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核泄漏后,人們聽到“輻射”這個詞就很恐慌,“防輻射產品”銷量大增。直至今日,防輻射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有白酒行業宣傳資料宣稱“看電視時喝一杯白酒,可以防輻射”。這種方法真的有效嗎?
都市傳說與曲解文獻
搜索“喝白酒防輻射”的說法,最多的結果指向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中的一個傳說:一位叫戈巴琴科的傷者被送到醫院,喝了500克純酒精,后來有七八個傷員死了,而他卻活了下來。且不追究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在這個例子中,“七八個最危險的傷員當天就送到莫斯科”,而“戈巴琴科是次日被送到莫斯科的”,也就是說他本來就不是處于最危險的狀態,跟那幾位死者并沒有可比性。真要抬扛的話,要是他不喝那些酒精,沒準還好得快一些呢!
一些裝模作樣宣稱“國外科學家證明”的說法,則是曲解文獻。有一些研究者探索白藜蘆醇對輻射的抵抗作用。在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中,也確實有一些“有效”的結果,但是這些結果距離“對人有用還很遙遠”。美國密蘇里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白藜蘆醇對于腫瘤的化療可能有一定幫助,但是所需要的劑量大到安全性難以保證。更關鍵的是,白藜蘆醇在紅葡萄酒中比較多,即使是白葡萄酒中含量也很有限。而媒體卻把它說成了“廣泛存在于酒中”,于是做出了“喝白酒防輻射”的結論。
“食物防輻射”都不靠譜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能找到許多“防輻射食譜”。一般來說,國外的“防輻射食物”比較廣泛,如礦物質、抗氧化劑、綠色蔬菜、發酵食品、膳食纖維、海生植物、必需脂肪酸等。這些食物基本上就是通常所說的“健康食品”,不管能否防輻射,作為均衡飲食的一部分都是值得推薦的。
而中文版的“防輻射食物”通常就比較具體,比如螺旋藻、蜂王漿、花粉之類。這大概也符合中國人的消費觀念——“防輻射”這么重要的功能,怎么也得是那些“高檔”的東西效果才好;而既然這些東西這么“高檔”了,那總是“沒準能夠”防一下輻射。
在健康領域,食品成分降低“輻射”對于身體損傷的研究還真是不少,如維生素C、維生素E、胡蘿卜素、植物中的多酚化合物甚至多糖等,有一些初步的動物實驗,顯示“可能有作用”。它們本來就是人體需要的常規營養成分。
電視輻射不用防
其實,電視輻射根本沒有必要去“防”。
我們通常說的“輻射”,是“電磁輻射”的簡稱。它有不同的波長,波長越短,危害越大。X光、伽瑪射線等“電離輻射”,波長短、能量高,能夠破環生物體的DNA,從而導致癌癥等后果。電視等電器產生的輻射主要是“非電離輻射”,對生物體的影響很小。
美國的評估結果是,合格的電視機輻射出的能量很小。一個人看一年電視,接收的輻射大概是1 毫雷姆。為了理解這個量的大小,我們可以看看人體從其他途徑接收到的輻射量:每天抽半盒煙,一年是18毫雷姆;吃一年的飯菜,接收40毫雷姆;住一年磚石混凝土房子接收7毫雷姆;而整個一年中,一個活在地球上的人,大約接收360毫雷姆。
現在,電視機的主流產品是液晶電視,沒有顯像管,也不放出X光。即使也有一些“非電離輻射”,對人體的影響也完全不足為慮。
喝酒,不防輻射反傷身
喝酒的危害大家已經很熟悉。哪怕是沒有喝醉,喝酒之后人體的反應能力和對身體的控制能力也會下降,大量事故由此產生。長期大量飲酒,對肝臟、心臟的傷害已經有充分的證據。
對于“適量飲酒有利心血管健康”這個說法并沒有充分的科學證據證實,權威的健康機構也并不推薦通過喝酒來“保護心血管”,而只是說“適量飲酒可以接受”。至于什么是“適量”,一般的推薦是男性每天不超過28克酒精,女性不超過14克。對于50度的白酒,28克酒精相當于50毫升多一點。“喝杯白酒來防電視輻射”,實在是個坑爹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