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運動員賽前心理訓練是籃球運動員必備的專業素質之一,它的作用在于挖掘心理潛力、發揮心理優勢,使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技術水平和心理水平在比賽中達到最佳競技狀態,只有這樣,運動員才能臨陣不慌,在激烈的角逐中獲得主動。籃球運動員賽前的心理訓練是一個教育過程,應遵循自覺自愿、重視個體差異、持之以恒的原則.賽前心理訓練是有目的、有意識地對籃球運動員的賽前心理和個性心理特征施加影響的過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籃球運動員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狀態,進而調節和控制自己的運動行為的過程.
1 籃球運動員賽前開展心理訓練的要點
1.1 明確比賽任務、端正比賽動機
籃球運動員只有明確比賽任務,才會增強責任感,動員自己的一切力量投身到比賽中去。反之,隊員對比賽任務不明確,缺乏應有的責任感,便會信心不足,斗志不強,遇到困難畏縮害怕,技術不能充分發揮。任何一項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引起的并有一定的目的。動機是進行活動的心理動因。在實踐中,運動員參加比賽的動機常常是多種多樣的,同時也可能有多個動機。往往在剛接到比賽任務時,大多是直接動機并帶有不同成分的個人動機。落實比賽動機,就是要提高運動員的認識,要善于引導、教育、幫助運動員從直接動機逐步發展為間接動機,要教育他們樹立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榮譽感,把參加比賽與集體的榮譽、祖國的榮譽緊密聯系起來。只有在認識提高的前提下,才能表現為自覺的行動。因此,在參加重大比賽之前都要思想動員,使運動員明確比賽目的、任務,端正參加比賽的動機,然后根據本隊以及每個人的實際情況科學地進行分析,提出具體任務和措施,讓運動員做好技術、戰術、體力及心理上的各種準備。只有做好了這些工作,運動員才能在比賽中保持穩定的情緒,才有可能表現出驚人的毅力,頑強的斗志,去克服種種困難,取得優異的成績。所以賽前開好動員會,組織好討論會、分析會以及個別談心,進行深入細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幫助、教育運動員提高認識、明確比賽任務等等都是心理訓練的重要內容。
1.2 樹立必勝的信心
信心是運動員潛力得以發揮的重要因素,因為信心是一種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預料一定能夠實現的心理狀態。有信心能使心理活動過程積極起來,堅持下去,并富有創造性,從而激勵運動員勇敢而頑強地進行戰斗。無信心,則會導致心理活動過程混亂,影響技術實力的發揮,從而招致比賽的失敗。在分析一個運動員的自信心狀況時,應考慮到運動員的個性特征與年齡特點。如有的運動員好過高地估計自己,過低估計對方。對這類運動員,在賽前要幫助他們多分析一些困難因素。而有的運動員對自己估計不足,沒有取勝的信心。對這類運動員要多鼓勵,讓他們充分看到自己的有利條件,幫助樹立必勝信念。信心是提高運動員能力的條件之一,是發揮技術、戰術的重要條件之一。那么如何幫助運動員培養信心呢?一般可采用下列方法:
1.3 保持良好的情緒
在比賽前,我們常看到有的籃球運動員沒情緒,而有的籃球運動員情緒高漲,賽前不同的 情緒會影響比賽中水平的發揮。情緒是人對客觀現實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的體驗。在比賽中,運動員的身心總處于一定程度的緊張狀態,與這種緊張狀態相適應的情緒體驗也總是表現得鮮明、強烈、變化多樣。例如:在比賽中連連得分,情緒就高漲,連連失誤,情緒馬上低落。在比賽中,運動員情緒的好壞,可直接影響比賽的進程。在實踐中,我們常常看到有的選手賽前過分激動、興奮性過高:有的則比較淡漠:運動員情緒飽滿,精力充沛,對勝利充滿信心,大腦皮質就處于良性興奮狀態。帶著這種情緒參加比賽,無疑會發揮出較高的水平。因此,加強賽前心理訓練,針對運動員的實際情況,采取一些專門措施來進行調整、穩定,使全隊保持良好的情緒,對取得比賽的勝利具有重要意義。
2 籃球運動員比賽前的心理控制
2.1 籃球運動員賽前的心理控制
由于籃球運動員每個人的動機、能力、性格、氣質的不同,賽前心理一般會出現以下四種類型:第一種是對比賽任務清楚的理解,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有全力以赴參加比賽和求勝的愿望。第二種是對比賽持消極態度,沒有求戰意愿,表現為情緒低落,不愿把心理活動集中在賽事上,動作遲緩、精神不振。第三種是對比賽沒有把握,教練隊員怎么講,場上不一定是那樣,只管自己打好,多表現,別人講的聽不進去。第四種是賽前盲目自信,懷有僥幸心理。這四種類型是賽前不良的心理狀態,對運動員能力的發揮起著不良的影響。總的來說,消極因素的干擾是運動員產生不良心理狀態的主要因素。賽前訓練安排不當也會影響運動員對比賽的愿望。例如:賽前強度太低,運動員能力無法調動起來,就會對比賽失去興趣;賽前強度太大,又會產生疲勞或損傷,造成運動員能力下降,使運動員失去對比賽的信心。
賽前目標訂得太低會減弱參賽隊員的動機,太高又會減弱運動員參賽情感。因此,賽前訓練與比賽一定要深思熟慮,周密細致地安排運動員賽前的一切活動,引導他們進入最佳競技狀態。由此可見,在制定計劃和要求時,必須考慮運動員身體狀況及心理變化。
2.2 籃球比賽中的心理控制
在籃球比賽過程中,運動員應自始至終聚精會神地打好球,注意貫徹賽前制定的戰術方案。籃球比賽進行到一定的時候,運動員都不同程度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心率急增、動作不協調及動作減慢等現象,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極點\"。如果依靠意志力,適當調整動作節奏,堅持下去,不久這些現象就會消失;如果此時喪失意志力,就會一蹶不振,敗下陣來。因此,運動員在\"極點''出現時,一定要有頑強的意志品質,勇于戰勝困難、戰勝自我。
2.3 籃球比賽后的心理調整訓練
籃球運動員在比賽中產生的身心興奮和緊張狀態,在比賽結束后還會繼續殘存一段時間。如何從緊張的比賽氣氛中解脫出來,是賽后訓練的一個重要內容。比賽結束后,運動員不要馬上停止,要放松放松,與對手相互問候,向觀眾致意。這樣,運動員可以在一種輕松、舒暢的環境中使機體從疲勞狀態中逐漸恢復到安靜狀態。同時,可以向對手顯示\"我還有潛力\",讓對手在心理上也徹底認輸,由此還能培養運動員的自信心,為今后的比賽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在世界大賽中,許多運動員獲勝后高舉國旗繞場慢跑,就是自信心的一種表現。賽后有意識地進行一些心情舒暢的活動,例如:聽聽音樂,結伴游覽一下風景名勝,與同伴交流一下比賽的感想等。這不僅對消除身體疲勞、促進機能恢復有積極作用,而且對緩和比賽帶來的壓抑感、減輕心理負荷、消除心理障礙都有積極的作用。分析比賽情況、總結經驗、找出問題、針對問題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也是賽后心理訓練的一個重要內容。這樣不斷完善訓練過程,協助運動員加強自我認識,不斷提高心理素質。
結論:賽前心理訓練是有目的、有意識地對籃球運動員的賽前心理和個性心理特征施加影響的過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籃球運動員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狀態,進而調節和控制自己的運動行為的過程。其目的就是培養籃球運動員適應籃球項目要求的各種心理品質和個性心理特征,克服賽前出現的各種心理障礙,有效地激發籃球運動員從事訓練和比賽的良好動機,提高籃球運動員自我動員、自我調節、自我控制、集中注意力和防止各種干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