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紹了通信傳輸網預防性維護理念建立,重點提出為保障通信傳輸網穩定針對典型性故障的預判、預防、預處理。結合現有的維護管理規劃,提出了技術要求及具體建議。
【關鍵詞】傳輸預維護探討
近期通過對一系列傳輸網故障的分析并結合歷史數據,我認為如果對傳輸網運行指標進行重點監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預維護的水平,具體實施如下:
1、對于開放在裸光纖上的SDH傳輸系統,重點監測統計MS、RS段的15分鐘ES、SES、BBE等誤碼/誤塊性能越限事件,若經過分析發現:(1)越限事件的出現沒有規律性,都是偶然性突發,但明顯高于其他MS、RS段,則兩端SDH線路側光盤有問題的概率較大,尤其是中間沒有中繼站,MS層的越限事件數量與RS層明顯不一致時,這種可能性更大,應預先調度備盤,在合適時機進行換盤測試;另外尾纖松動也可能導致這種情況;(2)越限事件的出現呈規律性遞增,兩端SDH線路側光盤激光器老化的可能性較大,應結合激光器偏置電流指標進行綜合分析;(3)越限事件的出現呈臺階狀上升,光纜接頭盒進水、光纜受擠壓變型、尾纖接頭有灰導致線路衰耗突發性增大的可能性較高,應測試同纜備用纖芯。
2、對于開放在DWDM上的SDH傳輸系統,要重點監測統計比較DWDM波道發送和接收OTU的15分鐘B1誤碼越限事件和SDH的MS、RS段的15分鐘誤碼/誤塊性能越限事件:(1)如果發送和接收OTU的15分鐘B1誤碼越限事件數量一致,并逐步升高,則發送側的SDH光盤、發送OUT性能劣化的可能性較大;(2)如果發送和接收OTU的15分鐘B1誤碼越限事件數量一致,并都在正常范圍內,但SDH的MS、RS段的15分鐘誤碼/誤塊性能越限事件數量較大,并逐步上升,則接收OUT、接收側的SDH光盤性能劣化的可能性較大,結合對激光器偏置電流、光功率變化情況監測進行判斷,并預先調度備盤,在合適時機進行換盤測試;(3)如果發送和接收OTU的15分鐘B1誤碼越限事件數量不一致,接收側OTU的15分鐘B1誤碼越限事件數量較大,并逐步升高,則問題出在DWDM段落,可以監測發送端波分的WBA的MON口,監測該波道的頻率偏移、信噪比,如果發現信噪比較低,則要調整發送OTU的光衰;如果發送端波分未發現問題,則檢查接收OUT與分波盤的連接尾纖。
3、設備接地電阻的監測
傳輸設備接地電阻的監測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預警性指標。在電信機房內,傳輸設備通過75歐姆同軸電纜與交換設備、ATM設備互聯,MSTP通過以太網5類線、超5類線與數據設備(包括傳輸網管系統)互連時,一定要保證互聯設備的工作地、保護地接地電阻在規范要求范圍內,設備接地點對接地排(指同機房內各類設備共地的情況)電壓的差值在200mV內,如果超過該值,對接線纜的對接地線上就容易產生干擾電流,破壞信號波型,導致偶發性誤碼。所以在這方面需要傳輸專業與其他專業協同,進行跨專業聯合監測比較接地電阻,把隱患消滅在萌芽。
尤其是對于一些大客戶傳輸專線,在用戶機房處,我方傳輸設備(有時通過E1/V.35/以太網RJ45二層協議轉換器)與用戶端設備對接,一定要在例行巡檢時,測試我方傳輸設備、E1/V.35/以太網RJ45二層協議轉換器、用戶端設備的接地電阻電壓,對于由于電源線老化、用戶裝修引起電源線長度、接地位置變化、接地端子腐銹等情況導致的接地電阻電壓變化能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并積極向用戶宣講我們的維護要求,提高我們的品牌形象。
4、設備溫度監測
設備處理信號的速率越高對溫度越敏感,所以對2.5G/10G的DWDM系統設備溫度監測也日益重要,尤其在實行集中監控后,對無人值守機房DWDM系統設備溫度監測就更加重要,可以通過對溫度越限性能事件的監測,及時發現無人值守機房DWDM設備風扇積灰、通風不暢等問題,及時處理,避免隱患變成故障。
5、一些維護操作后的重點監測點
(1)光纜割接前后,要記錄比較DWDM系統WBA、OLA、WPA盤的信噪比、光功率等指標,利用備纖用OTDR測試衰減情況,并跟根據具體情況調整OTU、WBA、OLA的光衰,在必要情況下重新熔接光纜;(2)光纜沿途下大雨、或光纜受到搬動擠壓(未斷),都有可能因接頭盒進水、纖芯局部曲率變化導致衰耗突然增大,也應采取(1)中的預維護監測措施;(3)在更換WBA、OLA盤后,雖然業務恢復正常,但還應再觀察30-60分鐘,確認各波道穩定運行后方可讓現場人員撤離。并在以后的24小時內對相關段落的MS、RS段的ES、SES、BBE等誤碼/誤塊性能進行監測,并與歷史數據比較,必要情況下調整OTU、WBA、OLA的光衰,提高信噪比。
總之,通信傳輸網預處理工作是建立在不斷的數據積累基礎之上的,是提升日常維護水平的一項重要體現,有助于提升我司的整體后端維護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