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有個性化的語文教學才能打動學生的心靈,才能啟發學生的智慧,才能真正完成語文教學的任務。個性化的語文教學來自有個性的語文教師。語文教師的個性包括:第一是對語言文字的獨特感覺,第二是對人生的獨特感悟,第三是語文方面的特長。培養語文教師的教學個性, ⑴ 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⑵ 需要具備良好的個性品質; ⑶ 需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 ⑷ 需要不斷的自我反思; ⑸ 需要脫離傳統的教學模式,敢于創新。
【關鍵詞】個性化 語文教學 語文教師
最近聽了幾堂語文公開課,都是各個學校選出來的優秀教師,看得出來也都是作了充分的準備的,所以課上得很周正,找不到什么漏洞,說不出什么地方不好。但是給人的感覺就好像喝了一碗溫吞水,不解渴,不爽氣,課堂上沉悶得很,學生的反映可以叫做冷漠,我作為聽課老師是沒有留下什么印象的,想來學生也不會有很大的收獲。我邊聽課邊仔細分析,從設計上來說,該有的都有了,有多媒體,有設問,有板書,有背景材料,有課外延伸,老師確實是想了一些辦法的;從技術上來說,各個環節的把握,各種手段的運用,也都還熟練,有些地方還頗見匠心,整個課堂的起承轉合也都還自然,從這些方面來說還是一堂比較好的課。那么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什么地方沒到火候呢?我最后得出的結論是:這是一堂沒有個性的課。沒個性,敗了口味,壞了興致。所以只有有個性的語文老師,才能有有個性的語文課。
語文教學必須要有個性,這是語文教學最重要的要求,也是最一般的要求;沒有個性的語文課很難成為一堂好課。每一個學生是一個世界,都有屬于他自己感覺世界和認知世界;所謂\"語文\"也是一個多層面多角度的存在。這兩個不確定性就決定了語文教學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的,相反,在語文教學中,越是不統一的越是有意義的,越是個性化的越說明學生與語文之間發生著深刻的、流暢的、全面的內在交流。由此可見,個性化是語文教學成功與否的標志之一,是成功的語文教學的必然表現。在實踐中,也只有個性化的語文教學才能打動學生的心靈,才能啟發學生的智慧,才能真正完成語文教學的任務。我們的學生在語文課堂里有一種期待,他們在等待驚喜,他們期待著老師帶給他們一個獨特的世界,一個新發現、新體驗的世界。
那么,這種個性化的語文教學來自何處呢?來自語文教師的個性。有什么樣的語文教師就有什么樣的語文教學,個性化的語文教學來自有個性的語文教師。語文教師的個性既是他個人的一種魅力,又是他的教學素質、教學境界的一種必然要求。語文教師的這種個性包括哪些具體內容呢?
第一是對語言文字的獨特感覺,即獨特的語感。作為一個語文老師,他的語感是他開展語文教學的最重要的前提,也是保證他的教學個性的不可或缺的素質條件。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實現教師語感向學生的轉移,也就是把教師的語感轉化為學生的語感。一個人的語感是很細膩、很敏感的,一個語文老師從自己獨特的語感出發來教語文課,這堂語文課就有了吸引人的地方。我覺得是不是可以這樣說:語文課教什么,就是教語感;語文課怎么教,就是按人對語言文字的感覺教,按語感教。現在有些教師之所以只能照著教參上課,只能人云亦云、照本宣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沒有自己獨特的語感,他本人對課文沒有深切的體驗,沒有真實的震撼。語文教學本來是可以很簡單的,就是讓學生感覺語言文字嘛,其他技術、模式、程序、方法之類的東西,都必須統一在這一點上才有意義,否則就是形式主義。
第二是對人生的獨特感悟。我們對語文教師要有獨特的人生感悟的要求,就不僅是一種思想素質的要求,更是一種語文教師的專業要求。在現實生活中,那些語感力強的人,往往也是精神豐富、內心充實的人;這種獨特的人生感悟,往往體現為語文教師的人生激情,體現為語文教師對生活發自內心的詩意追求。對人生的獨特感悟,指的就是語文教師對生活的這種美學志趣。
第三是語文方面的特長。語文教師的個性,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他在語文方面的特長。有的語文教師,特別擅長朗誦,他的課就是以朗誦為主,有的時候尤其是上文學作品的時候,聽他讀一篇課文,他的教學任務就完成了一半。有的語文教師寫有一筆好字,有些學生就是因為喜歡老師的那一筆好字而喜歡上他的課的。有的老師擅長寫作,他的作文教學就是自己和學生一起寫同題作文,給學生提供示范。有的老師非常喜歡古文,根底很深,上起文言文來如數家珍,輕松自如,把本來很枯燥的古文教得豐腴生動。那些有著某種特長的語文教師,往往把語文課上得很簡單,往往沒有過多的環節,過多的招式,就是直接把學生領到作品面前,和他們一起來感受語文之美,語文之妙。而他們的這些語文特長,正好為學生打開了一扇通向語文之美之妙的通道。
如何培養語文教師的教學個性呢?
個性,似乎每個人都有,每個教師都有。但作為教學個性,又似乎是很多教師所缺少的。語文是最具教學個性的學科,面對古今中外思想璀璨、性情靈動、文采斐然的經典之作,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迥然不同,這源于教師的個性特征及語文功底。如于漪老師的課最突出的風格是:情、趣、美。重情,尚趣,寓美正是她集四十余年教學之精華而形成的教學個性。而培養學生的自學和自我教育能力,又是魏書生老師教學的鮮明特色。可見教師的教學個性就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顯著標志和突出特征。語文教師如果不追求個性化的教學思想和技巧方法,就不可能真正落實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可見,語文教師的個性培養也已成為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任務。那么,語文教師的個性培養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1 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教學個性的確立是一個不斷錘煉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語文教師在達到一定的職業修養,擁有較高的教學技巧的層面上方能實現。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首先立足于本職工作。踏踏實實,多看,多聽、多想,多仿。先看看前輩先賢是如何上課的,仔仔細細地體會他們的教學思想,認認真真琢磨他們上課的一招一式,甚至在自己的課堂上一絲不茍地模仿。待個三年五載,甚至十年八年,自己對先賢前輩的思想經驗已基本領會,對語文教學也已經有了自己的認識和體會,再追求自己的個性,為時不晚。
2 需要具備良好的個性品質。
教師的個性品質即人格,作為育人為主的教師,首先應該具備完善的人格,這也是作為當今一名合格教師的靈魂所在。但是我們清楚地看到,現在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教師的人格缺陷有一定的關系。而教師的人格又直接影響著其教學個性。例如,由于教師的偏執,他會把自己的心得強加于學生,或用教參的答案固定方向,限制學生的自由。由于自卑,他會缺乏對文本質疑的勇氣,習慣于讓學生\"跪著閱讀\"。由于過分功利,他會熱衷于解題的\"操練\",而忽視學生個性的情感體驗。由此反躬自省,能使我們意識到,健全的人格品質也是影響教師教學個性的重要因素。
3 需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融古今中外政治、經濟、文化于一體,相對其他學科而言,語文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其它相關的知識也很重要。蔡元培先生早在20年代就曾提出:\"習文科各門者,不可不兼習理科中的某種。\"這無疑是對語文教師的知識儲備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聯系到我們身邊的課堂,不同的教師授課,其設計思路、方法技術大體一致的情況下,有些教師的課沉悶、乏味,而有些教師的課卻能緊緊地吸引住學生。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大的反差呢?我想究其原因還在于教師的知識底蘊,一位舉手投足浸透著文化芳香的語文教師總是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在這樣的老師課堂上,學生會如沐春風,他們會被深深的吸引著,思維將變得異常生動、活躍,他們會感到語文世界是如此迷人,甚至會因此而燃起了持久閱讀和思考的激情。這不正是個性化的語文課所期待的嗎?因此,語文教師培養教學個性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要做到勤于學習,要廣泛而持久的閱讀、積累甚至大量背誦詩文以豐富自己的知識。
4 需要不斷的自我反思。
反思的真諦就在于教師要敢于懷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多進行教學反思,等于在本來沒有窗的墻上開了一排窗,你可以領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風光。要成為有個性的語文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教學能力,還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更新自己的知識和觀念,在不斷地學習和反思中培養自己的個性,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5 需要脫離傳統的教學模式,敢于創新。
在應試教育下,程序化的教學使一部分教師失去了個性。他們盲目地圍著考試指揮棒轉,長期蜷縮在約定俗成的的講臺上,周而復始地以文教文,機械地搬用別人的教案或讓教學參考書牽著鼻子走。備課時想的只是怎樣把教學內容一古腦兒塞給學生,很少考慮教學的時代性、靈活性、藝術性、創造性,更不去追求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結果使自己的教學趨于平庸。有人說:中學語文教師是帶著鐐銬跳舞,無疑是對語文教師個性缺失的形象描述。因此,目前語文教師要形成自己的個性,必須要敢于突破已有的模式,大膽創新,突出自己的教學風格,樹立自己的教學個性,開拓出一條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得益彰的語文教改之路,這無疑是我們全社會所期待的。
總之,一個成功的語文教師,往往是一個最有個性的教師,唯有如此,才會形成他獨特的教學思想與教學風格,他的語文課才具有持久的魅力。為了成就語文,讓我們都來追求自己的教學個性,做一個有個性的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