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環境的深刻變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受到很大的影響。通過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實效性所面臨的困境分析發現,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還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加緊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建設,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得到充分的實現迫在眉睫。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價值;困境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5-0382-02
導語
我國高校目前采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體系通過在全國高校的實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發揮了重要的教育作用。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具體實施卻面臨著許多問題和考驗,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價值也逐漸被人們忽視。
因此,積極穩妥地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改革和發展,繼續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積極功能,彰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價值,是擺在黨和人民面前的一項迫切任務。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實效性面臨困境,思想政治教育價值遭消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內容以及實踐等諸多因素的不健全,制約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實效性的進一步提高,阻礙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育目標的實現,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主體自身素質欠缺
借用狹義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概念來講,此處主體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誠然,大多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都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高尚的職業道德、嚴謹的治學之道。但是,一些教師還是存在一些弱點,具體表現為專業化程度不高。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學生所遇到的困惑和問題也相應地不斷增多;此外,隨著獨立意識的萌發使他們開始對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理性的思考。而有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工作者由于相對不高的理論水平,導致其不能靈活地將課本知識結合實際來分析和解決學生思想和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在課堂上將理論的講解變成了教條式的灌輸,從而導致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學習提不起興趣,使整個課堂氛圍死氣沉沉,授課內容空洞乏味。
(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客體的主動性調動不足
大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接受者和學習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客體。隨著市場經濟等環境對大學生需求的變化以及大學生自身所具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學習熱情。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的大學生,容易被市場經濟所倡導的實用主義、快餐文化、金錢至上等負面因素所影響。其不良后果在學校學習上則表現為只注重實用性較強的學科的學習,而對人文科學和一些培養自身素養的學科特別是對待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表現得十分消極。關于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學習的調查的數據顯示,“44.5%的學生的學習動機完全是為了應付考試,39%的學生在課堂上只是‘偶爾聽聽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課堂學習熱情不高,還有42%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作用不大”[1],可見,在高校中,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學習的態度是十分不佳的,而其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更是沒有很好地被調動起來。
(三)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介體運用不科學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也有自己的介體,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工作者作用于接受者的“橋梁”。目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介體開發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授課方式較陳舊。就目前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教學方式而言,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都采用的是傳統的教條式的“灌輸”式教學法。但在當代隨著社會電視、網絡等媒體科技的日益普及,大學生掌握信息量也日趨增多,傳統的教條式灌輸方法所產生的信服力效果不顯著。特別是很多教師僅僅局限于照本宣科,沒有聯系結合時事新聞和學生的實際去講解,真正做到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也沒有很好地做到根據大學生所處的不同階段所導致的心理變化進行針對性的調整教學方式,切實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其次,還有學者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內容提出異議,如,廖和平、周雄文、王衛在《制約高校思想治教育實效性的原因分析》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現實針對性不佳,缺乏時代感”;陶鵬在《淺析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有效性的途徑》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學內容理論體系龐大,教學內容陳舊,很難適應新時期下學生對于知識學習的要求”[2]等。
(四)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環體作用發揮不充分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環體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有效進行起著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要素,對教師的教育決策和實施、介體的選擇和客體的思想行為變化起著重要作用。這里的環體主要是指:學校環境、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
首先,從學校環境來看。在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以后,全國高校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重視程度大大提高。但仍有部分高校領導對專業課程的建設和投資過重,而不愿過多地把人力、財力、物力投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建設和研究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課時縮減,造成學生對本門課程的不重視,學習上也沒有壓力;教師教學干勁不足,教育工作沒有成績等等這些都極大影響了高校自身的教育效果,同時也影響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其次,從社會環境來看。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中,學生們學到的是:當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要以集體利益為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但是在現實社會環境中,大學生所看到的卻是:道德失范、貧富差距等問題,少數人民公仆沒能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取而代之的是作風不正等問題。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在授課時卻不能很好地結合理論分析實際問題甚至回避討論這樣的問題,沒能從思想上引導大學生正確地認識復雜的社會現象,而青年學生由于對此缺乏理性、客觀的認識,容易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產生誤解,從而失去信任,最終導致其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逆反和抵觸情緒。
第三,從家庭環境來看。家庭環境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開展的重要環境組成部分之一,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有效進行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誠然,目前家庭環境這一部分還存在一些問題,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授的內容和大學生所受的家庭教育之間存在著差異和矛盾沖突的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教授形式和大學生家庭教育之間缺乏有效的合作和互補等。此外,許多學生的家長并不關注孩子的思想教育,有些家長不當的言傳身教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導致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開展困難等問題。
二、解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實效性困境,彰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實效性困境的問題。
(一)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高校教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主要組織者與實施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主導者,它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教師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高校要為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營造良好的環境。高校應進一步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科研能力和教學效果,不斷改進教學的方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高校要注意調整教師隊伍的結構。通過吸納高學歷高層次、具有理論和實踐教學能力的年輕教師擔任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第一線,充實到教師隊伍中來,從而加強師資隊伍力量。此外,要進一步加強師資的梯隊建設,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師資學歷結構呈現有潛力和活力的學科梯隊,凝聚學術力量。
(二)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性,促進自我教育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學會自我發現、自我探索,在不斷地積極主動的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將所學內化為自身的品質,并最終通過實現自我教育而外化為良好的行為。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實現人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也是培養人才的有效手段,而大學生要實現自我發展的目標就應學會自我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教師要做到的是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積極引導學生改變被動學習的學習模式,突出學生在思想政治課學習中的主人翁地位,以學生為主體。在課程的具體教授過程中要努力喚醒大學生自我意識;通過樹立榜樣、相互學習的方式讓學生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自我。
(三)改善教學方式,優化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的提高離不開教師的教授,而教學方式和教學過程起到尤為重要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打破傳統的“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堅持“以生為本,以生為主”的教育理念,并結合大學生的身心特征,創造性地實現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人性化,例如結合啟發式教育將傳統的以教師為主角的課堂變成以學生為主角的課堂,讓學生上講臺、辯論、開展課堂討論等。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與其自身生活和實際相結合,通過話劇表演、影片欣賞等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抽象的課本知識變成具體化、生活化的觀點,以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環境合力建設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實效性的實現離不開學校、社會和家庭的相互配合,其中的任一環節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有效實施都是不可或缺的。為了發揮三者的最佳效果具體應該做到以下內容。
從學校自身來看,部分高校應該端正對待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態度,在對待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課程建設和投入方面不應有所偏見;在課時設置上不應故意壓縮和削減;要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師自身素質的培養和提升。從教育部門來看,應該從政策上協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進行,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從家庭教育方面來看,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并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社會上的各種不良現象,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開展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此外,我們要堅持三者協調統一的原則,保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環境與思想政治教育大方向上的一致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充分發揮效力的關鍵所在。
三、結語
思想政治教育課作為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載體,是加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徑。雖然目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還存在很多問題,但并不能就此否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價值。因此堅持在高校進行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建設步伐,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參考文獻:
[1]馬向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浙江青年專修學院學報,2010,(1)
[2]陶鵬.淺析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有效性的途徑[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28)26.
[3]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項久雨.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6]張壽.思想政治教育課教育教學價值的系統探析.現代教育科學.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