在城市里,新一代農民工渴望掙到更多的錢來改變生活現狀,又希望能像白領一樣輕松體面地工作,卻苦于缺乏職業技能,像邱文程一樣尚有一技之長者為數并不多。在“民工荒”的浪潮下,他們遲遲找不到心儀的工作,既看不到城市向他們打開接納大門的希望,又時刻面臨在城市生存的壓力。很多人壓根兒沒想到通過學習的途徑來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只是茫然地從這一個城市漂泊到下一個城市,試圖通過多叩響幾座城市的大門,來尋找生存下去的機會,結局卻是愈加渺茫。
與其“漂白”,不如自強
在蘇州,郭海平正為去南通一家藥研公司做電子商務的項目做準備。談起城市,出生于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的90后郭海平沒有邱文程那么漂泊的經歷和濃重的不安全感。相反,工作兩年的他已經是這家電商公司的網絡運營部主管,做著一份標準寫字間白領的工作。
郭海平從小就在農村長大,父母一直從事農業種植,他小的時候也曾下地用鐮刀割過小麥,甚至還到集市上幫忙賣過菜。不過,盡管能做一些農活,但他和大多數年輕農民工一樣不再是種地出身,而是從學校出來,直接走向城市、走向社會的。
和同齡人一樣,郭海平初中時就接觸了電腦,而真正對電腦有了全面的認識,則是在進入電腦學校學習后。畢業后,郭海平到鄭州的粵海酒店打工20多天,利用打工賺來的錢,買了一個域名和空間,做起了網站。
當時,郭海平決定要做和自己興趣愛好相關的網站。他從上學的時候就就喜歡《讀者》雜志,自己攢錢去買,幾乎期期不落。因為喜歡文字,他在網站建設的時候選擇了博客。而在自己的網站上選擇“新生代農民工”這個主題,是因為覺得符合自己的身份?!叭绻B自己都不關心所在的群體,還會有誰會來關心?我希望幾十年后再看到這個網站的時候,會感覺無愧于自己?!?/p>
博客剛開通時幾乎沒有訪問量,郭海平身邊的人也不太關注“新生代農民工”這個詞?!稗r民工是不會主動搜索‘新生代農民工’這個關鍵詞的,他們也對這個詞不感興趣,甚至討厭和反感這個稱呼,總想‘漂白’這樣的出身。我卻不太忌諱——雖然我們是農民工,但是我們并不低劣和卑微?!惫F秸f。
有著和郭海平同樣想法的新生代農民工并不多。曾與郭海平同一宿舍的同學,在2010年國慶節的時候,被騙去安徽宿州做“傳銷”,兩個月的時間里就被騙四萬多元。見識到身邊朋友慘痛遭遇的郭海平意識到:城市,有時候是一個充滿勢力、沒有人情、缺乏信任的地方,比不得家鄉那樣淳樸友善。在城市奮斗多年,他明白農村與城市之間的差距,也多少體會到了一些做“二等公民”的滋味。有時和城里人打交道,或多或少會因為被歧視而影響心情。這也正是為什么有許多年輕農民工甚至希望能夠“隱形”于城市,“漂白”別人強加在身上的農民工身份,成為真正的“城里人”。
“每個屌絲都有一顆渴望高富帥的心。農民工的身份是淡化不了的,因為人都不喜歡正視自己的弱點或者不好的一面。我需要做的,就是平靜地看待自
己,而且時刻心懷感恩?!币驗橛X得上學時英語沒有學好,郭海平用業余的時間參加一個周末英語班,晚上則會抽空在博客上更新文章,內容不僅涵蓋農民工就業、自我學習提升和培訓方面的信息,還會引用轉載一些國家發布的重大政策、與農民工相關的新聞動態和權威期刊的文章。對于其他人對自己的一些質疑,他選擇用包容的心全盤接受。郭海平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真正融入這座城市,甚至試圖改變與自己身份相同的這群人的命運。
與其失智,不如明志
在新生代農民工博客中,有一個自稱“民工小蒲”的男孩讓郭海平格外關注。蒲關至僅比郭海平小一歲。在他出生長大的村子里,十之八九的青壯年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一些掙到錢的都在外面買房了,買不起房的也都搬到城里租的房子里去住。曾經繁華、充滿了兒時歡樂記憶的村子,如今幾乎空了。
小蒲現在在廣東深圳打工,也十分喜歡文學,他的博客里除了一些心情文章,還自創了許多小詩:
寒冷干燥的氣溫/指尖在鍵盤上/沒有夏日的靈動/窗外仍然灰霾/手機安靜地躺在一旁/酷狗里反復循環著藍蓮花/QQ一如既往地掛著/又一如既往的安靜/三十平米的空間里/鋼筋水泥中的溫暖
小蒲結識郭海平是為了咨詢解決勞務糾紛的方法?!拔抑霸谝粋€工地打工,后來沒要著多少錢就走了。到現在也有半年了,我一直向那老板要錢,他卻一直忽悠我。請問怎么才能拿回我的工錢?”
“先要讓你的老板知道,你并不是一個好糊弄的人?!惫F竭@樣告訴小蒲。
還有很多年輕農民工和郭海平一樣,會用自己的方式對這樣的欺壓情況做出回應,而不是像第一代農民工那樣選擇沉默和忍耐。一些新生代農民工在面對社會不公時,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甚至會做出一些極端行為,比如以跳樓相要挾,來迫使工資拖欠者給付工資,采取集體罷工使企業癱瘓……一些城市曾經抓到破壞公共建筑物的年輕農民工,問及原因,他們這樣回答:“你們城市搞得那么漂亮,我們在這里卻生活得這樣糟,實在看不下去了?!?/p>
一些來到城市,想在這里生存下去,但在期望和現實的巨大反差中迷失了的年輕人,甚至會走上另一個極端。在珠三角一座監獄內服刑的農民工有數千人,其中有800多名年齡在28歲以下的年輕人。小亮就是其中一個。2012年,小亮和同伙采用撬鎖等手段盜竊汽車和摩托車。賣掉贓物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商場買了部蘋果手機?!拔抑皇窍胗米羁斓乃俣荣嵉阶疃嗟腻X。”——很多新生代農民工因為小小年紀就出來打工,還沒有形成正確、穩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城市的物質誘惑面前,他們會錯誤地認為,只要和城里人在穿著打扮、時尚用品上相同,自己就會變成“真正的城里人”。
郭海平和那些簡單沖動的年輕人不同,對在這個城市里如何有尊嚴、有價值地生存,他有著自己深層的思考。小蒲的老板拖欠了他兩千多元工資,打電話過去老板總是含糊其辭。小蒲很憤怒,甚至有了極端的念頭,但郭海平建議小蒲先冷靜下來,去當地的勞動仲裁部門咨詢一下,最好能拿出在工地工作卻沒有獲得相應報酬的有力證據。郭海平反復告訴小蒲:“你要能有理有據地說清楚,講明白。”
郭海平非常明確自己的未來。他想開家公司,但和自己的興趣、志向有關。郭海平并不覺得孤單,因為他的很多同鄉也都是隱身城市的新生代農民工,現在也都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他們都很積極開朗,對未來充滿了向往。郭海平說:“我想和這些從農村走出去的同齡人一起在城市里,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將來,做一個既能融進城市、又回得去農村的人?!辈贿^現在,他還是想留在城市里,因為他已經習慣了這里的一切。他很想通過不斷的打拼,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讓自己的下一代能在城市里接受良好的教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城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