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12月,《華西都市報》報道了一則新聞:成都一位消費者買了5千克黑芝麻,結果回家洗出了一盆墨汁,而且少數芝麻從黑色變成了白色。經檢測,這些“黑芝麻”是用墨汁、染布顏料、碳墨等染出來的。商家這樣做的原因,一來黑芝麻的價格比較貴,二來有些次等散裝商品中,混雜著黑、白芝麻和碎芝麻粒,為了賣相好看,就會用墨汁等進行染色。
無獨有偶,2012年12月上旬《武漢晚報》也刊登了一篇名為《大超市買的黑米咋洗變了色》的文章。文中提到,一名消費者在洗黑米時,發現盆里的水變成了深紫紅色,擔心黑米是否被染了色。經當地質監所檢測,這包黑米并未檢出染色物質。
傳統中醫認為“黑色補腎,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固于腎”,因此黑米等黑色食品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價格也更高一籌。這就難免吸引了一些投機取巧的“南郭先生”。由于色素是存在于種皮中的,清洗時難免掉色,用量少的情況下肉眼也就很難區分食品中是否添加了人工色素;而一些格外小心謹慎的消費者,又常常會擔心是否買到了染色食品。那么,有沒有一個簡單易操作的方法,讓消費者能夠識別真假“黑旋風”,從而大膽購買、安心食用呢?
還記得中學課本里“遇酸變紅、遇堿變藍”的石蕊試劑嗎?黑米、黑豆、黑芝麻中的花青素也有“酸紅堿藍”的特性。將這個簡單的變色原理運用到廚房中,借助少量的白醋(含醋酸)、食用堿(碳酸鈉),就能十分方便地鑒別它們。
白醋、純堿顯真功
取少量市售黑米、黑豆、黑芝麻,分別放在白瓷碗中用冷水浸泡——過高的水溫會破壞花青素,導致實驗失敗。如果是天然黑色食品,碗里的水就會顯出深淺不一的顏色。然后,在這些碗中分別滴幾滴白醋,水的顏色紛紛改變——通常會變成更清亮的紅色,假的“黑旋風”就原形畢露了。
有趣的是,繼續往這些水中加入一些食用堿或者很少的火堿(氫氧化鈉),凡是有天然色素的碗中,水會呈現更為豐富的顏色,比如藍、綠、黃等。不同的黑色食品會呈現不同的顏色,而同一種黑色食品的顏色變化也會有所差別,因為產地、季節、種植方法等因素會影響其中色素的形成和含量。
通常天然黑芝麻泡出來的水顏色會比較深,特別是像《華西都市報》里報道的那位消費者遇到的,5千克黑芝麻泡出來的幾乎像“墨水”一樣的顏色,自然令人懷疑。如果在加了白醋之后依舊是墨黑的,那無疑就是染色芝麻了,和造假者的心一樣,真黑啊!
掐一掐,搓一搓,
真假芝麻現原形
取一粒黑芝麻,用手指掐去尖端,也就是黑芝麻發芽(即胚芽)的地方,天然黑芝麻有塊針尖大小的白色(或黃色),染色芝麻則絕對沒有這一“點”。
天然黑芝麻泡水后雖會掉色,但正常的顏色是茶色;而染色黑芝麻泡在水里則會迅速出現黑色或黑褐色。還有一個更簡便的方法來鑒別染色芝麻。用一張濕巾,包裹幾粒黑芝麻,揉搓幾下,天然黑芝麻不會留下異樣的顏色,染色黑芝麻則會有掉色現象。因此,在購買散裝黑芝麻的時候,帶一小包濕巾在身上,就可以大膽購買啦!
小貼士:
黑豆需要更久的浸泡時間,才能使得變色反應更為明顯。另外,由于黑豆的蛋白質含量十分豐富,也會有一定的浸出。而堿性環境會使水溶性蛋白大量變性析出,使得碗里的水“一片渾濁”。在撇去這些懸浮物之后,你就能清晰地看到下面的顏色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