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路(足球評論員、節目主持人):
浙江衛視、江蘇衛視兩檔明星跳水節目幾乎同時推出,短兵相接、直接對抗。第一回合收視率江蘇力壓浙江。第二回合,浙江又反超江蘇。今后競爭將更加激烈。三大因素決定此類節目的收視率——1、看誰的牌兒更大; 2、看誰摔得更狠; 3、看誰穿得更少。
@《東方今報》:
從《中國好聲音》到《我是歌手》,《星跳水立方》到《中國星跳躍》……靠著一個又一個的噱頭,這些綜藝節目都賺足了人們的眼球。你以為你看的是節目,其實,那都是營銷?!吨袊寐曇簟愤\用的是病毒式營銷,《我是歌手》扛著懷舊式營銷的旗號,跳水節目則在進行自殺式營銷。60多歲的牛群挑戰10米跳臺,5米深水池中韓庚當場被水浪拍暈,陳光標肛門倒灌水……這任何一個放在社會新聞版都會讓人瞠目結舌的事件,霸占的卻是娛樂頭條。為了一炮而紅,為了一鳴驚人,為了一擊即中,明星們和節目制作方似乎都拿出了自殺式營銷的決心。
@黃健翔(體育評論員、節目主持人):
一邊要求綜藝娛樂節目“有意義”,一邊把新聞評論節目當娛樂消遣;一邊是體育節目收視率低的在“跳水”,從業者苦惱于體育的窄眾,另一邊是有人批評明星跳水節目不專業不競技太娛樂。大哥,您到底要看哪樣的節目?
@《新民晚報》:
對于大多數電視觀眾而言,或許并不能區別開《中國星跳躍》和《星跳水立方》——名字雷同、播出時間接近、選手都是體育和娛樂圈明星,還同樣是從海外引進版權。作為國內省級衛視排行第三的浙江衛視,以一檔同類型節目跟進,“貼身肉搏”老二江蘇衛視,從競爭策略上而言無可厚非,但《中國星跳躍》為了死咬對手而呈現出的惡俗嘴臉叫人難以接受。
@顏強(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盡管跳水本身在節目中只是一項工具,盡管兩檔節目開播后都被鄙夷為噱頭,我仍然覺得,這些節目的出現,是跳水的幸事,也是體育的幸事。這樣的運動推廣手段,甚至會比年復一年在“兩會”前唱“打開學校大門”、“給孩子們更多運動時間”要有效。在中國,正面灌輸、行政督導都完不成的任務,交給娛樂或許是值得嘗試的解決方案。
@安德魯.雷默(英國體育記者):
高度的商業化把最能體現中國人勇氣的一個項目,已經征服了世界的一個項目,變成一項純娛樂的游戲。這是一個國家娛樂發達到一定程度的象征。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明星體操、明星拳擊、明星擊劍……整個奧運會都可以用一種娛樂明星參與的方式搬上電視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