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8日,鄭州市紫荊山公園里花團錦簇,人流密集,來來往往的人群在西門入口處駐足觀看,有一排排圖文并茂的宣傳板吸引住了他們的目光——河南省檔案局“國際檔案日”展覽活動正在此進行。
經過多日精心籌備,由河南省檔案局法規處主辦的此次展覽主題是“檔案在你身邊”,以通俗幽默的漫畫、問答等形式解釋《檔案法》和展示“30號令”,并回答了關于檔案保管、利用、法制等常見問題。
展板有關于檔案的規章制度、政策法規,也有關于檔案的諍言。比如“檔案看似一張紙,但在人生某時,檔案是保障是基石,是階梯是幸福”。
“唉!證書丟了職稱又評不上。”“我評上了,幸虧本人檔案資料歸得齊全提供及時。”這幅漫畫提醒人們保存好個人檔案很重要!
另一幅漫畫里,一群下崗職工滿臉焦慮,想查檔案解決待遇,卻被告知原單位未將檔案存檔保存,單位檔案部門的不負責任給群眾帶來多大困擾!
“我們是城市小主人,要為地鐵留檔案。”一群孩子稚嫩的笑臉,告訴我們檔案要從娃娃抓起。
從白發老人到天真孩童,人們認真觀看,有的念念有詞,有的拿紙筆記錄,有的拿相機拍攝。有的直接來到咨詢臺,就自己遇見的檔案問題尋求工作人員幫助。
一位神色焦慮的中年男子,訴說自己的煩惱:原來單位破產倒閉了到了現在單位,但招工關系沒有轉來,現在單位不承認以前的勞動時間,工資和辦理退休受到很大影響。
工作人員告訴他單位破產的人事檔案應該不會被銷毀,一般轉移到當時單位區域內的勞動部門,去查查看;還是找不回來的話,找當時單位的上級主管部門查詢;再沒人管的話,找勞動仲裁部門,告原來單位的上級主管部門,就欲辦理退休事情申訴。
一位三十多歲女性詢問十年前在縣里考有會計師證,不知道檔案還會不會有。工作人員回答在哪兒考的,哪兒的縣財政局就應該留著。二級機構考后交財政局,沒有的話去查查當地檔案局是否有。有些檔案做得確實很不規范,時間長有可能丟失。但按照規定涉及個人利益的檔案一定要保存好,如高考的底冊絕對能查出來,并建議她回家鄉再查詢。
一位年輕人說父親的身份證和實際年齡不一樣,想改過來,工作人員提示她帶齊與之相關的證件,到轄區派出所申請改動。
展板前面,來了一群鄭州航院朝氣蓬勃的大學生,興致勃勃參觀,嘰嘰喳喳討論,并對展板有些字句提出中肯的建議和看法。工作人員主動上前詢問他們身邊存在什么有關檔案方面的問題。一位大學生提起家里的宅基地被占不知怎么辦。原來她所在的村還比較落后,沒有檔案室,也沒有保存任何手續,祖傳老宅也沒有祖上傳下的任何文字資料。
另一位大學生說自己在學校戶籍科待過,很多畢業學生根本不知道檔案是什么,沒見過檔案,認為檔案和戶口是一回事。好多大學生畢業后,四處奔波找工作,到了單位,檔案還扔在人才中心很多年,等到結婚買房上戶口時才發現檔案沒了成了黑戶。她感慨地說,檔案知識要全民普及啊,尤其在大學生中普及檔案宣傳十分重要!一位在旁聆聽的老人點頭稱是,說看報紙現在的學生報名填表,不知道父母大名和具體年齡,填的是小名和猜測的年齡與戶口不一致。
一位五十多歲的中年男子說他的結婚證丟失多年,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很多年都很少去外地旅行,生怕住宿拿不出結婚證被誤解。他去民政局補,人家說幾十年變遷,當年存底早就不在了。自己該怎么辦?工作人員說重要檔案資料丟失,當事人帶來損失,屬于工作失誤,民政局應該承擔責任。可攜帶戶口本去民政廳開證明,爭取補辦證件,解除麻煩。并提醒今后重要個人資料一定要保存好。
咨詢臺邊,一位五十多歲面有憂色的矮個男子,給在場工作人員訴說了一件年代久遠的事情,其父親“文革”期間被人傷害致死,當時軍管會、公安局都有結論,材料都在,兇手也判刑了,但一直沒有執行,還在家屬院活動。找過律師,也起訴過,但公安局和法院各方都在相互推諉,這成為全家一個心結。工作人員告訴他,這種刑事案件應該過了20年訴訟時效。但據刑法規定,對于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如果20年后認為必須追訴的,可收集相關檔案資料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依然可以繼續追訴。
一位六十多歲的收藏愛好者,藏有很多“新中國成立”以后的糧票,足有十幾斤,但家里保管條件不好,一些糧票開裂變形、顏色失真,不知道該怎么辦。工作人員建議他去省館參觀保管利用處專門制作的糧票展,去看看館里保存檔案的庫房,感受那里的保管條件——消毒、消防設施及合適的溫濕度。看完后,再決定糧票最終在哪里存放。
展覽結束前,觀眾與工作人員紛紛合影。此次檔案展覽實現了民眾與檔案的近距離接觸,解答與民生有關的諸多問題,使民眾了解檔案的重要性,提高了社會檔案意識。形成人人了解檔案、愛護檔案、重視檔案的良好氛圍。此次檔案宣傳達到效果,但檔案宣傳之路任重而道遠。
(作者單位:河南省檔案局 來稿日期:201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