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驗是化學學科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具體例子,提出在現今的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彌補用實物進行化學實驗教學中的一些缺陷,提高化學實驗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同時也指出了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實驗教學的局限性,強調了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作用。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化學實驗
\"幸福是坐在地球上吃披薩,幸福是做化學實驗。\"這是來自北京市海淀區一位8歲小男孩的美術作品中的一句話。由此可見,孩子們對化學的興趣往往是從實驗開始的。發現質量守恒定律的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曾經說過:\"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使我們的推理受到實驗的驗證,除了通過實驗和觀察的自然道路去尋求真理之外,別無他途\"。這充分說明了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我們化學學科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而在早年,由于儀器設備和其他各方面條件有限,使得我們的化學實驗教學常常不能有效甚至順利的進行,很多實驗往往是紙上談兵。在現今信息化社會中,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解決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各種困難。
多媒體技術是現代教育技術的一種重要手段,是指以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為工具,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借助聲、像、圖、文,通過人機交互,使學生產生新鮮感,激發學生興趣,對教與學的過程和資源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以實現優化課堂教學的效果。在這里,我們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我們的實驗教學,可以克服實驗條件的一些限制, 可以保證演示者的實驗安全性,可以增強實驗的可見性, 可以加強學生實驗操作的規范性,便于學生進行實驗復習。總之,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實驗教學有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下面,簡單的談談我在利用多媒體進行實驗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1 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演示課堂中難以用實物進行的實驗。
在我們的課堂演示實驗內容中,有些實驗是有一定的危險性,或者是毒性很大的實驗,比如化學必修一課本專題二中有關氯氣的性質的實驗。在我們上高中的時候,老師就是單純的口頭講授,然后要求我們記有關現象,這樣印象極其不深刻。因為這個實驗要多次用到氯氣,氯氣是毒性很強的一種氣體,要做這個實驗要有專業的防護措施,并且還要在通風櫥中進行的,過去在我們中學課堂中是不可能做到的?,F在,有了多媒體,我們就可以在專門的實驗室中進行實驗,然后拍成實驗視頻,在上課的時候放給學生看,這樣,通過視頻,氯氣的顏色,氯氣與銅,與鐵,與氫氣反應的現象就一目了然,既不危害學生及老師的身體健康,又不污染環境,還能清晰的觀察到實驗現象,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再比如在必修二中探究同主族元素金屬性的遞變規律,我們利用的是IA族的金屬與水的反應做參照,大家都熟知這個主族的金屬都很活潑,所以在課堂上面用實物演示它們與水的反應有一定的危險性。這里,我們可以按照周期表由上到下的順序,通過多媒體依次播放鋰、鈉、鉀、銣、銫與水的反應視頻,當大家看到銣投入水中馬上爆炸開,而銫投入水中造成整個水缸都炸裂,并發出砰的響聲上,無一不驚嘆的大叫,歡呼雀躍。通過這一系列視頻,我想學生對金屬性在主族當中的變化規律應該是非常的清楚了。
2 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很好的觀察實驗細節。
很多同學看到化學老師拿著實驗儀器進入課堂都感到特別興奮,而當真正開始做實驗的時候卻讓他們感覺到非常失望,這是為什么?這是因為在化學實驗中有些實驗的現象很不明顯,就算是坐在前面的同學都不易觀察清楚,更不必說后面的同學了。在上課的過程中,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觀察到現象,有時候必須要把儀器帶到同學中間去巡回,但是這樣在無形中浪費了不少課堂的時間,而且這僅限于在試管或是燒杯當中進行的一些簡單的并且沒有危險性的實驗。比如,讓學生觀察鎂或者鋁與酸反應,就可以拿下去,讓孩子們看到氣泡的產生,還可以讓他們摸摸試管壁,感受一下鎂與酸反應放出的熱量。講到危險性,這里我順便提一下我所經歷的一個真實的例子:我曾經在一所中學實習,有一堂課講到鈉的化學性質,有做鈉與水的反應,我當時讓幾個學生把鈉與水反應的燒杯帶下去給其他同學觀察,結果有兩個同學燒杯沒有拿穩出現了輕微的爆炸現象。其實這個實驗,若要很好的觀察細節,未必要拿下去。我們可以放在多媒體的展臺當中進行,通過投影,同學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鈉浮在水面上,四處游動,越變越小的過程,同樣可以達到效果又避免對學生造成傷害。
還有其他的實驗,例如,在化學必修一的專題四有一個關于銅與濃硫酸反應的實驗,這個實驗所用的是一個組裝的儀器,里面包含酒精燈,鐵架臺,大試管等,我們要把這套儀器搬下講臺做給學生看是不太可能的,那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通過播放實驗視頻,這個實驗的現象主要出現在試管中,在拍視頻的時候,我們可以對試管部分進行特寫,通過視頻,同學們就可以看清楚在實驗過程中氣泡的產生,以及溶液顏色的變化。
3 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調整實驗的進度。
對于不同的化學反應,進行的速率不一樣,在課堂當中,演示的實驗速率過快或過慢都不利于學生的觀察。這里,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我們實驗的進度進行調整。
比如,必修一專題二中有關鈉被空氣中的氧氣所氧化,這個過程是在瞬間就完成的,學生往往觀察不到被氧化的過程。我們可以通過拍錄像,并對錄像時間進行很細致的劃分定格,然后用截圖的形式,把氧化過程的一系列圖像制成圖片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進行展示。
再比如,必修二專題三當中出現了乙酸乙酯的酯化反應實驗,這個實驗耗時較長,課堂直接演示比較浪費時間,這時我們可以利用錄像剪輯技術,對實驗視頻的一些過程進行剪輯,突出過程中的主體現象,這樣可以提高我們課堂演示實驗的效率。
4 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進行實驗復習
現在理科綜合的化學考試大綱中,在逐漸加大實驗部分考查的內容,特別是去年的福建省考試大綱當中,有突出的強調了必做的22個實驗,且這一部分的題目較為靈活,難度較大。對于許多實驗,學生不可能有機會親自動手操作,這個時候,多媒體技術就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現在蘇教版的課本中都配有教學光盤,里面有許多的實驗視頻,同學們可以通過自己觀看實驗視頻,加深對實驗的理解和記憶,并且對自己實驗操作的規范性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并且,隨著計算機軟件的日益發達,仿真化學實驗軟件也在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廣泛流行。例如,學生要復習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配制這個實驗,就可以利用仿真實驗軟件,從選擇儀器開始,通過點擊和拖動鼠標完成一系列實驗過程,并且實驗在出現錯誤的時候還有相應的提示,這樣就優化了實驗復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多媒體教學有許多優點,它豐富了教學資源,擴大了課堂教學容量,彌補了傳統實驗教學的許多缺陷,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多媒體技術不可能完全代替化學實驗,對于我們能夠以實物在課堂上面演示的化學實驗絕對不能用播放視頻來代替,試想,如果學生在課堂當中得到的實驗現象都是來自于視頻,就像平時看電視連續劇,看電影一樣,會給學生一種不真實的感覺,無法實現課堂上師生之間情感的互動。而且,學生的許多實驗技能,比如藥品的取用,試管的洗滌,酒精燈的使用等等,僅僅通過仿真實驗,學生體會不到實驗的要領,也無法感受實驗過程中的艱辛與不易。所以我們必須明確,多媒體技術只是一種輔助性的教學\"手段\"。我們在充分肯定現代多媒體技術的種種優勢,大力發揮多媒體種種功能的同時,一定要十分清醒地看到多媒體技術的各種弊端,才能有效地揚長避短,達到和諧高效課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楊東.《論多媒體技術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百度文庫
[2] 何文斌.《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百度文庫
[3] 宗兆忠 郝亮 《談多媒體教學的負面影響》. 新校園 2009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