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檔案行政執法的具體化就是將執法細化量化標準化。檔案行政執法具體化的關鍵是“貫標”,“貫標”是由檔案行政執法對象的特殊性所決定。標準具有法規性質,標準是檔案行政執法的依據。
關鍵詞:檔案法制;檔案行政執法;標準
檔案行政執法是檔案法制化建設和檔案行政管理依法行政的重要內容。雖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在檔案行政執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和許多有益的探索,但是,不可否認,檔案行政執法大都停留在宏觀上和淺層次上,離依法治檔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筆者認為,問題的關鍵在于檔案行政執法沒有完全“落地”,也就是說,沒有將檔案行政執法具體化。只有將檔案行政執法具體化,才便于檔案法的執行與操作。
1 檔案行政執法要從宏觀走向微觀,從籠統走向具體
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在檔案行政執法實踐中探索了許多方式、方法,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是,毋庸避諱,檔案行政執法存在著許多問題,一些地方的檔案行政執法流于形式,檔案行政執法不是“運動”式,就是“蜻蜓點水”式,要么就是“間歇”式,難以深入解決實際問題。有的是“檔案監督檢查力度不夠,對檔案執法檢查采取應付了事的態度”,[1]有的是“平時執法檢查過于注重表面形式,不看效果;僅停留在檢查,不追查結果;一味追求面廣量大的執法檢查”,[2]檔案行政執法成了“走過場”。有的“檔案執法工作不夠經常化、制度化。筆者所在地從1997年到2004年8年之中只進行了4次執法活動。執法活動的次數和時間完全是隨意的”。[3]這種現象在許多地方至今并沒有改觀。還有的“執法活動面太窄。筆者所在地有180多個立檔單位(僅指檔案局直接指導的)但每次抽查的單位只有10個~15個,8年間受過執法檢查的單位共有45個,只占近1/4,這就是說,執法檢查活動中使75%多的單位漏掉了,從而使很多檔案管理混亂的單位,難以受到執法工作的檢查”。[4]有的是“每年重點查一部分單位(或系統),通過幾年時間完成一個輪回”。[5]這種現象同樣在許多地方存在,而且至今也沒有太大的改觀。其原因有許多,但主要原因是檔案行政執法大都在籠統的宏觀層面上,而不是在微觀的具體層面上。如果從執法的內容上看則看得更清楚。從1988年由國家檔案局、國務院法制局聯合發出《關于對〈檔案法〉貫徹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的通知》開始的檔案執法工作,其中“關于檔案執法的內容,《通知》的表述是:‘檢查的重點是:1.《檔案法》學習、宣傳、貫徹執行的情況;2.各地區、各部門為加強檔案工作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解決了哪些實際問題,將檔案事業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或本專業發展計劃的情況;3.檔案機構的設置、人員編制、事業經費情況;4.檔案的管理、收集、整理、安全保護和破損檔案的搶救情況;5.檔案館庫的建設以及現代化和其他設施(設備)的配備情況;6.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等單位檔案的利用情況和國家檔案館向社會開放,提供利用檔案的情況;7.自《檔案法》施行后所發生的違法行為以及處理情況。’”[6]到現在的“從檢查內容看,有以檔案安全、年度文件歸檔整理工作為對象的專項檢查,但主要是內容相對全面的綜合檢查”,[7]可以說,都是籠統的宏觀檔案行政執法,籠統的宏觀檔案行政執法可能會檢查出一大堆問題,但是,解決起來則可能一個也落實不了,問題的關鍵就是不具體,難以有針對性地落實。所以,“檔案行政執法工作任重道遠,行政執法還需細化、深化”[8]和具體化。
應該說,檔案行政執法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從宏觀走向微觀、從籠統走向具體是其必然過程,只有走向微觀具體,檔案行政執法才能細化、深化。而宏觀的檔案行政執法要落到實處則是靠微觀的執法來支撐,是靠對每一個具體檔案行政相對人的每一個具體檔案行為的微觀具體執法來落實。
所謂“檔案行政執法的具體化”,就是要細化量化標準化。這有兩層含義:一是檔案行政執法的標準化,也就是執法的項目和內容能細化的要細化,能量化的要量化,要依照細化量化的標準執法;二是檔案行政執法要將國家檔案標準和檔案行業標準作為檔案行政執法的依據。尤其是后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直接作為檔案行政執法的標準。這兩者又是相輔相成的,國家和檔案行業標準既是檔案行政執法細化量化的標準,而檔案行政執法的細化量化又可以促進國家和檔案行業標準的進一步完善。事實上,是否有檔案違法行為和現象,檔案標準是最重要的衡量尺度,沒有檔案標準,就沒有了法定的衡量尺度,也就會使對許多是否守法、違法及整改是否到位的最終結論難以具體認定。
宏觀的籠統檔案行政執法既不易使檔案法律法規真正地落到實處,又易造成檔案行政執法的疏漏。而檔案行政執法的具體化,不僅使檔案法律法規規定的內容具體地可以一一地落到實處,而且,可以增強檔案行政執法的嚴密性。
實現檔案行政執法的具體化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檔案行政執法的具體化有賴于檔案立法的細化,這“需要各級檔案行政管理機構,根據國家檔案法律、法規、規章和方針政策,依照各級檔案行政管理機構的權限,按照程序將國家檔案法律、法規、規章和上級機構的方針政策,細化成具體的規章、制度、標準、辦法、要求、操作規程等規范性文件,并予以執行。只有這樣,宏觀的檔案法律和相對抽象的法律條文,才能變成易于操作的方法與要求”。[9]另一方面,按照已有的檔案法律法規、標準及規范性文件規定的具體要求實施檔案行政執法。再細化的檔案法律法規、標準及規范性文件,如果不去一一地按照具體要求具體執法,也等于沒有。因此,只有實現檔案行政執法的具體化,“只有在各級檔案行政管理機構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檔案立法與檔案執法形成良好的互動,才能使各級檔案行政管理機構的職能得以履行,也才能使檔案法律法規真正地落地,真正地得到貫徹執行”。[10]
2 檔案行政執法具體化的關鍵是“貫標”
所謂“貫標”,就是貫徹國家檔案標準和檔案行業標準,檔案行政執法要具體化,“貫標”是關鍵,這是由標準的法規性質和檔案行政執法對象的特殊性所決定的。
2.1 標準具有法規性質。標準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標準化法》規定強制性標準必須執行,強制性標準明顯具有法規性質。然而,國家檔案標準和檔案行業標準卻都是推薦性標準,它們具有法規性質嗎?“檔案法規體系應該由五個方面組成:一是行政法律,二是行政法規,三是地方性法規,四是行政規章,五是規范性文件。”[11]“檔案行政規范性文件是具有法律地位的”,[12]“推薦性國家標準則更接近于行政規范性文件”,[13]因而,檔案標準具有法規性質。
從效力上看檔案標準具有法規性質。就一般而言,要認定標準是否具有法規性質,必須判斷其是否對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均具有普遍約束力。檔案標準屬于推薦性標準,“推薦性國家標準對行政機關也具有約束力和強制力”,其主要原因:首先,“推薦性國家標準作為由國務院部門制定的行政規范,其地位也與國務院部門的地位相對應,對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自身及國務院部委以下的行政機關產生拘束力和強制力”。其次,“行政機關將推薦性國家標準作為認定事實的標準并反復適用,保證了‘相同情況相同處理’,確保了法律的平等適用和行政裁量權的自我拘束。有利于防止濫用裁量權和差別對待的現象,也有利于行政相對人利益的保護”。[14]雖然,“推薦性國家標準,國家鼓勵企業自愿采用”。“行政相對人并無必須遵守推薦性國家標準的義務,其對相對人并無法律的約束力和強制力。”[15]但是,檔案行政相對人有其特殊性。盡管根據檔案法律法規的規定,檔案行政相對人應該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而法人作為與檔案行政管理主體相對應一方的當事人,是極其重要且又最普遍的檔案行政相對人,而且其主要是機關法人,也就是行政機關,這是檔案行政相對人的特殊地方。由于主要檔案行政相對人行政機關的性質所決定,自然推薦性檔案標準對其具有約束力和強制力。因為,“對行政機關而言,強制性國家標準和推薦性國家標準均具有與法律規范并無實質性區別的約束力和強制力”。[16]
雖然,從標準的形式上看其不是“法”,但是,如果從實質意義上判斷,“那么,由行政機關頒布的技術標準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著‘作繭自縛’的效應,而且,盡管其內容針對的是事項或者物品,但依然會間接地影響私人的權利和義務,而且,通過行政機關所采取的若干確保標準實效性的手段,使得標準對私人產生了實際上的法律約束力和約束效果。標準減少了不確定性,穩定了私人之間相互的期待,成為了特定領域中諸多問題的解決和因應之道,從這個意義上說,標準的功能與社會規則體系中法律規則的功能幾無二致”。[17]
當然,也有一些檔案行業標準可能其約束力和強制力弱一點,其性質和效力介于法規與非法規之間,或者說,對公民、其他法人(企業法人、事業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等)沒有約束力和強制力,這就需要將其納入或融入檔案法規規章或規范性文件之中,賦予其法規性,使其具有約束力和強制力。最常見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制定實施細則、辦法等,將其變成規范性文件。如各省檔案局制定的《<歸檔文件整理規則>實施細則》,就是將檔案行業標準《歸檔文件整理規則》直接納入規范性文件中的最好例證。
2.2 “貫標”是由檔案行政執法對象的特殊性所決定的。檔案行政執法對象也就是檔案行政管理的對象。按《檔案法》的規定,檔案行政管理的對象是那些產生和保管“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檔案的國家機構、社會組織以及個人與“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檔案相關的檔案事務。這些國家機構、社會組織以及個人是檔案行政相對人,檔案行政執法主要應該監管其是否依法正當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保管檔案并提供利用檔案這個“事”,而不直接管其保管的檔案。簡單說,檔案行政執法重在管“事”,而不管“物”,管的是檔案行政相對人有關檔案的“事”,而不是管檔案行政相對人的檔案這個“物”。盡管檔案行政執法重在管“事”,而非管“物”,“但檔案行政管理的最終對象,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檔案本身卻是實實在在的‘物’”,這就是“檔案行政管理最終對象的物化性”。“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檔案是各級各類國家檔案館,各級機關、企業事業中檔案館(室)和其他檔案保管機構的直接管理對象,而檔案行政管理對‘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檔案管理,是通過對各級各類國家檔案館,各級機關、企業事業中檔案館(室)和其他檔案保管機構的管理來實現的,具有間接性。”[18]
正是由于檔案行政執法最終對象的物化性和間接性的特殊性,使“貫標”成為檔案行政執法管檔案“事”與管檔案“物”之間的重要紐帶與中介,檔案行政執法通過貫徹執行檔案標準將檔案行政執法具體化。檔案行政執法依據檔案標準通過檢查檔案行政相對人貫徹執行檔案標準情況,既可看出檔案行政相對人對檔案“物”的規范程度,又可看出其對檔案“事”的重視程度,還可透過對檔案“物”的規范程度和對檔案“事”的重視程度看出其有無檔案違法現象和行為。
2.3 標準是檔案行政執法的依據。一般“可以將行政機關適用法律作出決定的過程分為如下幾個階段,首先是事實的調查和認定,認定有無發生或存在的事實;然后是對法律構成要件內容的解釋和認定,看法律構成要件如何規定;第三步是涵攝,判定所認定事實是否與法律構成要件要素相當;第四步是法律效果的核定,決定賦予怎樣的法律效果”。“行政機關的事實認定,是發動行政決定過程鏈條的首要環節。而技術標準具有將法律規范予以解釋并加以具體化的功能,可以成為行政機關判斷事實認定構成要件的基準,行政機關在依據技術標準進行事實認定之后,作出相應的許可、處罰等決定。”[19]檔案行政執法的程序和內容與此是相同的。檔案行政執法的首要環節也是通過檢查認定有無檔案違法事實,檢查認定有無檔案違法事實則是依據檔案標準對檔案行政相對人對檔案“物”的管理規范程度,對檔案“事”管理的重視程度,以此來進行有無檔案違法現象和行為的事實認定,并且,根據檔案標準認定的事實結果作出相應的處理。因此,檔案行政執法通過檔案標準的反復適用,對不確定的檔案法律法規概念予以說明解釋,并將其內容具體化,以保證“相同情況相同處理”,確保法律的平等適用及對行政裁量權的約束。
3 結語
檔案行政執法從宏觀走向具體是檔案法制化中的必然過程,只有實現檔案行政執法具體化標準化,檔案法才更便于操作與執行,才更能保證檔案行政執法的公平、公正。檔案行政執法具體化又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貫標”是實現檔案行政執法具體化的關鍵,但“貫標”既不是檔案行政執法具體化的全部,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尚有大量的檔案“事”和“物”并沒有檔案標準,它們也是檔案行政執法具體化的內容,這些沒有檔案標準的檔案“事”和“物”既需要認真考慮對待將其具體化,也需要檔案行政指導的正確引導,在不斷地總結后上升為檔案標準。現有的檔案標準也是動態的,也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不斷地修訂增加新的內容。
檔案行政執法具體化,要明確檔案行政指導與“檔案業務指導”的區別,避免將其變成“檔案業務指導”法制化,更不能將其當作“檔案業務指導”的附屬。還要厘清“貫標”與認證的關系,“貫標”是最低要求,而認證則是最高要求或發展方向。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依法治檔研究》(項目編號:13BTQ068)、2013年度國家檔案局科技項目計劃《依法行政下的檔案行政管理研究》(項目編號:2013—R—10)階段成果。
參考文獻:
[1]齊晶.試論檔案行政執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0(23):207~208.
[2]姚震,董非.檔案執法中的障礙性因素[J].檔案與建設,2002(5):24~25.
[3][4]李世勛.目前檔案執法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陜西檔案,2005(5):38.
[5][7][8]李興利.關于檔案行政執法方式的調查與思考[J].檔案管理,2010(6):62~63.
[6]國家檔案局、國務院法制局聯合發出通知 今年將對《檔案法》貫徹執行情況進行檢查[J].檔案工作,1988(4):6~7.
[9][10]吳雁平.論檔案行政職能[J].檔案管理,2013(3):7~9.
[11]吳雁平.論市縣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在檔案法規體系建設中的定位[J].檔案管理,2012(2):41~44.
[12]石立銘.檔案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含義及法律地位[J].檔案管理,2013(3):73~74.
[13][14][15][16]龔貴寒.試論國家標準的法律性質[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15~17.
[17][19]宋華琳.論技術標準的法律性質——從行政法規范體系角度的定位[J].行政法學研究,2008(3):36~42.
[18]吳雁平.論檔案行政管理的目標與特征[J].檔案管理,2011(6):43~45.
(作者單位:濮陽市檔案局 來稿日期:201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