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面對千差萬別的學生,我們教師應公正、耐心的為他們創設證明自身價值、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而對于那些在平時教學中特別容易受到忽視、冷落的學困生來說,我們教師更應精心呵護,密切關注,幫助他們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為他們創造一個能顯示自己才能、證明自身價值的機會,從而不斷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促使他們也能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闡述在新課程背景下學困生能力培養的基本途徑,為他們的發展創建一個和諧的平臺,使他們體驗成功的樂趣。
【關鍵詞】新課程 學困生 發言 動手 體驗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怎樣才能培養并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能力呢?
1 在課堂教學中,讓學困生也有發言的機會
現在的各級各類公開課教學中,我們往往能看到這樣奇怪的現象,教師一般是不叫學困生來發言的。即使偶爾請學困生來發言,也只是走過場。當學困生發言不正確或急急巴巴時,馬上就說,\"誰來幫幫他,好嗎\"?或說,\"你能請哪位同學來幫你一下嗎\"?在這種看似民主、平等、人性化的課堂教學中,其實已出現了發展機會的不平等,學困生在課堂教學中發言的機會已完全被其他學生取而代之。其間很少能看到有教師會真正給學困生思考的時間,鼓勵他們一下,讓他們也能積極大膽的發言。長期以往,這部分學生就會逐漸喪失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表面看,這些課都是熱熱鬧鬧,精彩紛呈,但實際上仍是教師與優秀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其實,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學困生比其他學生往往更需要發言的機會,更需要證明自身價值的機會。我們教師應該本著機會均等的原則,尊重他們,信任他們,要舍得花費一點時間,鼓勵一下他們,把本屬于他們發言的機會還給他們,讓他們在不斷的發言中能找回自信,增強信心,提高能力,獲得相應的發展。特級教師于永正在課堂上不就是讓一個讀不好書的學生一直讀好為止嗎?其間,于老師一直在耐心的等待、鼓勵,最終這個學生通過不斷的努力,獲得了成功。如果于老師也和其他老師一樣,不給他時間,不給他機會,試問那位同學會獲得成功嗎?可見,在課堂教學中,讓學困生發言,給他們證明的機會,讓他們有一個發展提高的時機,是十分重要的。也許,正是你的一點時間、一次機會,就改變了一個學困生的一生。
2 在實踐操作中,讓學困生也有動手的機會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變革學習方式,讓學生能親身經歷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倡導學生采用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來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但現實中卻有不少教師對如何采用這種新的學習方式,具體如何操作,缺乏深入細致的研究。在教學中往往表現為安排不當,分工不明,指導不夠,結果造成優秀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動手機會多,搶占了學習優勢。許多學困生則往往成為實踐操作中的旁觀者,很少有動手的機會。長此以往,優秀學生動手機會越多,學習能力則越強,而那些學困生動手的機會越少,得到鍛煉的機會也就越少。這樣的結果,必然會導致\"強者愈強,弱者更弱\"。
我認為,合作交流中的實踐操作不應成為優秀學生的\"專利\",而應成為廣大學困生自主提高的一個平臺。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就應鼓勵學困生多動手、多操作,多體驗、多感悟。雖然有的學困生會由于各種原因造成操作不正確或達不到要求,但為了這部分學生的發展,為了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我們教師應不厭其煩地進行鼓勵,進行指導,直到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為止。這樣的結果,必然使學困生都有了動手的機會,都有了經歷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都有了對知識的體驗與感悟,確保了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學習活動,都能享受\"動手\"的快樂,從而提高了自己的學習能力,最終實現\"不同的學生在實踐操作中能得到不同的發展\"。
3 在作業檢測中,讓學困生也有體驗成功的機會
眾所周知,我們現在的作業檢測,教師均采用\"一刀切\"的辦法,讓所有的學生吃\"大鍋飯\",也不管你吃得下,還是吃不下。而在這一過程中,學困生由于各種原因,很難獲得成功的體驗,也很難獲得別人的肯定。他們往往把作業檢測看成是一種沉重的負擔,這大大影響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致使一部分作業比較慢的學困生看到別的同學做完了,也不管對與不對,就隨便亂做,更有甚者干脆逃避做作業。在這種情況之下,學困生的學習能力是很難獲得提高的。
新課程強調\"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知識\",為了更多的關注學困生,為了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更是為了培養與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能力。在作業檢測中,我們應該從\"一刀切\"的僵化局面中走出來,打破\"大鍋飯\",讓不同的學生做不同的作業,讓學困生在作業檢測中也能證明自己的價值,也能有成功的體驗。基于這一個目的,我們教師在 布置作業檢測時,應強調作業的趣味性與層次性,對學困生的作業要求應適當放低,要符合學困生的實際情況,要專門為學困生提供少而精、易而新,既不是很難,又需要動腦的作業,使他們有能力、有興趣去完成,使他們也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也能獲得老師的表揚,同學的肯定。從而提高他們做作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并由此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當然,學困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任重而道遠。但不管怎樣,只要我們教師能更多的關注學困生,幫助學困生,把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能力具體落實到實處,落實到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處,把應該屬于他們的\"機會\"交給他們,把應該屬于他們的\"權利\"還給他們,把應該屬于他們的\"成功\"放給他們,為他們的發展能創建一個和諧的平臺,這樣,學困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將是水到渠成。,就無法真正完成教書育人的過程。心靈的溝通不僅對學習過程有重要的激勵和調控作用,而且與學生態度的形成、信仰的確立、個性的完善息息相關。為人師者,要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接近他們真實的想法,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她們,使他們愉快地接受我們的指導,教育要走進學生的心靈必須講求工作的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