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來信:
我公司在上海,有一員工2012年7月3日至8月31日期間連續休病假,康復之后回公司上班,但她于11月中旬向公司提出休年假,根據她的工齡,可以享有5天年假,已經在病假前休掉了1.5天,但是公司認為其病假已經期滿,根據有關年休假的規定,其應該不再享有當年年假;而該員工認為其病假還差2天,仍然可以休年假,那么病假期滿的標準到底是按自然日計算還是一律按 30天計算,有無其他標準?
專家回復:
類似問題國內一直存有爭議,各地規定也不盡相同。就國家層面而言,醫療期都以自然日計算,但也有按30天計算的規定,可以說各地方操作均不同,就上海地區而言,是以20.83天為滿病假一個月為標準的。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20.83天/月為平均每月的工作天數,是最公平的計算方式,因為可以避免病假出現在不同月份而差別對待的情形,而且20.83天是月平均工作日,所謂病假本質意義應當是工作日因生病而未出勤工作;
其次,上海市勞動局《關于實施<上海市勞動合同規定>若干問題的通知》明確規定,非因工負傷(病假),應當剔除法定節假日和休息日(因為無論病假與否,這兩種節假日都無需上班,也不涉及病假工資),且依照發文時的平均每月工作天數作為病假是否滿一個月的標準;
最后,如若將雙休日納入病假的時間計算范疇,那么意味著公司需要為此額外支付病假工資,而這顯然與法律相悖。
所以應依照20.83天/月的標準判斷是否病假滿月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