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通過國外博、碩士論文數據庫PQDT對電子文件專題學位論文進行檢索,分別按論文年度、國別、授予機構、學位類型、導師等進行統計分析,總結了國外電子文件學位論文的研究歷史與現狀,以期對國內研究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電子文件;學位論文;定量分析;PQDT
1 引言
學位論文已逐漸成為與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專利說明書等同樣重要的文獻信息源[1]。博碩士論文因其新穎、獨創、系統等特性,受到研究人員的關注。本文利用美國UMI公司博碩士論文文摘庫——PQDT(ProQuest DissertationsTheses),統計了1992年~2012年國外電子文件專題博碩士論文。選擇“標題”為檢索途徑,在該數據庫的BASIC SEARCH中輸入檢索式ti(electronic) AND ti((records OR record OR archive OR archives))進行檢索,刪除不相關的結果后得到樣本文獻185篇。
2 學位論文載文分析
2.1 年度統計。將學位論文按年度進行歸類,結果如表1所示。
最早的學位論文是Cox的《檔案人員、電子文件和現代信息時代:對美國檔案機構和檔案教育的重新審視,尤其關注國有檔案和國家檔案人員》[2]。該文作者希望通過審視檔案機構的設置和形式以及檔案基礎教育,挖掘出電子文件管理和保存系統遲遲未被開發的原因。從表1可知,國外電子文件學位論文研究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萌芽期(1992年~2004年)。該時期年發文量均在6篇以下。學位論文研究之所以在上世紀90年代初才開始萌芽,是因為直到這一時期“電子文件”的稱謂才開始取代之前的“機讀檔案”。這種取代并非一種簡單的稱謂改變,電子文件帶給檔案理論與實踐的影響比機讀文件更加全面和深刻[3]。這一時期的研究還不成系統,研究主要集中在電子文件的概念、真實性、可靠性等基礎理論層面。第二階段是快速發展期(2005年~2009年)。這一時期不僅論文數量明顯增長,而且論文的研究范圍從理論向應用層面深入,如Shi K的《電子政務環境下的電子文件和歸檔管理》[4]。該文介紹了電子文件在電子政務系統中的生成、捕獲與保存,討論了電子文件管理系統的數據交換問題。第三階段是穩步發展期(2010年至今)。這一時期年均發文量均在20篇以上,實踐研究成果顯著,尤其在電子醫療文件方面。如Belcher K L I的《關于在家庭醫療保健中實施電子醫療文件是否具有經濟價值的定量研究》[5],通過對三個家庭保健機構的調查,從三個經濟指標的角度探討了電子醫療文件的經濟價值。
2.2 國別統計。將學位論文按國別進行歸類,其中,美國142篇,加拿大26篇,中國和英國分別為16篇和1篇。學位論文呈高度集中,涉及的國家數量很少。毋庸置疑,美加兩國是電子文件研究的核心地區,這與美加實施電子文件管理國家戰略密切相關。2002年,美國白宮管理與預算辦公室啟動了“電子政府的電子文件管理動議”。2005年,美國國家檔案與文件署制定了“聯邦機構文件管理框架”,將文件管理與業務管理集成。加拿大通過建立國家圖書與檔案館,將電子文件與其他電子信息一同納入數字文化遺產管理體系,并開展“可信數字倉儲”等典型項目[6]。國家層面戰略項目的推進,促使越來越多美加學者投入電子文件研究領域,從而在論文數量上表現出領先優勢。
2.3 授予學位的機構統計。將學位論文按授予學位機構進行歸類,共涉及103個機構。對發文3篇以上的機構進行排名,如表2所示。
在這15個機構中,美國占有10個,再次印證其研究的領先地位。發文量第一的是美國凱佩拉大學,它開設專業主要為信息技術、護士教育、健康護理管理,因此,所發學位論文多和電子健康文件相關。武漢大學被PQDT收錄了6篇學位論文,顯示了武大檔案學專業的科研實力。這6篇論文涉及多個方面,既有偏向技術的,如《基于XML語言的電子醫療文件研究》,也有純理論的研究,如《電子文件管理中版權和個人隱私法律保護探究》 。
2.4 學位類型統計。將學位論文按學位類型進行歸類,發現類型十分廣泛,在文學、醫療衛生、教育、法律等多學科領域都有所涉及。取發文多于2篇的學位類型進行排名,如表3所示。
注:①國外哲學博士(Ph.D)和國內的含義不同,國外任何學科博士只要是偏重理論研究方法的,均可以被授予Ph.D。②標*的D.H.A、D.N.P為鳳凰城大學、亞利桑那大學、西維吉尼亞大學的醫療衛生管理博士學位,M.H.I為戴爾豪西大學授予的醫療衛生管理碩士學位。
在所有學位類型中,博士學位論文107篇,占總量的57.8%,其中以哲學博士為主。碩士學位論文68篇,其中以理學碩士為主,文學碩士排第二。可見碩士的研究領域十分廣泛,既有理科碩士基于信息技術的研究,如Wu,Ruoyu《在云計算中電子醫療文件的安全共享》,又有文學碩士的理論性研究如Nanouris《在泛加拿大電子醫療文件系統實施過程中的道德和倫理問題》。
2.5 導師情況統計。將學位論文按導師進行歸類,著錄“導師”一項的共162篇,導師177位,平均每篇有1.1位導師指導,有兩篇由3位導師指導。這一現象不同于國內一篇學位論文只有一個指導老師,學術的團隊合作精神值得借鑒。本文將指導2篇以上的導師進行排名,如表4所示。
表中8位導師構成了核心導師群,他們所屬的機構如亞利桑那大學等同時也是發文量靠前的機構,再次印證了這些大學在該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
3 學位論文主題分析
PQDT為每篇論文提供了若干主題詞來表示該論文的主要內容。本文按十年間隔將所有主題詞分成三個時間段,分別統計出高頻詞如表5、6、7所示。
表中所列高頻詞展現了電子文件的研究熱點。其中,每個時期都出現的如“計算機科學”、“電子健康文件”等主題詞自始至終都是研究的重點。電子文件是由計算機生成和處理的,與其有天然聯系,計算機科學、信息技術、信息科學成為熱點不足為奇。學者對電子健康文件的研究熱情持續不減,在2000年后一直居于首位。加拿大2001年推出研發覆蓋全國人口的電子健康檔案解決方案“藍圖”,美國在2004年眾議院的年度國情咨文中提出在十年內確保絕大部分美國人擁有個人的健康檔案[7]。這些措施極大地促進了美加電子健康文件研究的進展。
對比表5、6、7,可以看出,國外電子文件的研究逐漸從基本理論過渡到管理和應用,并在最近幾年突破原有研究熱點,滲透到教育、公共政策、工業工程、生物信息學等新領域,體現了電子文件研究跨學科特點和學科交叉趨勢。
4 研究方法
方法是完成研究工作的工具或手段,對學位論文的質量有決定性的作用。本文通過對論文文摘進行閱讀,初步得到了論文的研究方法,包括實驗設計法、調查研究法(問卷調查、訪談、隨機抽樣)、歷史研究法(傳記、文獻法)、模型方法和案例分析法。大多數論文采用調查研究的方法,較少有論文采用歷史研究法進行純理論研究。有關電子健康文件的論文中,定量研究方法占了很大比重,如Hines的《定量探析病人的健康狀況與個人電子健康文件的關系》[8]一文,測量了北富爾頓地區病人的健康狀況和使用電子健康文件的關系,通過詳細、準確的數據分析,得出了使用電子健康文件確實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滿意度和身體狀況的結論。這一結論相比于純理論研究更加客觀。
5 結束語
通過上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學位論文國家分布集中化,中外差距較大。學位論文數量逐呈年上升趨勢,但主要集中在美國和加拿大,我國被PQDT收錄的高質量論文數量較少。我國應借鑒美加兩國國家層面的電子文件管理戰略,通過典型項目推進等措施,使電子文件研究獲得更多國內學者的關注,提升研究水平和國際地位。
(2)學位論文研究主題多元化,理論實踐結合。論文作者很多不是檔案專業學生,研究學科涉及醫學、教育學、法學、文學各個領域,交叉性、邊緣性的選題呈增長趨勢。同時研究注重理論和實踐的銜接,理論上關注信息技術新發展,實踐上將研究擴展到國民健康、醫療等問題,最大限度地開發電子文件的社會價值,具有更多的技術、人文、經濟色彩。
(3)學位論文研究方法多樣化,定量分析為主。大多數論文都依據自身的學科背景和實踐經歷來進行研究。通過科學的調查獲得客觀的數據,得出可靠的結論。相比之下,國內的相關學位論文相對較多依賴文獻調研法,定性研究比例過大,研究成果難免帶有主觀色彩。
筆者相信,通過對國外電子文件研究的了解與借鑒,會給我國電子文件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視角,開辟新的天地。
參考文獻:
[1]王丹,華薇娜.國外咨詢研究方向學位論文的定量分析[J]. 新世紀圖書館,2006(6): 6~9.
[2]Cox R J. Archivists, electronic records, and the modern information age: Re-examining archival institutions and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state archives and state archivists[D]. United States -- Pennsylvania: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1992.
[3]黃霄羽.文件生命周期理論在電子文件時代的修正與發展[J]. 檔案學研究,2003(1):6~9.
[4]Shi K. Electronic Records and Archiving Management in the Electronic Government Environment[D].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uhan University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6.
[5]Belcher K L I. A Qualitative Study of Social Barriers to Digitizing Medical Records[D]. United States -- Arizona:Northcentral University,2012.
[6]馮惠玲,劉越男.電子文件管理國家戰略[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7]王萍,張帥,張詩敏. 國外近十年電子檔案研究述評[J].檔案學通訊,2011(3): 58~62.
[8]Hines D W. A quantitative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ient health and electronic personal health records[D].United States -- Arizona:University of Phoenix,2009.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來稿日期:201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