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海位于浙江省臺州市,地處東海之濱,既是擁有千年底蘊的江南名城,也是一座新興旅游城市。在這里,你不僅能夠享受“中國宜居城市”的山明水秀,體驗“小鄒魯”的深厚文化氣息,也能享受經濟飛速發展帶來的舒適和便利。
品味一座古城
來到一座古城,你可以游覽其風景名勝,瞻仰歷史遺留下的杰作;或者彳亍于一條古街,尋覓散落在角角落落的古老痕跡;而當地的特色美食,亦能給你來自味蕾的體驗。一方水土成就一方美食,沒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精雕細琢,濃郁的民間風味反而能讓人更為細致地感受到這座古城厚重又親切的氣息。時值年關,臨海的風味小吃更能讓你沉浸在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年氛圍中。
糟羹 有咸、甜兩種口味,大年十四家家戶戶必吃此羹。咸羹主要以十多種蔬菜、肉類、海鮮為主,切成顆粒狀,炒半成熟后加米粉漿或淀粉漿制成。甜羹主要以年糕、橘脯、葡萄干、小湯圓等制成。
相傳唐初,當地常遭海盜的搶劫騷擾,守城將軍便命人修筑城墻。年十四那晚,海盜趁百姓鬧元宵之時入侵。將軍一面派兵抵御,一面加緊筑城。入夜,風雪交加,百姓就在一起商量:燒些什么點心去犒勞筑城的士兵呢?有的提議送酒菜去,好讓士兵御寒。但將軍嚴令兵士不許飲酒。有個老漢想出了個兩全之計:用帶糟的新酒當水,調上肉絲、冬筍絲、香菇、油泡、川豆豉等肉菜和面,制成“糟羹”,味美且能御寒。兵士吃了“糟羹”之后渾身是勁,不久就筑好了城墻,守住了小城。從此,當地形成了元宵節前夜吃“糟羹”的習俗,世代沿襲。
食餅筒 就是各色各樣菜品用一張薄面餅卷成桶狀。菜品越多味道越好,如果再加入一些小海鮮,味道就更鮮美了。也可以煎來吃,把兩面煎黃,香脆可口。
有人說,這不就是一個大號春卷嗎?其實這“薄面餅”十分講究,是將小麥粉加水調成膠糊狀,這個過程叫“打漿”。這是一個技術活——水太多,成粉糊;水太少,粉漿太稠,費粉又“厚皮”;力氣和功夫少下,粉漿不韌,粉皮要碎。所以,既要舍得花時間和力氣,也要能掌握小麥粉和水的比例,最后要使筷子插在粉漿中直立不倒,才算成功。然后,在粉漿上緩緩加入適量的水,以剛好淹沒粉漿為限,謂之“養漿”。過一二個小時,就可用此粉漿來攤薄面餅了。
一般來說,500克麥粉可攤薄面餅12~16張。內餡的品種和粗精程度全由各家經濟條件和飲食喜好、飲食習慣、季節不同而定。一般有肉絲、綠豆芽、豆面、蒿菜、雞蛋絲、豆腐干、韭菜、青蠶豆、黃鱔絲、芹菜、海帶、芋頭、蘿卜絲、豆腐干、黑木耳等,以上述食材為原料,燒好七八種,有時十多種菜,放在桌上,由吃的人自由選擇(有自助意味),用薄面餅將它們包裹起來,就是“食餅筒”了。
蛋清羊尾 是臨海唯一列入《中國菜譜》的特色名菜。以菜油、雞蛋清、豬油、豆沙和少許麥粉為原料,先在蛋清中加入麥粉,用筷子不停地攪拌,直至用一根筷子插在其中而不倒下;再將預先制好的以豬網油包裹的豆沙丸子放進沸菜油里炸,丸子頃刻間變得胖乎乎、油黃黃的,待到三分微黃,便可撈起裝盆,灑上白糖,就可上桌食用。色、香、味俱佳,油而不膩,甜而不膩。
壘圓 冬至日,家家戶戶都吃“壘圓”。這是一種用糯米粉做成盅口大小的團子,煮熟后放在豆黃粉里拌滾——這個過程,臨海方言叫“壘”,故名“壘圓”。豆黃粉是用黃豆炒熟后磨成粉,拌進紅糖而成。壘圓糯軟香甜,配上魚肉等大菜,自然吃得又飽又有味。冬至是年終一個重要節氣,壘圓是取圓圓潤潤、團圓之意。
筍餅 將麥粉和水調成糊狀,舀一小勺粉糊倒入只有酒盅大小的鐵皮模具,放進油鍋里炸。稍黃,再放進筍餡(以筍粒為主,摻入蘿卜粒和肉末),再復上一點粉糊,在油鍋的高溫下,面上的粉糊立刻就被炸熟。此時,把成形的筍餅倒出來,在油鍋里“回一回”,立即撩上來,放在鐵絲網架上一邊待涼,一邊等顧客來購買。此時的筍餅,色澤嫩黃,皮薄松脆,內餡鮮甜,油香撲鼻。
麥蝦 是臨海最具特色的風味小吃之一。舊時的“麥蝦”是臨海窮苦人家的主食,如今搭配以豐富美味的食材,如青菜、蘿卜、香菇、筍絲、牛(豬)肉絲,乃至鮮蝦、蟶或蛤蜊等海鮮,加水燒開后,再用菜刀將事先調好的粉漿順著盛器沿口一刀一刀地“刮”下鍋。其味鮮美,其香醇厚,其色誘人,入鍋后的粉漿形狀如蝦,故名“麥蝦”。
風景名勝
江南長城(臨海臺州府古城墻) 古城墻始建于晉,擴建于唐,在明朝名將戚繼光的改進下得以完善,被稱為北京八達嶺等處長城的“示范”和“藍本”。現存城墻長約5 000米,沿江而起,依山而筑,氣勢軒昂,雄偉秀麗,尤以西北部北固山一段最為險峻。依山就勢,建于危崖之巔,飛舞盤旋,敵臺林立,雉堞連云,城樓高峙,人稱之為“江南八達嶺”。城墻兩側,古木參天,常年蒼翠,城墻掩映在青綠叢中,更增添了一分靈秀。
桃江十三渚 位于臨海市桃渚鎮。渚,意為“水中的陸地”,因桃江將田畦割裂包圍成大小不一、形狀迥異的十三個渚而得名。桃江十三渚集渚上田園風光、火山遺跡等資源于一體,峰巖怪石、洞天林立,被文天祥贊譽為“海上仙子國”。
桃江十三渚水碧田綠,赤山黛影,渚上風光隨季節農作物更換呈五彩交替,有著“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優美田園風光。
東湖 東湖風景區位于臨海古城東側,北接江南長城攬勝門,南連崇和廣場,占地280多畝。東湖碧波蕩漾,亭臺樓榭四立,中懸洲渚,堤隔橋連,九曲欄橋,湖山輝映,春花秋月,芳香四溢,是游覽臨海的必去之地。位于中區駱臨海祠和高達20多米的四檐樵云閣,登樓可眺望東湖全景;東南區新辟依水山莊,沿湖建有近百間廊亭和隔窗雙廊,窗格造型別致,無一類同;北湖東部建造假山,四周及屏障石取自海濱,取名“海礁苑”,恰如其分。各景點外觀各有差異,游覽時有移步換景之妙。
紫陽古街 得名于道教南宗始祖紫陽真人張伯端。全長1 080米,寬4~5米,為南北走向,貫穿古城區,是目前國內最長、保存較為完整的一條歷史古街區。
紫陽古街歷代出過張伯端、陳涵輝、王觀瀾、郭鳳韶等名人名居,記載著臨海歷史發展的興衰。慢慢看,慢慢品味著,就會品出“古建筑、古石板路、古商店,古跡名勝,古民俗風情”的“五古”之味。
臨海旅游指南
景點信息:
江南長城 票價:65元,1.2~1.5米兒童半票,1.2米以下兒童免票;開放時間6:00~17:00;
桃江十三渚 票價:40元,1.2~1.4米兒童半票,1.2米以下兒童免票;開放時間:8:00~17:00;
住宿:
目前,臨海市擁有13家涉外賓館,其中按五星級標準建設的酒店1家,四星級酒店3家。
華僑大酒店 臨海市臨海大道1號;
遠洲國際大酒店 臨海市崇和路238號;
臺州賓館 臨海市回浦路92號;
東方明珠大酒店 臨海市錢暄路2號
長城賓館 臨海市東門后街12號。
交通:
自駕:甬臺溫高速公路、臺金高速公路;
火車:上海虹橋-臨海,票價135元;
汽車:上海太平洋長途客運站-臨海,票價138元;上海南站長途客運站-臨海,票價12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