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國家圖書館保存本系指為履行建設國家總書庫職責而永久保存的館藏中文文獻和部分中國出版的外文文獻。通過對保存本閱覽室讀者利用民國文獻情況的調研,分析讀者的閱讀需求;為配合我館在2011年度提出的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更好地策劃民國時期專題文獻的選題、整理和出版提供依據。
關鍵詞:民國文獻;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讀者;閱讀需求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5-0209-03
國家圖書館保存本系指為履行建設國家總書庫職責而永久保存的館藏中文文獻和部分中國出版的外文文獻。保存本閱覽室以保存本書庫為依托,提供新中國成立后中文圖書和期刊以及民國文獻的閱覽服務。
民國時期是一個古今中外交匯、各種思想碰撞的時期,其間在語言文字、政治、法律、圖書館學、歷史等各個學科所產生的大量珍貴文獻,集中反映了中國近代的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文化教育、社會歷史概況,不少文獻表達了不同的觀點乃至互相對立的立場,客觀地反映了這一歷史時期的真實面目,具有很高的研究利用價值。
本文針對國家圖書館保存本閱覽室,在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一年中,讀者對民國文獻的利用情況,進行一些分析和研究。旨在揭示讀者對民國文獻的閱讀需求和閱讀趨向,為配合當前正在實施的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更好地策劃民國時期專題文獻的選題、整理和出版提供依據。
一、保存本閱覽室民國文獻流通和利用情況
我館對保存本書刊的閱覽服務有如下規定,即同一種文獻的保存本,僅限館藏沒有外借本、閱覽本、基藏本、縮微文獻和其他電子資源的情況下,提供閉架閱覽;在我館對保存本文獻的縮微與數字化等保護措施完成之前,有條件地限制使用保存本文獻,使其不過度流通,減少損毀程度,延長其使用壽命是很有必要的。
我們對保存本文獻每天的流通情況,包括讀者人數、讀者類型、讀者閱讀書刊的類型及數量等情況做了比較詳細的統計。統計結果顯示,雖然我館對閱讀保存本文獻制定了一些保護性措施,盡量減少保存本文獻的流通數量,但保存本閱覽室平均每天接待讀者66人次,保存本文獻每天的流通數量仍達到了107冊以上。
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保存本閱覽室接待讀者17 224人次,文獻流通總數量是28 012冊,其中民國文獻7 893冊,1950—1973年出版(采用劉國鈞分類法分類)的中文圖書5 995冊,1974年至今出版(采用中圖法分類)的中文圖書11 843冊,新中國成立后大陸出版的中文期刊214冊(合訂本),臺港澳出版的中文期刊1 341冊(合訂本),其他726冊(包括外文保存本,少數民族語文圖書,提取保存本文獻用于數字化加工而補充其他服務網點的館藏,由于修改數據和破損不宜提取的文獻等)。
一年中,保存本閱覽室文獻流通量最高的是1974年以后的中文圖書,其次是民國圖書,再次是1950—1973年出版的中文圖書,然后是普通中文期刊。但通過流通率①的考察我們可以看到,保存本文獻流通率為1.17%,民國文獻流通率為2.63%,1950—1973年出版的中文圖書流通率為0.25%,1974年以后的中文圖書流通率為0.50%。新中國成立后中文圖書流通量大是由于其基數較大,所以借閱的絕對數量要多于民國圖書,而民國圖書的流通率要遠遠高于新中國成立后的中文圖書。②
為保護這些民國文獻,一般不對讀者提供復印服務,視文獻保存情況,通常只采用非接觸式數碼拍照方式提供復制。
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保存本閱覽室文獻被讀者復制利用(拍照刻盤、掃描打印)的總數量是1 364次,其中民國文獻被讀者復制的數量是428次,占復制總數量的31.38%。
從表1中我們看到,民國文獻的復制率還是很高的,大都集中在第三、四季度。
二、讀者對保存本閱覽室民國文獻的需求
我們對一年中讀者復制民國文獻的內容和需求情況進行了比較詳細的統計和分析。翻閱了428張有關民國文獻的復制申請單,感到研究讀者的閱讀需求和閱讀趨向,對我們正在進行的民國文獻開發與保護工作,是很有啟發和幫助的。
這428張復制申請單,實際涉及的民國書刊是310冊,有些書刊被讀者多次使用。如《北平市市政公報》被13次使用,《良友畫報》被10次使用,《教育公報》被5次使用,《婦女雜志》、《小朋友》、《女聲》和《中華農學會報》被4次使用,被3次使用的文獻15冊,被2次使用過的文獻達52冊;有些復制申請單中,只拍照有關文獻中的一兩頁,不能完整表達出讀者閱讀需求的,在這里忽略不計。
復制申請單所涉及的民國文獻中,圖書102冊,期刊208冊。其中:
A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類,1冊;
B哲學、宗教類,20冊;
C社會科學總論類,32冊;
D政治、法律類,88冊;
E軍事類,7冊;
F經濟類,16冊;
G文化、科學、教育、體育類,44冊;
H語言、文字類,2冊;
I文學類,30冊;
J藝術類,20冊;
K歷史、地理類,21冊;
N自然科學類,29冊(其中醫藥衛生類18冊)。
從表2中我們清楚地看到,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一年中,保存本閱覽室讀者使用的民國文獻內容,幾乎覆蓋到了《中圖法》所有的類目。按照讀者使用的文獻數量統計,依次為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社會科學總論、文學、自然科學、歷史地理、藝術、哲學宗教及經濟類。
最受讀者青睞被13次使用的《北平市市政公報》,其內容大多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市民籍貫統計表、職工數目統計表、失業職工比較統計、慈善團體名稱表、救濟狀況統計表、私人捐資救濟事業褒獎一表、各業營歇業統計圖、現充本市公立學校職教員子女入學免費辦法、農民生活概況調查表、勞工爭議案件概覽表、零售藥商暫行規則、犯罪案件統計表等等;
最有推薦價值的是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在國內外經濟學界有很大影響的樊弘教授,在民國時期發表的《彌爾的工資基金學說及其駁論》、《中國經濟政治與文化的歸趨》等55篇政治和經濟學領域的文章和作品。
樊弘在北京大學讀書期間就發表了第一部專著《勞動立法原理》,其后主要著作有:《社會調查方法》、《工資理論之發展》、《進步與貧困》、《現代貨幣學說》、《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的一般理論批判》、《凱恩斯的整個就業理論的崩潰》等。20世紀30年代撰寫的《關于馬克思與恩格斯資本積累、利息率和貨幣理論的比較感覺人》,是較早用比較法研究經濟學的著作,在國際經濟學界有很大影響。194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上,與毛澤東、周恩來一起登上天安門城樓的顯赫人物中,就有著名的經濟學家樊弘,他還是北京大學第一位由中共中央直接批準入黨的教授。
調研中發現的樊弘教授55篇民國時期作品,集中地反映了樊弘教授當時的思想、方法和獨到的見解,是我們研究民國時期政治、經濟等不可多得的權威性的寶貴資料。
有關心理學研究方法催眠術的圖書,如《安眠術》、《倫敦理學院催眠術講義譯本》、《人電術》、《世界催眠術大全》(附錄:中國古代仙家催眠法的研究)、《易明催眠法》、《最新高等催眠講義》等書,簡介催眠術的原理、方法以及普通催眠法、特殊催眠法等,讀者對此類圖書的需求,占哲學宗教類圖書的35%;讀者對有關宗教內容的圖書和期刊的需求,占到哲學宗教類圖書的50%。如《北京市寺廟調查一覽表》,我館唯一的單冊。1900年出版,油印本,記載廟名、住持、尼僧數目、地址等信息,有些寺廟已經不復存在,此書是記載本市早年寺廟名錄的唯一線索,非常珍貴;期刊《海潮音》中的“外國僧照空師軼事四則”,《正信》中的“太虛大師題寫刊名—勉照空和尚及其徒眾”、“中國佛教的光榮與羞恥”等等。
讀者對能夠反映民國時期國人對時局非常關心的問題很感興趣。復制內容如:《國際公報》中“赤化與中國”、“論中國與蘇俄友仇問題”、“論蘇俄與北滿”、“孫中山遺囑真偽問題”、“中國政局之將來”等等;《國聞周報》中“西南問題之清算”、“時局之展望”、“到了最后關頭”、“第一次對外抗戰”、“全面戰爭展開”、“盧溝橋事件與近衛內閣”、“戰時的地方工作”等等;《外交評論》中“非常時期下之馬場財政”、“我們對于時局的感想和意見”、“中意邦交之展望”、“中國與各國之經濟關系”等等。
讀者比較全面地搜集和復制了有關童子軍方面的期刊論文,如《江西少年》中“童軍教育與抗戰建國的關系”、“中國童子軍戰時服務第一零四團服務紀要”等等;《戰時童子軍》中“戰地服務歷險記”、“慰勞上海童子軍”、“戰地服務回憶錄”、“接濟孤軍”、“給菲島華僑童子軍的信”等等;《童訊》中“中國童子軍訓練的成功與失敗”、“我國參加第六屆國際童軍大會計劃”、“在戰斗中成長起來中國童訊社的全貌”等等。
有關華僑方面的圖書,如《華僑人口參考資料》、《海外華僑發展史概論》、《華僑參政權全案》、《南洋華僑概述》、《夏威夷之華僑》等,介紹華僑移居國外的歷史、原因和方法,華僑分布及現況,評述各國政府對華僑的政策和中國政府的僑務政策,華僑對祖國的貢獻,以及華僑國籍問題等,讀者對此類圖書的需求,占政治法律類圖書的22%。
民國時期教育作為中國近代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教育近代化的進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歷史作用。民國幾十年,戰事頻繁,論教育的規模、基礎教育等都無法與現在相比,但當時教育的態度以及教育制度的完善程度,有許多非常值得借鑒,從讀者利用這部分資料情況可見一斑,如《科學與中國》中“論社會宜提倡業余科學”、“國難時期科學界同人應負的責任”、“所望于科學同人者”、“國難時期之科學家”、“科學研究與建設”等等;《國立北平研究院院務匯報》中“非常時期經濟教學內容商榷”等等;《教育通訊》中“農民教育”、“蔡子民先生的倫理及教育學說中之特點”等等。
東沙、西沙、南沙群島屬于我國領土的一部分,從讀者復制了分散在近20本民國圖書和期刊中的有關內容,足以證明東沙、西沙、南沙群島歷來屬于中國。如《地學雜志》中“粵東查勘西沙島小記”、“東沙島及西沙群島”;《南僑通訊社》中“赤道近旁有國土—東西南沙群島紀行”;《廣東建設月刊》中“利用西沙群島鳥糞制成適用之混合肥田料意見書”;《中國漁業史》中“西沙群島與九小島被占交涉”等等。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自然科學類,讀者一年中復制科技圖書和期刊共29冊,其中醫藥衛生類18冊,占自然科學類圖書的62%。如《醫界春秋》中“廣蒙叟氏駁余巖中醫不能列入醫科議”、“近代學者對于中醫之言論”、“中國醫學源流論”、“論中國醫藥不振之原因”、“中西醫學立腳點之比較”、“中醫怎樣才不落伍”、“中西醫之比較”等等;《中華醫學雜志》中“醫學教育之進化”、“論兩級制醫校”、“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成立大會記事”、“全國各醫學校沿革概況”、“衛生署鄉村衛生工作報告”、“中國醫學教育”、“衛生部改署之經過“等等,反映了讀者對有關醫藥衛生文獻的關注。
另外,巴金專題、鄉村建設、鹽政、邊疆建設、名勝古跡、電影藝術等內容,在這里不一一贅述。
以上調研結果顯示,民國文獻年復制量達到保存本書刊復制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讀者對民國文獻的需要是迫切的,對民國文獻的閱讀需求是多方位的。
通過對保存本閱覽室讀者利用民國文獻情況的調研和對讀者閱讀需求的分析,感到讀者復制的民國文獻中,有許多是經過多方收集、整理,比較全面系統地反映了他所需要的某類文獻內容。在民國文獻篇名數據庫未成型之前,這些原始的復制申請單上所反映的成系列的內容,實際上就是一個個的微型數據庫,具有很高的實用性。
利用復制資料數據研究讀者閱讀需求,是一種科學、客觀的統計分析方法,因為復制資料是讀者閱讀需求中最強烈的部分,反映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及對圖書館文獻的真實需求,其統計具有科學性、便利性和客觀性,可以作為圖書館藏書建設和文獻服務的重要依據。因此可以說,客觀的文獻復制數據的統計分析是改善館藏狀況、提高文獻需求保障的重要途徑。
三、相關建議
我館重視對民國文獻的保護與開發工作,在國家圖書館主頁的“特色資源”欄目中專設“民國專欄”,民國頻道資源庫推出民國圖書15 028種、民國法律8 117種、民國期刊4 351種影像資源的全文瀏覽;在“地方館資源”欄目中專設“民國文獻”,民國文獻專題包括首都圖書館、江西省圖書館、湖北省圖書館、云南省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貴州省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的民國文獻,包括民國時期以上各地發行的圖書、期刊、報紙。從主題上看,有反映民國年間各地歷史狀況的資料,也有軍事文獻、民國抗日將領和其他民國人物的文獻等。民國文獻專題共計有352萬余張圖片,數據儲存量達到2TB。但是,僅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加大加快數字化的進程,才能滿足讀者對民國文獻不斷增長的需求。
2011年國家圖書館策劃的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是繼中華古籍保護計劃之后的又一個全國性的文獻保護項目。號召各館積極參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民國時期文獻普查工作。積極策劃民國時期專題文獻的選題、整理和出版,開展專業培訓,建立民國時期文獻保護人才隊伍。這個項目非常有戰略意義,是保護和開發珍貴的民國文獻資源,造福于子孫后代的事業。
為此建議,除了加強對民國文獻原生態的保護措施外,應重點實現民國文獻的再生態保護,將原本民國文獻流通與復制控制在最小范圍。就民國文獻而言,讀者需求與文獻老化形成了非常明顯的矛盾。民國文獻頻繁的流通與復制勢必加速民國文獻的老化與破損。由此,我們建議加大民國文獻縮微及數字化建設,逐步縮小原本文獻的流通和復制。
在保護好保存本文獻的物理實體外,還要充分挖掘其文獻內容與文化內涵,滿足讀者的文化需求。在數字化方面,建議進一步加快我館已有的民國文獻數字資源庫的建設,進一步優化資源庫的使用友好性,進一步加大推廣力度。
根據館藏和讀者的需要,編制規模不等的專題書目。例如,編制《國家圖書館藏民國時期政府出版物目錄》、《館藏民國清末民初平精裝圖書目錄》、《館藏民國時期各出版社出版物目錄》、《館藏民國期刊專題目錄索引》、《館藏民國報紙專題目錄索引》、《民國時期北平市政專題目錄》、《樊弘民國時期著作一覽》、《催眠術一覽》、《民國時期歷史文獻專題目錄》、《民國時期的童子軍》、《民國時期的華僑》、《民國時期的教育》、《民國時期的領土文集》、《民國時期的醫學論著》、《巴金民國時期著作一覽》、《民國時期的鄉村建設》、《民國時期鹽政專題目錄》、《民國時期的名勝古跡》、《民國時期的電影藝術》等等,有選擇地整理并出版,更好地滿足讀者對各類民國文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