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高校實際情況出發,對網絡輿情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和研究。首先,介紹了網絡輿情的研究現狀。再者,結合實際分析了網絡輿情對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影響。最后,明確了在復雜網絡輿情的背景下,大學生應當把握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幾個要點。
關鍵詞:網絡輿情;高等教育;思政教育;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5-0390-02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正如老子所言,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網絡輿情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網絡作為虛擬的信息平臺,為當代大學生提供了快速、大量信息的同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陣地和主戰場。另一方面,西方敵對勢力一直沒有放棄過通過網絡形式而進行各種意識形態滲透的努力,層出不窮的網絡犯罪、網絡病毒、網絡色情等負面因素,也因此而大行其道。與此同時,西方文化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價值觀也發生了激烈的碰撞,尤其是在“十二五”經濟社會轉型期內,各種新觀念、新事物不斷呈現,從而形成了目前高校大學生多元化文化價值觀的現狀。因此,幫助莘莘學子從多元化價值觀中通過對網絡輿情的正確認識從而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每一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責無旁貸的責任[1]。
因此,幫助大學生正確應對網絡輿情,對鞏固和擴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對加強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性和實效性,對貫徹十八大精神推動高校科學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高校對網絡輿情的研究現狀
網絡輿情,作為網絡媒體傳播的一種新形式,是由于各種事件的刺激而產生的通過互聯網傳播的人們對于該事件的所有認知、態度、情感和行為傾向的集合,是互聯網上傳播的公眾對某一焦點問題所表現出的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帶有傾向性的意見和言論[2]。但是,與傳統媒體相比,網絡輿情具有鮮明的個性:多元性、豐富性、沖突性、未知性和復雜性。恰恰是因為這樣鮮明的個性,其往往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產生強烈的沖擊和影響。
國內關于網絡輿情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研究,目前正處于相對熱門的狀態。各高校、研究院所近年來逐漸開始重視網絡輿情對大學生思想動態影響的研究,也開始探索高校中正確引導和控制網絡輿情的方法和途徑,以期能夠正確培養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立足于當前復雜的社會形勢,專門來研究網絡輿情對當代大學生政治信仰的沖擊影響,仍然沒有成熟的研究成果可以借鑒。
近年來,網絡上常常出現復雜輿情,甚至瞬間就能夠形成輿論風波,有關政府和企業應對稍有失誤,就會受到網絡媒體的強烈質疑或批評,從而引發“輿論審判”[3]。這樣的情況,輕則損害政府公信力,重則引發群體事件,破壞和諧社會的穩定。目前看來,網絡輿情,即那些通過網絡傳播的公眾熱點、焦點問題所反映出來的言論和觀點,往往具有較強的影響力,主要通過論壇、博客、新聞、跟帖和轉帖等形式進行傳播。調查表明,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樂意利用虛擬網絡來表達和傳播各種觀點和思想,又由于網絡傳播信息可以是隨意的、隱蔽的、自由的,這樣的行為又常常激化矛盾從而引發社會的公共危機。因此,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如何加強對網絡輿情的有效引導,如何積極化解網絡輿情的負面影響,如何促進高校精神文化生活內涵式發展,不僅是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緊迫的任務,也是創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的應有內涵。
二、網絡輿情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影響
據CNNIC2012年7月發布的《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搜索引擎用戶規模達到4.29億,較2011年底增長2121萬人,半年增長率為5.2%;在網民中的滲透率為79.7%;網絡新聞的用戶規模達到3.92億,較2011年底增長了2545萬人,半年增長率為6.9%;網民對網絡新聞的使用率為73.0%。網絡對大學生而言,正在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大學生們從網絡活動中所獲得的信息,已經遠遠超過書本、課堂等傳統渠道獲得的信息。網絡輿情符合了當今社會的信息潮流,十分容易地能夠被大學生們所接受。所以,網絡輿情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影響,是無法回避的現實。
(一)網絡輿情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負面影響
網絡輿情,作為一種新的網絡交流方式,所傳播的網絡信息往往帶有較強的政治氣息和文化色彩。各種美化資產階級自由化、丑化中國社會主義的自由主義思潮、資本主義價值觀念,無時無刻不在侵蝕著大學生的思想,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學習和理解。
另一方面,中華傳統文化中強調的道德規范,在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中,也被無情地忽略掉了。大學生在網絡道德問題上的迷失,見諸報端,早已屢見不鮮。同時,在自由觀上,大學生的行為取向有無政府化的趨勢。部分大學生在網絡上接受、傳播信息,并沒有本著傳統道德規范和行為規范,而是極不負責,人云我亦云,歪曲事實,眾口鑠金之事屢見報端。同時,更多不知情的大學生,深受影響,不知不覺中也成了垃圾信息、錯誤信息傳播的幫兇。
(二)網絡輿情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面影響
信息的復雜化、知識的多樣化、不斷拓展的知識面成為了大學生的新潮流、新時尚。今天,高校傳播知識和信息的渠道,不能局限于課本、課堂和圖書館。面對全球信息化的浪潮,大學生順應時代的發展,掀起讀書求知熱的同時,還熱衷于學習各交叉學科,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與此同時,豐富多彩的信息世界也改變了大學生認知圖式中的諸多變量,使其能夠對新的信息加以選擇、組織和解釋,憑借經驗和知識對其進行價值和意識評判,能夠迅速接受網絡信息中所包含的價值觀念和文化規范。
不僅如此,網絡的迅速發展引起了大學生思想方式、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等方面的顯著變化。而對于某個熱點事件、焦點問題而形成快速傳播的輿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恰好能夠利用合適的輿情引導和輿情教育,才能對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帶來深刻的影響。憑借這樣的方式在多元化文化思潮背景下,積極有效地改變和引導大學生的行為準則、思維模式和求知途徑,使得大學生能夠正確應對復雜的網絡輿情,使得大學生自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使得大學生堅定走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信念。
因此,面對復雜、豐富的網絡輿情,我們應當辯證地分析其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各種影響,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探索培養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思路、方法和途徑,才能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三、網絡輿情背景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共產黨在思想文化建設上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和重大戰略任務。進入網絡時代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作為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是寄托著未來發展希望的朝氣蓬勃的新生力量,大學生的政治理想、思想素質和價值取向,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是否后繼有人,關系到和諧社會的構建[4]。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在長期的共同認識和實踐活動中,就必然會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念體系。在這個體系中起到核心作用、處于主導地位的,就是其核心價值體系。大學生要把握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學習和把握以下4點:(1)靈魂:馬克思主義。(2)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3)精髓: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4)基礎:社會主義榮辱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指引,并切實將其貫穿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就是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理論內化為大學生群體的普遍價值標準和自覺意識,就是要引導大學生把內化了的價值觀念外化為具體的價值行為,就是要引導大學生將被動、一時的外化行為固化成持續、穩定的自覺行動,從而全面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大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也應當自覺地將核心價值觀融入自己日常活動中,養成謙虛謹慎的品格和艱苦奮斗的作風。同時,還應當更積極主動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參加三下鄉、志愿服務、專業實習、社會調查、生產勞動等社會實踐和公益活動,使自己能夠在社會實踐中體驗生活,升華自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認知,從而能夠促進自我教育、自我批評、自我學習。
大學生只有理解和把握住上述四點,才能更好地充分享受網絡世界的自由性、交互性和開放性,才能創建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共同精神追求和價值追求的良好輿情,才能在紛紜復雜的信息爭奪中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蝕和影響,才能喚起自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
參考文獻:
[1]熊佳,劉政寧,高毅.貴州高校大學生的信仰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教育理論與教學研究,2012,(11).
[2]曾潤喜.網絡輿情管控工作機制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9,(18):79-82.
[3]魯曉霞.網絡群體傳播的輿論引導措施[J].新聞愛好者.2012,(1).
[4]周平,陳長虹.論網絡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J].繼續教育研究,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