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階段向大眾化階段轉變,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日益突出。在教育產業激烈競爭的現實情況下,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強弱顯得十分重要。就業質量的好壞,就業率的高低,不僅關乎大學生個體的職業生涯發展,更關系到高校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在實現就業理想、完善職業生涯的過程中,就業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文秘學生而言,必須掌握文秘專業能力和文秘通用能力,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關鍵詞:文秘專業;職業規劃;就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5-0295-02
隨著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階段向大眾化階段轉變,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日益突出。在教育產業激烈競爭的現實情況下,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強弱顯得十分重要。就業質量的好壞,就業率的高低,不僅關乎大學生個體的職業生涯發展,更關系到高校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對文秘專業學生而言,在實現就業夢想的過程中,就業能力,也就是獲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關乎眼前的就業問題,更關乎長遠的職業生涯發展問題。
一、就業能力的內涵
就業能力一詞最早由英國經濟學家貝弗里奇(Beveridge)在1909年提出。意思是一個人既可以適合雇傭,也可以不適合雇傭,即身體健康就可以在勞動力市場找工作。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就業能力這個概念本身被人們廣泛認可和普遍接受,但不同時期,人們對就業能力的理解和研究角度各不相同。20世紀70年代前,人們主要關注如何制定科學的就業政策,刺激就業率的提高,20世紀80年代以后,對就業能力的研究逐漸發生轉變,由政策研究轉移到公司或組織層面,主要關注如何加強員工管理,增強組織彈性,科學合理地利用人力資源。20世紀90年代以后,研究熱點集中到個人層面,即個人要對自己的就業負責。本文主要探討文秘學生就業能力的構成和要素,所以對這一概念的解釋側重于個人角度。
關于就業能力的內涵,國外有以下幾種有代表性的定義:BlochBates認為,就業能力是指導個人職業生涯的能力,是一種新的保護機制,可以在勞動力市場代替終生雇傭制。HillagePollard認為,就業能力是通過在勞動力市場內充分流動和可持續性的就業實現自我潛能的能力,是通過個人的能力開發和能力發揮實現職業生涯發展的能力。Forrier運用人力資本理論把就業能力定義為個人所擁有的、決定職業生涯發展潛力的人力資本。
在國內,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改革,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日益突顯,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研究逐步開展。鄭曉明認為,就業能力是大學畢業生在校期間通過知識的學習和綜合素質的開發而獲得的能夠實現就業理想、滿足社會需要、在社會生活中實現自身價值的本領。并指出,就業能力是評價學校辦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也將是學校人才培養的出發點和根本目標。賈利軍、徐韻從心理學角度出發分析了大學生就業能力,把就業能力定義為在不同工作場所工作的能力,是一般基礎能力。
二、就業能力的構成要素
對就業能力的構成KnightYorke認為,主要有四個要素:學科理解力,個人特質,技能和元認知。學科理解力是指對某一學科的專業知識的理解;技能主要是指專業技能和通用技能;個人特質主要是指一個人所具有的自信心、自我效能、自我意識等;元認知主要是指對自我的反思。這四個要素是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
PoolSewell指出,就業能力和自我效能、自尊、自信三個本質要素緊密相關,這三個本質要素的形成與人們對職業發展學習、專業知識、一般技能、理解能力和技能、情商等五個基本能力的不斷反思相關,三個本質要素與五個基本能力之間的因果關系和互動是就業能力的關鍵。
瑞士聯邦工業大學高等教育中心主任戈德斯密特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認為,就業能力主要包括五個因素:一是就業動機和良好的個人素質。包括頑強的毅力、充沛的體力和精力、自我管理的自主性、嚴謹的工作作風、靈活的應變能力等。二是良好的人際關系。包括交際的能力、適應能力和合作能力等。三是廣博的科學知識。包括具有廣博的、綜合性、跨學科的知識組合及多元文化的教育背景。四是有效的工作方法。具有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五是敏銳而廣闊的視野。具備創業者和企業家精神,能夠以全球性視野和多向思維、批判性思維方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在廣闊范圍內謀求發展。
謝志遠認為,就業能力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基礎能力、專業能力和差異性能力。其中基礎能力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正確的就業動機、應聘能力及適應能力等;專業能力包括專業知識、職業崗位所需的一些特殊技能等;差異性能力主要是指個性化、創新與創造性。對就業能力來說,基礎能力是前提,專業能力是關鍵,差異性能力是核心。
鄭曉明認為,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不是單純指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多種能力的總和。在內容上包括學習能力、思想能力、實踐能力、適應能力和應聘能力等。學習能力是知識的獲取能力;實踐能力是知識的運用能力;思想能力是思維能力和政治鑒別力、社會洞察力、情感道德品質的綜合體現;適應能力是指自我駕馭能力、生理調節能力。在就業能力的構建元素上,主要包括個人的智力性因素與非智力性因素,即智商與情商,或稱智力資本與能力資本。
就業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是大學生為獲得和保持職業而將知識、技能和態度展現出來,并創造社會價值的能力。主要包括普適性能力、個性心理品質、職業勝任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普適性能力是可以應用到不同崗位和職業中,可以跨越不同領域滿足工作需要的能力,職業勝任能力是指與大學生將要從事的具體工作相關的能力,個性心理品質是指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尚的職業道德及頑強的毅力、堅忍不拔的精神等,社會適應能力是指迅速融入集體和社會、進入職業角色或充分進行角色轉變的能力。普適性能力和基礎能力,其中職業勝任能力是核心能力,個性心理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是實現就業理想、獲得職業生涯持久發展的基本前提。
三、文秘學生就業能力分析
對文秘學生而言,就業能力是指與秘書工作相關的多種能力的總和。包括專業能力和通用能力。專業能力是指與秘書工作緊密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包括秘書工作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以及在實踐中的運用能力。通用能力是指與秘書工作相關的、從事任何工作都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是跨職業的、可遷徙的多種能力的總和。專業能力與通用能力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共同構筑了文秘專業學生就業能力體系。
(一)文秘專業能力是就業能力的核心
對任何職業而言,專業能力永遠是用人單位考核人才的首要標準,也是應聘者最具競爭力的籌碼。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秘書人才專業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離開專業能力,專業化就無從談起,因此文秘學生就業能力首指專業能力。
秘書專業能力由基礎知識和文秘職業能力兩部分組成。基礎知識主要是指不區分專業的、綜合性的、基礎性知識,包括哲學、歷史、文學、藝術、地理等人文基礎知識和思想政治素養、職業道德素養等。文秘職業能力主要包括核心性職業能力和一般能力。核心性職業能力以寫作能力、文書處理能力、辦公室管理能力、信息運用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為主;一般能力是指協調組織能力、計算機能力、外語能力、公關接待能力、檔案管理能力、策劃籌備能力、參謀輔政能力等。
(二)文秘通用能力是就業能力的基礎
文秘通用能力是針對秘書整體職業生涯而言的,對于秘書的終身學習、職業轉換和角色適應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現代社會經濟體制的多元化、社會分工的細致化導致職業轉換的機會越來越多,概率越來越大,一個人一輩子只從事一種職業幾乎不可能,為了實現職業生涯規劃的終極目標,文秘學生不僅要具備文秘職業相關能力,還必須具備多種通用能力,以適應終身發展的需要。
文秘學生必備的通用能力包括思想能力和實踐能力。思想能力主要是指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斷能力、改革創新能力、決策能力和策劃能力等。實踐能力主要是指收集、處理和利用信息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實踐運用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等。通用能力培養的關鍵之處在于要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勇于承擔責任和善于溝通交流合作,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環境和可能發生的角色轉換。因此,從更深遠的意義上說,通用能力是決定學生終身發展的核心和關鍵能力,文秘教育要從學生整體職業規劃的角度出發,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戈德斯密特.展望新世紀高等教育:理論學習與職業生涯的中介[J].金愛晶,譯.高等教育研究,1996,(6).
[2]謝志遠.關于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05,(1):90-93.
[3]鄭曉明.就業能力論[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報,2002,(3).
[4]張麗華,劉晟楠.大學就業能力結構及發展特點的實驗研究[J].航空教育研究,2005,(1).
[5]汪懌.就業能力:促進高校畢業生旅游事業的重要方面[J].教育發展研究,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