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連片特困地區,武陵山片區率先開展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中華老字號的保護與傳承是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文化遺產傳承、農村扶貧開發的重要問題。本文介紹我國(尤其是湘鄂渝黔)中華老字號認定與武陵山片區老字號資源概況,研究該連片特困地區中華老字號保護與傳承的對策,并提出幾點建設性建議。
關鍵二詞:武陵山片區; 中華老字號; 品牌類文化遺產; 傳統特產資源
中圖分類號:G122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3)05-0129-05
為積累以跨省片區為單元組織大規模扶貧攻堅的經驗和方法,中央決定在武陵山片區率先開展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2011年11月15日,國家啟動了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標志著以連片特困地區為主戰場的新一輪扶貧開發戰略開始實施。這是貫徹落實新十年扶貧開發綱要、開創扶貧開發事業新局面的重大步驟,也是進一步推動全社會大力支持扶貧、凝聚扶貧攻堅合力的重要舉措。
武陵山片區涉及湖南、湖北、重慶、貴州三省一市的11個地(市、州)、71個縣(區、市),是跨省交界面積大、少數民族聚集多、貧困人口分布廣的連片特困地區。《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是11個片區中第一個編制完成、第一個得到國務院批復的規劃,具有標桿的意義。
中華老字號是指歷史悠久,擁有世代傳承的產品、技藝或服務,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取得社會廣泛認同,形成良好信譽的品牌。在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中華老字號沿襲和繼承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歷史痕跡,具有獨特的工藝和經營特色的產品、技藝或服務,取得了社會廣泛認同,贏得了良好商業信譽的企業名稱以及老字號產品品牌 [1,2]。中華老字號不僅是一種商貿景觀,具有品牌商業價值,更重要的是一種歷史傳統文化現象[3]。因此,中華老字號是品牌類文化遺產。
武陵山片區先行先試,積累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的經驗,為全國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中華老字號的保護與傳承,是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文化遺產傳承、扶貧開發的重要問題。因此,需要大力開展貧困地區中華老字號的認定,整合與培育當地優勢產業品牌,發揮其農村扶貧開發作用,從而促進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
1我國中華老字號認定概況
1991年,原國內貿易部在中國大陸全行業認定老牌企業,有1 600余家老牌企業被授牌。此后此認定工作暫停15年。2006年商務部啟動中華老字號的認定工作,并重新認定“中華老字號”。
按照《“中華老字號”認定規范(試行)》有關要求,經各地商務主管部門組織申報、有關機構和專家認真審核并經社會公示,商務部分別于2006、2010年先后決定認定第一批、第二批共1 128個企業(品牌)為“中華老字號”。另有9個企業(品牌)因社會公示結果被取消中華老字號。
這些中華老字號涉及29個省市自治區,其中,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山東、天津等省份較多,海南、西藏、香港、澳門、臺灣尚未有認定的“中華老字號”。
中華老字號范圍包括茶葉、中藥、調味品、烘焙食品、肉制品、酒、百貨、餐飲、服裝、民間工藝品和其他商業、服務行業。
2湘鄂渝黔三省一市中華老字號
21湖南省中華老字號
中華老字號名單中,湖南省目前有20個(表1),占全國的177%,范圍包括餐飲、烘焙食品、調味品、民間工藝品(刺繡、花炮)、面條、中藥、照相、眼鏡等行業。
22湖北省中華老字號
中華老字號名單中,湖北省目前有26個(表2),占全國的230%,范圍包括白酒、烘焙食品、中藥、煙草、米酒、餐飲、茶葉、鴨蛋、魚面、首飾、照相、鐘表、眼鏡、美容美發等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