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我國第29個教師節,“廉潔從教、樸素過節”成為今年的教師節主題。北京多數中小學的學生和家長均在教師節前夕,收到來自校方和老師“拒絕收禮”的類似通知。“到底送不送”,不少家長在這個問題上犯難。
設立教師節的初衷是為了提高教育、教師的社會地位,形成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新局面,走科教興國之路。
沒成想如今的教師節卻成為了一些人利益交換的道具:“希望能多受到老師的鼓勵和重視”;班里競爭激烈,給教師送禮是希望以后還能繼續給孩子開小灶;“聽說班主任有推優名額,孩子努力讀書,家長該做的也不能落下”;為了讓班主任多加照顧,也為達到兒子的“要求”,自己和愛人雖不贊成送禮,但每逢節日,還是會提前商量著送什么比較好。累不累?
當年被年輕的小老師教訓一番后,孔先生就再沒敢給老師送過禮物。孩子目前在學校的狀況一切正常,并沒有因為送不送禮而被區別對待。不就是很好的例證嗎?怎能將老師看的那樣一錢不值,那樣利欲熏心,那樣市儈,那樣齷齪?與其在“到底送不送”上感到糾結犯難,這不是“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嗎?
不錯,為了讓孩子能夠在一所好的學校里讀書,不惜百萬購買學區房,區區幾百元甚至上千元教師節禮算什么?其實如此送禮不僅是對老師的惡意揣度,更是惡意攫取、透支教師精力,而且對其他同學也是一種不公,是多吃多占的表現,是自私,這樣毫無誠意的比多、比貴,懷著有所求的目的給教師送禮,不僅玷污了教師的清名,而且也不利于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誰說等自己的孩子畢了業,不會人一走茶就涼?依筆者觀點,如此“教師節禮”不受也罷!
教師節目的在感恩教師,從而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師恩當然要感謝,但不是只有送禮一種方式來表達”,感恩在心不在物,有時候孩子自己給老師寫一幅字,親手制作禮物,或“家長打個電話、發個短信。”感謝師恩,比那些虛情假意重金禮品更可貴,更具有誠意。
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我們相信大部分教師能夠守得住清貧,不會怨天尤人。同時也希望老師們不要自己給自己臉上抹黑,男兒當自強,教師更要自強,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難道我們教師就肯對面收禮,轉身被戳脊梁骨?“廉潔從教、樸素過節”有什么不好?請教師自重,不要自毀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