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發現的頁巖碳氫化合物儲藏豐富,地域分布廣泛,因此有必要發展同樣龐大且分布廣泛的基礎設施體系。美國需要新的深水港口、四通八達的管道網絡、升級換代的貨運鐵路系統以及天然氣液化設施,從而能夠將這些能源資源輸送給市場。然而,頁巖基礎設施的發展在全國和地方都引發了辯論,辯論圍繞資源開發固有的環境、經濟以及其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展開。
美國天然氣和石油業的增長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范圍上都是巨大的。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預測表明,到2020年,美國石油產量將超過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天然氣產量很可能比石油還高。美國頁巖層蘊藏著2000萬億至2500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使美國成為全球天然氣儲藏最多的國家之一。大規模儲藏氣田分布在美國廣袤的土地上,涵蓋賓夕法尼亞州、俄亥俄州、南達科他州、北達科他州、得克薩斯州和加利福尼亞州。
盡管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為當地社會帶來了相對明顯的經濟效益,但同時也帶來環境上的挑戰。水力壓裂法(hydraulic fracturing)是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繁榮背后的新型技術。該技術需要向地下深處的頁巖層注入大量的水。被稱為“fracking”的過程不僅會造成供水短缺的壓力加大,還產生了大量的殘余廢水。所謂的“采出水”包含大量的鹽、石油,有時還有重金屬。
而當地社會主要擔憂如何合理解決“采出水”的封閉、儲藏和處理等問題,這些擔憂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人們抵制天然氣和石油開采。地方上還對為方便運輸這些碳氫化合物而建設的諸多基礎設施顧慮重重。最近加拿大列車脫軌以及阿肯色州管道破裂事故,都發生在作為天然氣和石油供應鏈中的關鍵交通樞紐,成為對城鎮和都市構成風險的例證。
從國家層面來說,天然氣和石油的生產與消費所產生的“碳足跡”促使自由派政界人士和環保組織反對推廣“fracking”技術。此外,能源行業中的許多人也對天然氣產量增加所造成的環境問題感到痛心。低成本的天然氣降低了煤炭需求,從而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整體排放量。然而,人們擔心,天然氣將取代或妨礙對風能或太陽能等綠色技術的投資,長期而言將導致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
盡管能源產量增加對環境的影響褒貶不一,但它帶來了明顯的經濟利益。天然氣和石油產量大幅增加已經直接令美國受益,它降低了能源成本和前體化學品價格,推動了新公司發展并創造了就業。雖然就業崗位有許多直接與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相關,但對地方上的影響更大,推動了先前經濟疲弱地區的大幅增長。
賓夕法尼亞州西部的農民最近將土地租賃給了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收入增加的農民于是想購入更多的皮卡卡車,結果在當地汽車經銷商中造成供不應求的局面。隨著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高管們為新港口選址,美國西北部早已廢棄的工業城出現了大量的美食餐廳和精品酒店。北達科他州鄉村地區的居住需求推動房價上漲至史無前例的水平,并在先前的不毛之地掀起建筑熱潮。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估計,總的來說,這些直接和間接的經濟影響將讓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加3800億美元至6900億美元,創造多達170萬個就業機會。市民以及代表他們的政客們對其中的巨大機遇完全清楚。然而,多個長期的經濟問題依然未能得到解決,尤其是在貿易領域。
從許多方面來看,美國并沒有為頁巖氣革命做好準備。幾十年來,政策走向和戰略焦慮使美國能源貿易赤字持續攀升。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政界經常說的一句口頭禪是“實現石油自給自足”,現在他們終于有望到2020年把它變成現實。屆時,美國甚至有可能成為石油和天然氣凈出口國。這種突然逆轉對出口和基礎設施將帶來很大影響。

美國大部分的石油和天然氣基礎設施適用于進口而非出口。遺憾的是,進口天然氣和石油所需的設施與出口所需的設施大不相同。這個問題在天然氣行業表現得尤為突出—將現有的天然氣進口設施轉變為出口設施可能需要很多年時間,耗資數十億美元。其他基礎設施資產的建設也需要付出極大代價,而且需要很長的交付時間。石油和天然氣管道每英里的建設費用可能高達數百萬美元,而且需要繁瑣的申請程序,Keystone管道建設一再拖延就是個例證。
盡管建設新設施成本高昂,而且非常復雜,但美國能源部現仍在審查擬新建的26個能源出口設施申請。盡管其中許多設施是針對美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但天然氣和石油生產商仍然針對利潤豐厚的海外市場建造了很多出口設施。歐洲有意降低對俄羅斯天然氣管道的依賴,以及日本對液化天然氣的長期依賴等因素都導致許多美國公司將海外出口作為重點。此外,相關方之間的貿易機會很可能推升天然氣價格—目前天然氣價格低廉,足以讓美國降低對天然氣開采的投資。
圍繞能源出口對經濟的長期影響一直存在爭議。能源價格下降和前體化學品成本較低往往被認為是最近美國制造業部門增長的推動因素。按照美國能源信息署當前保守的出口增長預期,到2035年,終端用戶的天然氣價格將上漲3%-9%,電價將上漲1%-3%。國際市場上交易的天然氣和石油價格上漲前景是許多能源密集型行業和價格敏感用戶的主要擔憂,后者目前正大力游說,阻止通過建設出口設施的申請。
環境、經濟和出口擔憂之間的博弈將決定美國能源未來的最終道路。如果環境方面的擔憂占據上風,美國將縮減產量并限制國際貿易。如果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推動了政策對話,產量就會增加,出口將會繁榮。制造商和消費者樂見兩者結合—產量增加和出口減少。這些利益群體誰都不太可能取得成功。
然而,美國必須進一步實施兩大舉措。
首先,美國應該對“采出水”和管道安全加大監管和核查力度。目前關于這方面的監管法規已經過時,而且政出多門,未能考慮到美國能源產量已達到新的規模。盡管能源行業可能會提出抗議,但政府明確提出保護,很可能會緩解民眾的不安,增強公眾信任并減少地方抵制,從而有利于該行業的長期發展。
其次,美國聯邦政府必須在能源出口方面保持堅定立場。政府有必要采取漸進而謹慎的方式,一方面降低國內能源成本,另一方面在國際貿易豐厚利潤的刺激下繼續推動天然氣田的開發。然而,當前美國并未出臺任何針對能源貿易的政策,這增加了市場上的不確定性并減緩了基礎設施開發。美國能源部停止安撫各利益方并非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美國必須制定并發布一個正式的能源出口計劃。
建設能源基礎設施將鞏固美國頁巖氣革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源,因此需要確切穩定的政策和審慎的監管機制。美國必須行動起來,針對環境、經濟和出口三種要素來激發經濟潛力,并控制好頁巖氣這筆“意外之財”帶來的環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