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檔案展覽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檔案界甚至包括媒體在內的其他業界的關注。但是,相關各方在對檔案展覽報道時,多對參觀人數進行濃墨重彩的渲染,仿佛看的人越多,展覽就越是起到了更好的效果。果真如此嗎?
君不見,一些展覽的確稱得上是“人頭攢動”、“觀者如潮”,但極有可能是出于官方的組織,這些參觀者可能并不是著意去看展覽,而是將出現在參觀現場當作一項任務來完成;又或者在展覽場地驚喜地見到了熟人,于是熱情地攀談起來,仿佛是一次不期而遇的聚會,全然將展覽拋在一邊。此時,展覽已淪落為一個熱鬧和華麗的背景,這是廣大檔案工作者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在評價檔案展覽成效的時候,我們不應過于強調無傷大雅的數字概念,而恰恰忽略了更為實質性的東西。
作為展覽的主辦方,其追求和關注的應該側重于展覽是不是真的吸引了參觀者的目光,展覽內容是否真正走進了參觀者的內心,并深深吸引了他們的興趣,使其真正地投入其中,帶給其一些啟示、熏陶。讓展覽變得意味深長,不一定需要特別大的主題,小的專題展覽如果做得好了,更能吸引觀眾的眼球,讓他們情不自禁地駐足流連。檔案部門的一些編研成果之所以影響不大,就是形式有些沉重。因為公眾接受信息的偏好不一樣,以“耳提面命”、“教訓人”的姿態出現,根本無法引起公眾的興趣。而好的展覽就是檔案部門工作成果的一個集中的展現,通過創意、策劃,做成一個個內容和形式別具特色、饒有趣味的小專題展覽,亦可以博得大眾的眼球。展覽內容精彩,就會有人看、仔細看、享受看,那么,舉辦展覽的目的就達到了。
西方國家的檔案展覽工作于我國有許多可資借鑒的地方。美國國家檔案館坐落于華盛頓市賓夕法尼亞大道,交通便捷且不設圍墻,其大門可直接向大眾敞開,凡在每天的開館時間,許多美國人都能自由地、按個人喜好進入展廳參觀。他們的檔案展覽地點較為開放、靈活,這很值得我國學習借鑒!此外,加拿大國家檔案館、莫斯科的檔案館協會還在城市街頭、交通要道、商貿中心舉辦檔案展覽。這樣的展覽形式雖非強制性,卻是足以吸引參觀者的眼球的展覽。而我國的檔案館大多在黨政機關大院深處或辦公大樓內,有的甚至在城市的郊外,個別檔案館雖處于鬧市區,但為高墻大院緊鎖,檔案館舉辦社會教育檔案陳列展覽不得不到外面借用展廳。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檔案館位置不佳的局限,但展覽持續時間一般都不長,難以收到預期效果,難免造成人力、財力、物力的浪費。
對于檔案展覽的展品,由于不具備較好的檔案保護技術與展覽中安保設置,我國一般用復制件,雖然有著自身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但就檔案原始記錄性這一根本屬性而言,原件在展覽中對參觀者帶來的體驗效果以及對檔案展覽重要性的體現是復制件無法比擬的。而國外許多國家多以原件展出,例如,加拿大國家檔案館對每一件展品都設計制定了嚴格的保護措施,展品不重數量而重質量,不求多而求珍貴,展室不大但設計典雅厚重,每件展品都被精心放置在單獨的玻璃展柜中,燈光柔和適度,適宜檔案原件的保護。美國國家檔案館利用特制的惰性氣體展柜陳列檔案,平時,將檔案連同展柜存放在地下保險庫內;開展時,使用電子升降將展柜及展品送到展廳,閉館時,再送回地下保險庫;開展期間會安排一定數量的警察在展廳維持秩序,參觀者只可觀看檔案文獻,不可拍照,警察會對違規行為進行干預、制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可以加大對檔案保護技術的研究和創新,制定清晰明確的展覽參觀者守則,并在展覽現場同有關安全部門合作,設置警察等工作人員進行安全協助,為原件參展打造一個安全的環境基礎,讓參觀者一睹原件的風采!
對于檔案展覽,我們不要期望一次展覽就可以提高全社會的檔案意識,倒是可以把側重點放在引導大眾的參與意識上來。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應當加深對其社會教育作用的認識并加強相關方面的踐行工作。這些主要需要在展覽主題選定、展覽講解方式和內容、同中小學和社區的聯系緊密度等方面下功夫。充分利用檔案資源的真實性和歷史性,對教育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輔助效果,潛移默化地滲透那么一點點檔案意識足矣。
(作者單位: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 來稿日期:201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