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歷史文化名城襄陽,擁有十分豐富多元的景觀資源與文化遺產資源,如何充分合理的利用好這些景觀資源和文物資源,開發襄陽地域特色文化產品和文化產業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襄陽;景觀資源;文物遺產資源;文化產業
位居中華腹地、扼守漢水中游的襄陽,是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西北區域中心城市、“襄十隨”城市群中心城市、漢江流域核心城市。襄陽距今已有三千年左右的建城歷史,有著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魅力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文明城市、中國三國文化之鄉、中國書法名城、中國紅嘴相思鳥之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稱號。襄陽素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地理條件優越、交通便捷發達,自古就是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穿境而過,孕育了源遠流長的漢水文化、古城文化、三國文化、唐宋文化、宗教文化、書院文化、商貿文化等等,各種文化兼容并蓄,形成了輝煌燦爛的襄陽文化。
襄陽擁有著豐富多元的文化資源、歷史資源、人文與自然景觀資源等,但文化產業的發展卻相對非常滯后,這與“歷史文化名城”的稱號以及“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是極不相稱的。在交通異常便利、信息高度發達的當今社會,文化的競爭力已不僅僅表現為對文化資源、自然資源和藝術種類等固有資源的占有,而更體現在對資源的開發能力、開發程度、開發速度以及市場運作能力等等很多方面的發展水平。目前,襄陽地域文化資源還未能得到很好的開發和利用,文化產業嚴重短板,如何將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形成襄陽獨具特色的文化產業,這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1襄陽景觀資源的概況
襄陽市(原襄樊市)早在1986年被國務院評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著6000年左右的文明史(雕龍碑遺址文化)和3000年左右的建城史,境內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都無比豐富,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點達七百多處。襄陽地區自然文化景觀資源主要有:谷城南河小山峽、南漳龍王峽漂流、棗陽唐梓山風景區、棗陽白竹園寺森林公園、黃家灣、保康溫泉、南漳抱璞巖、保康官山森林公園、南漳金牛洞景區、保康九路寨、九天娘娘洞、龐居洞、棗陽青龍山熊河風景區、保康五道峽風景區、南漳香水河、谷城薤山、保康野花谷、魚梁洲等等。
襄陽地區歷史人文景觀資源主要有:襄陽古城墻、城樓、護城河、漢水碼頭、樊城城墻遺址、北門、北街、昭明臺、仲宣樓、夫人城、襄陽縣學宮大成殿、慶元己未摩崖題刻、李曾伯記功銘摩崖、鐵佛寺、襄陽譙樓、襄陽王府、綠影壁、襄陽碼頭、水星臺、荊州街、古隆中、習家池、鄧城、米公祠、龐公祠、鹿門寺、孟浩然故里、廣德寺、多寶佛塔、鳳林禪寺、真武山道觀、峴山、馬躍檀溪處、老龍堤、臥佛寺、虎皮井、延慶寺、峴石寺、劉秀洞、蠻王洞、谷隱寺、南漳水鏡莊、玉印巖、徐庶祠、張公祠、棗陽白水寺、茨河承恩寺、谷城三神殿、老河口太山寺、棗陽市重山寺、保康亢家巖觀音寺、襄城南街清真寺、樊城友誼街清真寺、樊城基督教福音堂、樊城定中街天主堂、谷城沈埡灣天主堂、老河口仁義街天主堂、老河口袁沖天主堂、老河口修女院、定中門、屏襄門、公館門碼頭、樊城碼頭、馬忠記花行、樊城陳老巷歷史街區、山陜會館、撫州會館、黃州會館、小江西會館、中州會館、江蘇會館、宋家魚鋪、“民不能忘”石刻、“漢陽”石刻、老河口光化黌學、石鼓山石刻革命標語、保康明代蘇公泉井、南漳板橋古民居、谷城老街古建筑群、南漳古山寨群等等;另外,還有紅色旅游景觀資源如:羊祜山烈士塔、峪山鎮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市區蕭楚女執教處,中共襄樊特支舊址、中共鄂西北省委舊址、人民解放軍攻克襄陽登城突破口和活捉康澤舊址、谷城縣有楊洪勝(辛亥武昌首義三杰之一)烈士墓等等;其他觀光旅游點還有:鳳凰溫泉、錦繡園、諸葛亮廣場、湯池峽溫泉、唐城影視基地等等,旅游景觀資源不勝枚舉。
2襄陽文物遺產資源的概況
襄陽歷代乃兵家必爭、文人墨客云集之地,因此,襄陽地區的考古遺址資源、歷史文物資源也十分豐富,地面地下文物眾多,出土和擁有大量古代遺址和無數珍貴文物遺產。
襄陽古城建城歷史雖有三千年左右,但襄陽地區早在五、六千年以前就有人類在此定居、生活并創造文明了。棗陽雕龍碑遺址是1957年湖北省文物普查時發現的,位于襄陽市棗陽鹿頭鎮北三公里的武莊村,現存遺址總面積約五萬平方米。其年代距今約為6200年至5000年,是中國長江與黃河流域交匯帶保存較好的新石器時代氏族聚落遺址。1990年至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湖北隊先后對該遺址進行了五次發掘。在已發掘的1500平方米范圍內,出土了多間大型房屋建筑、灰坑、土坑墓和甕棺葬、祭祀坑,以及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文化遺存。襄陽地區目前已發掘的古代遺址主要有:余崗九冢古墓群、鄧城遺址、樊城城墻遺址、戰國長城遺跡、朝陽城遺址、襄陽楚王城遺址、三步兩道橋遺址、棗陽雕龍碑遺址、九連墩古墓群、墓子崗遺址、毛狗洞遺址、跑馬道遺址 、翟家古城遺址、霸王墳古墓群、五座墳古墓群、宜城楚皇城城址、小胡崗遺址等等,除了這些遺址之外,襄陽地區其他古代遺址還有很多,這里不一一而足了。襄陽目前的博物館館藏文物資源也非常豐富,現保存文物幾萬件,文物種類豐富,類別齊全,有青銅器、玉石器、陶瓷器、漆木器、古字畫、古籍石刻等等。有文物專家介紹:“唐代名家吳道子畫的孔子像、唐代詩人王維畫的孟浩然像石刻等都堪稱國寶”。青銅器物數量也居全省同類城市之首,這些豐富的文物遺產是襄陽地區現已發現的幾千年的藝術精華和歷史瑰寶。
3襄陽景觀資源與文物遺產資源的開發思路
游客們到一個地方旅游都希望看到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景觀,希望享受到其他地方都沒有的旅游體驗和美景感受。雖然襄陽市的旅游景點有七百多處,但大多景觀雷同,缺少地域特色與個性規劃,像襄陽古城墻、護城河、古隆中風景區、南河小山峽等等這些既具有景觀獨特性又有深厚歷史人文底蘊的景點,卻沒有得到很好的宣傳以及深層次、高檔次的開發規劃。目前全市旅游景觀類型比較單一、乏味,且很容易被替代。就拿開發較早、名氣相對比較大的古隆中風景區來說,去過的游客都感覺景區內景點較少,觀賞內容不太豐富,平淡無奇,游人往往感覺“沒看很向往,看了很失望”,山體本身并不高,一個多小時就能逛完,而且幾十年都沒有多少變化,跟省內其他城市旅游業得快速發展相比,還存在比較大的差距。襄陽市整體旅游品位和檔次都還不太高,缺乏創新點和地方特色,相關配套旅游產品很少,即使有也比較單一、低檔、過時;旅游文化產業缺乏科學、統一的規劃,各景點之間缺少相互聯系,沒有形成一定的產業鏈條和規模效應;另外營銷宣傳不足,政府扶持力度不夠,品牌效應不強。襄陽是歷史文化名城、三國文化之鄉,但是在旅游景觀開發過程中古城文化、漢水文化、荊楚文化、三國文化、書院文化、宗教文化、會館商貿文化等等多元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景觀資源都并沒有被充分地利用起來。除此之外,襄陽還有很多地域特色的旅游資源沒能得到充分有效的挖掘與開發,而現已開發的一些景點由于缺乏強有力的規劃和營銷策略,開發層次不深、檔次不高,宣傳力度不夠、名氣不大,無法形成規模與品牌效應。
目前,襄陽景觀資源開發應加快整合各類旅游景觀資源、研發相關旅游文化產品、開拓旅游文化產業和市場。應充分利用襄陽歷史文化名城的優勢,把握襄陽地域景觀特色和文化資源脈絡,整合襄陽地區各縣市內部及相互之間的景觀資源,把跨景區同類型的、文化內涵相似的旅游景觀資源進行統一設計規劃,組織安排、制訂出合理可行的景區線路規劃和觀光游覽流程,進行整體開發和統一包裝宣傳營銷。圍繞襄陽文化、古城池文化、漢水碼頭文化、三國文化、楚漢唐宋文化、宗教文化、會館商貿文化、紅色旅游、荊山生態、古寨民居等主題,在全襄陽地區恢復、整合、規劃、打造一批以襄陽城、護城河、樊城、漢江、荊楚、三國、仿古、宗教、紅色、生態等為內容的精品景觀旅游路線和品牌。襄陽旅游資源整合與品牌打造,要注重把旅游休閑與地方文化相結合,在旅游項目和旅游產品開發中注入更多襄陽地域文化元素和內涵,充分發揮其獨特性和趣味性,提升襄陽景觀旅游的文化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時還應開發規劃一些具有襄陽地方資源特色的旅游購物街區和旅游娛樂片區。大力扶持文化產品生產企業,充分利用本地高校藝術設計等專業創意人才資源,研發一批體現襄陽地域文化內涵和美學風格特色的旅游紀念品,形成具有高附加值的、工藝精湛、品味高雅、特色鮮明的襄陽旅游文化商品。如開發三國文化系列、襄陽文物復制品系列、襄陽書畫古玩系列、襄陽奇石文化系列、老河口木版年畫等旅游藝術品和工藝品。開發襄陽特色系列農副產品、旅游食品,如谷城、保康、南漳等地特產山珍野味系列旅游食品等。
對襄陽地區文物遺產資源的開發思路和主要對策是:整合襄陽地區遺址文物資源,開發建設遺址公園和遺址博物館等,服務地方旅游經濟。如開發有著五六千年歷史的棗陽雕龍碑史前古文化遺址,開發有3000多年歷史的西周鄧城遺址、宜城楚皇城、南漳楚寨群、棗陽九連墩等楚文化遺址,還有2800多年歷史的樊城、襄陽古城遺址等等。另外還應積極開發博物館館藏文物資源,充分發揮其社會功能和對公民教育和熏陶作用,提升本地文化品位;依托本地區文物資源,面向游客開發相關文化產品和旅游紀念品。如開發代表襄陽特色的荊楚文化、古城文化、三國文化、青銅器、漆器、瓷器、書畫文化等旅游文化產品和紀念品等。
參考文獻:
[1] 潘世東.漢水文化論綱[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棗陽雕龍碑[M].科學出版社,2006.
[3] 武清海.荊楚文化與遺產保護[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4] 王德剛,何佳梅.旅游資源開發與利用[M].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馬佳(1973—),女,湖北襄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