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綱,男,1973年3月出生,1998年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士學位。現工作于永昌縣職業中學,中教一級教師。輔導學生參加2007年教育部組織的第四屆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競賽,獲優秀輔導獎;輔導學生參加2009年金昌市和甘肅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優秀輔導員的榮譽稱號。
甘肅永昌縣職業中學 (737200)
【摘要】素質教育,關鍵在于教師的素質。新課程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具有個性特點和獨立性的,應該扭轉以往過于重視接受學習的現象,允許多樣化的學習風格。本文側重于課堂中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增強體育課的吸引力,使體育課成為學生最喜愛參與的一門課程。
【關鍵詞】個性 發展 差異 創新
陽光下、草地上,天真無邪的孩子在盡情地嬉戲;操場上,足球小子在狂蹦中自由揮灑著年少的激情,這是我們多么向往的情景。但是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喜歡上體育課的人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明顯減少。以本學校為例,被調查的高中年級學生喜歡上體育課的只有65%,學生能夠全身心參與的不到50%,特別是部分女同學已出現逃課現象,而初中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和心理的因素,相對來說要高出許多。不少學生在課堂上無精打采,課外活動中卻生龍活虎。也可以說,學校體育造就了不少既無參加體育活動的意識,又無參加體育活動的能力的\"體育合格畢業生\"。難道體育課真的沒有吸引力了嗎?反思其原因,我認為傳統的體育教育教學方法、模式制約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才造成了學生對體育課的厭倦情緒,我們為何不嘗試讓學生個性自由揮灑體育課堂呢?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于體育教育教學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改革,我們廣大體育教師應借此之機,切實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的個性,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課堂是我們實踐的舞臺,怎樣去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我們應該多方面地進行思考和探索。
1 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形成愉悅的課堂氛圍
體育興趣是人們為求積極和優先從事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相互聯系的意向活動,是個性的最直接的體現。大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來自哪里?興趣來自生活體驗.每個學生都有獨立的個性,其表現方式也是呈現多樣化。特別是在體育課中,學生在實踐中容易把生活體驗帶到學習中來,而個性因素往往制約了表現方式。在我任教的高一年級就有一個特別頑皮好動的學生,上課在教室里坐不住,上體育課無集體意識,許多老師對他束手無策。通過幾次接觸,我發現他自尊心特別強、不服輸,在同學面前愛表現等。所以我積極鼓動其參與課堂的管理,讓他負責體育器材配置和回收,轉化其活動興趣,培養為同學服務的意識。在說服教育的同時,說明器材管理這個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老師的重視程度。要勝任這份工作應該在課堂上做其他同學的表率,建立威信。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后,這位同學的組織紀律性和活動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并且把器材管理工作做得有條不紊。綜合上述因素,我建議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與學生建立一種合作與互動的關系,真誠、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盡量滿足絕大多數學生的需求和愛好,使體育課堂成為學生興趣充分展示的舞臺.
其次,要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針對教學內容設置相應的情境。情境教學也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正確人生觀的重要手段。教師選擇內容時應多樣化,從學生心理和生活出發,讓學生放開心扉,融入到老師設置的情境中,激勵學生主動的參加體育活動,并且在實踐中體驗到體育學習帶來的無窮快樂。
2 轉變觀念,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
學生是認識活動的主體,一切教育教學的影響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活動才能為其接受。教師是主導者,組織者,他對整個課堂起調控作用,只有通過教師才能達到信息的交流和溝通 。主體性教學的學生觀是:沒有差生而只存在互相差異的學生。我們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個性發展并非教師依照每個學生的意愿進行針對其個人的教學,學生喜歡什么學什么,而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尊重其主體感受,發揮其主體作用。課堂上必須把學生擺在主體位置上,針對差異啟發引導,獨立探討,獲取知識,從中真正體驗到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把體育學習看成一種既緊張又愉快的活動,從而自覺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體育教育要生活化,教師在教學的應用中也要轉變思想,拋開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從增進學生健康這一目標出發,認真分析教材特點,仔細研究教法,最大限度的適應學生的需要,因材施教,充分展露其個性天賦,鼓勵學生自覺的、主動的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在初中年級用輕物的練習課中,我把用什么器材練習的問題交給了學生,學生對我的問題非常感興趣,最后學生是利用生活中最常見的塑料袋裝報紙替我解決了難題。于是在課上我也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自由想象設計練習,他們覺得長長的塑料袋像尾巴,總結提煉出了不同形式的抓尾巴游戲;看報紙裝進塑料袋像炸藥包,與我交流后完成了最感興趣的戰斗游戲。我不得不嘆服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妙用。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所追求的個性發展是放在整體教學的角度上,以學生整體發展為導向,以整體活動促進個性發展,并不是偏激地由學生隨意放縱,進行\"放羊式\"教學。一個優秀的體育教師應該表現在對學生差異的充分認識上,對教學目標的充分理解上,對客體價值的充分發掘上,對教學方法的充分運用上,而不是利用教學舞臺淋漓盡致的進行自我表現。
3 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注重學生創新能力。
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兩者之間存在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教育關系。體育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與學生民主、平等地進行合作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居高臨下地進行\"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也只有這樣的體育教師,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自主創新,進一步促進個性的發展。
在體育教學中,創新和個性發展也是密不可分的,個性發展往往決定創新能力的提高,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立的個性,每個人都有對問題的不同看法,他們所感受和需要的可能就是我們教學中忽略的,所以我們身邊的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巨大的寶藏。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加以適當的評價和鼓勵,激活學生的創造性。
【參考文獻】
[1] 劉海慧《新課程與學校發展》北京教育教學出版社2012年
[2]董海瑩《新課程與學校發展》北京教育教學出版社2008年
[3]杜威著趙祥麟譯《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