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高校大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環節薄弱,這是當今各高校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也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針對黑龍江省農業信息傳播的現狀,將大學生的力量與我們現有的資源相結合,創造出一種新模式,既能夠使大學生充分參與到社會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專業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又能夠更好地將農業信息及時地傳播到農民手中,最大程度上發揮農業信息的效力。
關鍵詞:大學生實踐;農業信息;傳播;農業專家在線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5-0300-02
引言
大學生是社會建設和國家發展所需人才的主要來源,對大學生的教育是我們教育體系中的關鍵環節,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階段。農業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適應我國農業現狀,能夠熟練掌握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能夠從事生產管理、新技術和新產品研發,具有扎實理論基礎的創新型技術人才。我國高校大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環節薄弱,這是當今各高校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也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針對黑龍江省農業信息傳播的現狀,將大學生的力量與我們現有的資源相結合,創造出一種新模式,既能夠使大學生充分參與到社會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專業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又能夠更好地將農業信息及時地傳播到農民手中,最大程度上發揮農業信息的效力。
黑龍江省地處我國東北邊陲,耕地1 176.72萬公頃,園地6.01萬公頃,林地2 429.94萬公頃,牧草地231.03萬公頃,其他農用地94.42萬公頃,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是農業大省。黑龍江省全面推進信息化強省戰略,將電子政務、企業信息化、農業信息化作為三大重點工作積極推動落實,農業信息化的建設正在為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發揮著助推作用。農業信息化是在農業領域充分運用信息技術,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培育和發展以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的生產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改善農產品質量,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歷史進程。它既是一種信息形態,又是農業發展到某一特定階段的過程描述。
一、研究背景
“農業專家在線”網站是我國第一家具有數十名專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在線與非在線的方式對農民提供科技咨詢服務的信息化系統。它以東北農業大學深厚的學術底蘊、扎實的科研能力、豐富的科技成果為依托,強大的專家隊伍、專業的信息人才、廣泛的學生資源為優勢,經過10年的探索與發展,已經形成了學科門類齊全的、功能完善的、咨詢形式多樣的、基本上能夠滿足各層次農民需要的農業科技信息交流與咨詢服務系統。
以“農業專家在線”網站為信息技術交流的核心與平臺,通過建立橫向相連、縱向貫通的信息采集、傳播渠道,利用大學學生和教師的資源優勢形成實時互動服務的、個性化特色明顯的專業性技術服務體系,從而縮短科技專家與技術需求者之間的“時空”距離,實現快速解答技術需求者的疑難問題,并根據其實際需求,深入實地進一步服務,使網上間接異地服務、網下實地直接科技服務得到有效結合,滿足農民、農民合作組織、涉農企業等對科技服務的需求,提高技術信息利用效率,使科技專家的最大效能得以充分發揮,使大學生能夠更多地實踐所學知識,更廣泛地接觸社會,發現和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所出現的問題,走出一條信息技術發達,社會科技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路子。
農業是我國的重要產業,在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基礎性地位。在現代農業的建設與發展中,人才是關鍵,是核心。高等農業院校肩負著培養農業高級專門人才的重任,而人才培養質量關系著農業發展的水平和速度。目前,農業高等教育尚存在人才培養規格與農業發展需求不相符合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是高等農業院校所培養的農業高級專門人才實踐能力不強,不能滿足實際需要。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拓寬實踐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以提高農學類專業大學生的實踐能力。
如何將農業信息傳播工作與大學生的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既能更好地為本省農民服務,使農民能夠準確、及時地得到所需要的信息與幫助,又能夠充分發揮大學生的專業能力,得到更多的實踐機會來鍛煉自己,是我們一直在努力探索的問題。
二、實施方案
(一)成立志愿者服務隊
利用大學已有的資源優勢,組織一批在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成立志愿者隊伍,培訓志愿者使其能夠利用網絡、電話語音、移動通訊等各種信息傳播手段將農業信息傳達到農戶手中。
(二)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傳播的方式,創新服務模式,開展科技咨詢服務
1.分類整理各類農業信息,健全農業信息數據庫
通過“農業專家在線”網站,以其不受時空距離影響的、具有在線專家服務的優勢,按農作物、園藝作物、動物科學、動物醫學、農產品加工、農業工程、資源與環境保護七大領域分類,建立40個專家咨詢服務論壇及農業法律診所、農業經營診所、會計事務所、農業發展項目及規劃編制事務所、農業檢測事務所、寵物診所等六個專業性、實用性強的信息服務欄目,供農民瀏覽與交流;建立數據組織標準、數據采集標準、數據分類標準、數據質量標準,從數量龐大的復雜信息資源中發掘、分析、判斷、選擇、整理出用戶最需要的、最有價值的信息。大學生志愿者根據自身專業特長,定期將各欄目中實用范圍廣、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和信息分類整理出來,一方面發布到網站首頁相應的欄目,便于用戶點擊查看,另一方面方便日后將信息集結成冊,在志愿者下鄉活動中,免費發放給農民學習。
2.建立QQ群方便用戶與專家交流
網站建立會員園地、專家在線QQ群,為涉農或農業生產經營者提供交流的空間;大學生志愿者輪流值班,在QQ群內幫助提出疑問的用戶與專家聯系并解答相應問題,不僅豐富了自己的知識,也能在實踐中增強了自身的能力。
3.制作視頻課件供用戶點播學習
通過網絡視頻教室,定期地組織專家進行視頻講座,使全省9889個行政村都可以即時收看學習,并能夠即時互動,請專家解決疑難問題。我們錄制專家講座的視頻,培訓志愿者將視頻后期制作好,發放到網上,以供用戶隨時點播學習。
4.開通11631163語音咨詢系統
開通11631163農業專家熱線電話、飛信、手機短信服務,安排志愿者接收并傳送信息來完成專家與農民的互動。
我們在2011年10月末,開通了11631163語音咨詢系統,用戶可以通過直接撥打電話,向志愿者提出問題,并且在規定時間內即可得到我們資深專家的專業解答。
5.組織寒暑假到鄉村實踐調研
利用寒暑假期,組織部分志愿者到省內的部分鄉村下鄉實踐調研,做好完善的調查問卷并歸類整理,作為日后研究的基礎數據,以便于我們能更深入地研究農業信息化和信息落地問題。
為充分發揮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服務功能,加強農村黨、團基層組織建設,推動全省農村黨員干部素質提升活動深入開展,省委組織部、團省委、東北農業大學等涉農院校在全省范圍內聯合開展2011年度“萬名大學生進萬村”社會實踐服務行動。“萬名大學生進萬村”是黨建帶團建的新載體,是大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新方式,是推動遠程教育的新舉措。
我們還分別在2011年的寒假以及2012年的寒、暑假向黑龍江省二十多個農村分派了志愿者進行實地調查,并收回調查問卷近萬份。這些問卷將作為我們日后研究的基礎數據,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為農民服務,同時,也像最基層的農民廣泛宣傳了“農業專家在線”網站,使農民獲得了解決疑難問題的新途徑。
6.鼓勵學生自發開展活動
鼓勵和支持志愿者自發地開展一系列學生活動,增強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自身專業素養,通過大學生的智慧,開發出更多為農民服務的途徑。
三、創新點
在“自上而下”信息通道的基礎上,開辟了多條“自下而上”的信息通道,變技術“推送式”服務為“定制式”服務、“大眾化”服務為“個性化”服務;因地制宜,走低成本之路。考慮到本省農民的實際情況,研究開發出適合本省情況的多種低成本的信息傳播途徑;強調網絡技術與常規媒體相結合、信息服務與科技服務相結合,通過多渠道建設專家與用戶在線互動深入交流的系統,開展綜合性服務;通過組織推動社會力量開展信息服務,推動農業信息服務的社會化;增強實時在線服務的快捷性、交互性、權威性、準確性、完整性和易用性。
四、結語
通過社會實踐平臺,構建了專業學習的新載體,以此作為專業知識的拓展與延伸。“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干”。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大學生逐步了解了社會,開闊視野,增長才干,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位置,發現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增強學生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毅力。
將大學生的實踐活動與農業專家在線信息傳播的服務相結合,是一個良好的起點,從這個起點出發,我們可以進一步探索更多的學生實踐與農業信息落地相結合的新途徑,以達到既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又更好地服務農民的目的。
我國的高等教育應該緊跟著時代發展的步伐,與時俱進,對大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標。我們應該不斷探索、嘗試新的培養模式,構建一個雙贏的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能夠施展自身能力、為農戶提供有效解決自身困難的一個環境,以適應社會的迅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宮麗華.高校要著力營造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生態環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3).
[2]劉寶存.確立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