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你有沒有看過這部《廣告狂人》,喜愛美劇的你一定聽說過這部連奪3座金球獎最佳劇集,4座艾美獎最佳劇集的“神劇”。也許你曾試著踏入這個充滿復古風情的廣告世界,但無法忍受其獨特的“慢熱”敘事方式,于是你動搖了,搖了搖頭,不敢茍同評論家和媒體對《廣告狂人》的盛贊。但是,請千萬別放棄,一旦進入了這個時光隧道,進入了光怪陸離自由美好的上世紀60年代,便可以翱翔在那片不一樣的天空中。
《廣告狂人》嶄新的第六季已經拉開帷幕,制片人馬修·維納(Matthew Weiner)早已確認曼哈頓廣告人的故事將于第七季畫下句號,正在播出的第六季將作為高潮之前的小前戲展開劇情。筆者采訪到《廣告狂人》的幾位主創,和他們一起探討每個人物的塑造和他們的心得。
2013
1
Don Draper
唐·德雷珀
廣告創意總監,第四季中新公司SCDP的合伙人之一,公司名中的D即為他的姓Draper。唐酗煙酗酒,背負著沉重而神秘的過去,他盡一切努力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廣告人。他和伊麗莎白·貝蒂結為夫妻,并育有三個孩子,但由于他嚴重的自我認同危機、他生活的謊言和亂性的行為導致其婚姻的破裂。
2
Peggy Olson
佩吉·奧爾遜
佩吉·奧爾遜以唐·德雷珀的秘書身份進入觀眾視野,憑借自己努力成為了一名廣告文案,并擁有自己的辦公室。她懷上了彼得·凱貝爾的孩子卻毫不知情,直到她暈倒被送往急救室時才知道自己早已懷孕。佩吉以堅韌的性格誕下一子,并讓自己的媽媽撫養,但彼得一直被蒙在鼓里,不知道這個孩子的存在。
3
Peter Campbell
彼得·坎貝爾
彼得·坎貝爾是一名年輕頗具雄心的廣告執行人,來自一個老牌的紐約大戶家庭。當彼得發現唐的身世秘密后,想要敲詐勒索唐卻沒有成功。唐和彼得的關系十分微妙,彼得一直把唐當作自己的目標,兩人從最初的死對手逐漸變為互相尊重,當唐勸說彼得成為新公司的合伙人時,兩人的仇恨一筆購銷。雖然彼得的名字沒有出現在公司SCDP中,但他仍然以最勤奮的狀態工作,為起步階段的新公司帶來800萬美元的資金流。
4
Betty Francis
貝蒂·弗朗西斯
原Betty Draper貝蒂·德雷珀
貝蒂是唐的前妻,也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在費城長大,畢業于布林莫爾大學,在紐約當模特時與唐相識,不久后便結為夫妻。貝蒂逐漸意識到丈夫與其他女人不軌的事實,她并未容忍這種行為,隨即提出分居。
5
Jon Harris
瓊·哈里斯
瓊·哈里斯以辦公室主任的身份出現,她與羅杰·斯特靈有很長的婚外情,當羅杰的心臟病兩次發作之后,瓊決定終止這段感情。瓊有著出色的辦公技能,她能恰到好處地處理人際關系、大小瑣事,在斯特靈的勸說下,瓊加入了新公司。第五季結尾處,瓊已經成為了新公司的合伙人之一。
6
Roger Sterling
羅杰·斯特靈
羅杰·斯特靈是一名二戰老兵,他的父親是廣告公司的元老,他也隨之成為公司最早的合伙人之一。羅杰是好彩香煙的廣告執行人,這筆生意是新公司SCDP的主要收入來源,但當好彩香煙與其終止合作關系后,羅杰在公司中的地位不如之前,對公司的日常事務幾乎不聞不問,也極少露面。
二'
《廣告狂人》的七年“孕期”
《廣告狂人》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60年代的紐約,主角們在一家廣告公司中工作,這家公司經歷了被并購,被重組等一系列變動后,幾名廣告人自己成立了新公司,當上了自己的老板?!稄V告狂人》的英文名Mad Men來源于麥迪遜大街(Madison Avenue)上工作的廣告人的自我嘲諷,同時又取自Ad Men之意(Ad是廣告Advertising的簡稱)。由喬·哈姆(Jon Hamm)扮演的唐·德雷珀(Don Draper)是故事的中心,這名創意總監的個人生活和工作狀態是劇集剖析的重點,也是那個年代的橫切面:廣告行業的殘酷一面,經歷戰爭的創傷心靈和上流社會的種種不堪在唐的身上完美融合。
《廣告狂人》收到了評論界的一致贊譽,歷史背景、視覺效果、服裝設計、表演、劇本和導演等諸多方面均被冠以“考究”、“細致”等評價,也是第一部連續獲得四屆艾美獎最佳劇集(劇情類)的劇集,就在前不久《電視指南》(TV Guide)把《廣告狂人》評為60部最偉大電視劇集中的第六名。
《廣告狂人》故事早在2000年便已經成型,那時馬修·維納是電視劇集《貝克》(Becker)的編劇,他寫出了《廣告狂人》的試播集劇本,那時還沒有確定“廣告狂人”的名字。HBO的電視制片人大衛·切斯(David Chase)看到還是草稿的“廣告狂人”后決定把馬修·維納招到自己麾下,兩人一同創造了備受贊譽的《黑道家族》(The Sopranos)。大衛·切斯回憶說,“廣告狂人的故事如此鮮活,他想表達出一種新的東西,馬修的這個故事發生在1960年代,像一面棱鏡,人們從中能看到光怪陸離的美國歷史”。
七年過去了,這個有趣的故事并未受到HBO或者SHOWTIME電視網的青睞,當《黑道家族》迎來大結局時,馬修把這個故事帶到了電視節目交易市場中,AMC看中了這個項目,2007年正是AMC意欲拍攝原創劇目的第一年,AMC主席艾德·卡羅爾(Ed Carroll)回憶說,“那是我們正想創作一部非常優秀的高質量劇集,當我們看到《廣告狂人》后,覺得它能打敗一切平庸的作品”。
三'
《廣告狂人》是那個時代的科幻故事”
《廣告狂人》中一直在強調1960年代的一些標志,力圖從細節上完美還原當時美國社會和文化的現狀,我們能從中看到大量的吸煙、飲酒鏡頭,還對性別歧視、女權主義、同性戀、種族主義等多種社會問題進行了剖析。馬修·維納認為,《廣告狂人》更像是一本預言性質的百科全書,通過對1960年代的描寫隱喻了當今社會的問題,例如社會的疏離與無情、人際關系的變化,已經是《廣告狂人》的另一層主題。
《廣告狂人》讓我們從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了解那時的人們對政治、文化思潮的看法,而不是政治書一般的無趣、填鴨式的說教。馬修·維納把《廣告狂人》稱為“那個時代的科幻故事”,“因為科幻故事會用虛構的世界、發生在未來的故事來描述當代社會, 而《廣告狂人》則用過去的事情來警醒人們,這些議題我們不會在現實生活中公開討論,但我們可以在《廣告狂人》中討論”。
1'
性生活混亂和性別歧視
《廣告狂人》中對男性和女性的夸張描述讓其成為性別歧視討論的熱點之一,劇中的男性大多都已訂婚或結婚,但卻與其他一名或多名女性維持性關系,主要角色均有出軌的行為。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瑪麗·威爾遜(Marie Wilson)表示,“看到男性和女性之間如此相處讓人難過,也讓人難以接受。因為這種情況不僅僅發生在過去,這一問題仍然也存在于現實社會中?!稄V告狂人》傳達了這樣一種信息:權力仍然掌握在男性手中,對于女性來說,如果你長得漂亮,你就有更多上位的機會,但不會讓你走到最高的位置”。
馬修·維納談到兩性話題時難掩羞澀之情,他也認為《廣告狂人》中關于兩性沖突的話題十分沉重,有時會讓人覺得無法呼吸。“大大小小的角色都在兩性沖突的大背景下完成他(她)們的故事,女性在掙扎,男性在享受,這極好地詮釋了那個時代的面貌。家庭主婦與心理醫生的談話全都在丈夫的掌控中,職業女性為了和男性平起平坐不擇手段,這些都是《廣告狂人》中的故事:男性角色似乎永遠不會為嗜酒和亂性負責,而女性角色永遠會受到懲罰?!?/p>
《廣告狂人》中的佩吉是一名廣告人,她以唐的秘書的身份踏入這個故事,在一起機緣巧合中顯示出她的創意天賦,成為了一名廣告文案。扮演佩吉的伊麗莎白·莫斯談到自己角色時也不禁唏噓,“此前劇中曾多次暗示,沒有一名女性能夠成為廣告文案作者,而佩吉的成功也只是偶然。”
2'
酗酒
馬修·維納創造了一個不能沒有酒精的世界,辦公室中放置了專門的酒柜,人們在午餐時就大量飲用威士忌和朗姆,更不用說晚餐了?!稄V告狂人》第二季中有這樣一個情節,一名廣告執行人醉酒后小便失禁被強制送入康復中心……馬修·維納故意把“片中的幾個主角塑造成有酗酒傾向”,他表示自己也會小酌幾杯以怡情,但不會酗酒。他說,“當代社會意識到酗酒是一種精神疾病、并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這個事實,只是近十年的事,但在1960年代,大量飲酒被認作是身體好的表現,也是一種浪漫的行為”。
3'
反主流文化
《廣告狂人》中的每個角色都在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幸運的是,他們沒有被卷入文化戰爭中,在1960年代,全面的文化沖突還尚未展開,但也初見端倪。伊麗莎白·莫斯本身就很喜歡小眾文化,她和我們分享了第四季中的一個情節:佩吉和一名《生活》雜志的攝影師來到一家裝修考究的兩層閣樓中,“那里處處可見反主流文化的痕跡,我們看到了大膽的撞色和波西米亞裝飾,這種強烈的文化沖突讓我心醉”。
馬修·維納談到了第四季的另一幕戲,“這也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一集,很有深意。佩吉和她的嬉皮士朋友走出公司去狂歡,而彼得·坎貝爾則在辦公室中整理他新談來的600萬美元合同,兩人目光不經意相聚一瞬間,主流文化和亞文化沖突的煙花隨即點燃”。
4'
自我認同危機
《廣告狂人》的主角唐經歷了嚴重的自我認同危機,這種心理狀況在1960年代頗為常見,唐從朝鮮戰場返回正常社會后,一直使用戰友的名字生活,自從他決定稱呼自己為“唐”開始,就身披一個巨大的謊言,唐是一個孤獨的人,反映出那個年代人們的精神狀況。
馬修·維納對于自我認同危機有著更深一層的剖析,他認為廣告行業是此種危機的催化劑?!捌鋵嵳f白了,廣告就是為了銷售產品營造出合理的'謊言',而唐的身份也是一個合理的謊言,這樣的角色設定增加了《廣告狂人》的可看性?!泵绹奈幕敵鋈蛴忻?,馬修·維納笑笑說,“想知道那些標志著美國文化的產品是怎樣誕生的嗎?好彩香煙、希爾頓酒店、新秀麗箱包……”這些商品都是《廣告狂人》中的客戶,“我們看到廣告人們營造出美妙的夢境,他們的創意是銷售商品的魔法,他們的收入來自于人們心甘情愿接受的謊言。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是唐,沉浸在商品的海洋中卻忽略了美麗外衣下面的本質”。
喬·漢姆為了《廣告狂人》付出了不少心血,有時入戲太深,也不時出現自我認同危機,他調侃說,“自我認同危機是《廣告狂人》中的主要議題,也是當代社會的主要問題。劇中的每個角色都不是他們表現出來的那樣,就如同當代人一樣,都為自己的雄心壯志生活著,甚至扭曲了自己,隨著故事的展開,他的秘密一個個地被人們所知,藏著骷髏的衣柜也終有見天日的時刻”。
5'
種族主義
從50年代末到60年代,種族主義十分盛行,種族歧視存在于社會的每個角落,毫不掩飾,直到人們意識到這點,民權運動推進了種族平等的進程,美國上層社會(主要指白人男性)才收起他們潛意識中的種族主義,慢慢地磨去自己骨子里的種族主義。
“故事的主角唐帶有很強烈的種族主義傾向,不能因為他雇傭了一名非裔秘書、找了一名非裔女性當作女友就認為唐不是一名種族主義分子?!瘪R修·維納毫不避諱種族主義這個話題,“實際上,如果把這樣一名角色塑造成對種族無偏見,反而有失真實,唐是一名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白人男子,是上流社會的代表人物,他的社會地位決定了他是一名種族主義分子,因為他生活在那個年代。我們不會把這個燙手山芋扔到一邊,我們大膽地描述它,比如第三季的《霧》(The Fog)中,彼得·坎貝爾(Peter Campbell)提出專門針對下崗的非裔人群制定廣告方案;第四季的《美麗女孩》(The Beautiful Girls)中,佩吉處理了一起危及公關事件,一家企業因為不愿雇傭非裔美國人而招致工人罷工”。
《廣告狂人》中的有色人種角色幾乎沒有臺詞,這也是由故事發生的時間決定的。如果這是一部現代題材的劇集,《廣告狂人》早就會被扣上“種族歧視”的帽子。根據一份1963年的廣告行業報告指出,在從業的2萬雇員中,只有25名非裔美國人從事核心工作,小時工不算在內,《廣告狂人》遵循了史實。
6'
吸煙
在美國,尤其是公共場所,吸煙并不常見,但1960年代可不是這樣,吸煙被認為是高雅的行為,幾乎《廣告狂人》中的每個角色都是煙民,每集中都會吸上2-3支香煙。馬修·維納用首集向我們說明了香煙在《廣告狂人》中的重要性,“第一集我們就講這些廣告人如何為好彩香煙打造宣傳策略。當《讀者文摘》指出吸煙有害健康甚至導致肺癌后,好彩香煙慌了手腳,不知如何應對,而唐在制定廣告策略中避開了'健康'的話題,把重點放在營造氛圍上,這一轉變獲得了好彩香煙的好評,展示了這名廣告天才的能力。第四季中,好彩香煙不再與唐的公司進行合作,唐于是寫了一篇“為什么我戒煙了”的文章發表在《紐約時報》作為終止好彩香煙合作的聲明,獲得了社會的一致認可,隨之他們與'美國抗癌協會'進行合作?!?/p>
馬修·維納特地解釋說,演員在片場是不抽煙的,這不僅僅是為他們的健康著想?!罢l都不想在一個煙霧繚繞的環境中工作”,而且在加州(《廣告狂人》在加州洛杉磯拍攝),在公共場所吸煙是違反法律的。
很多人都覺得《廣告狂人》是一部悶劇。的確,如果你看了第一季第一集,你一定會同意這種說法,開場8分鐘完全沒有臺詞,這種慢節奏確實讓習慣了眼花繚亂剪輯的觀眾們無所適從。唐在劇中是一個深沉的人,扮演唐的喬·漢姆臺詞少得可憐,馬修·維納為了營造唐的角色下了不少工夫,他和導演進行溝通,讓喬用眼神、神態和動作進行表演,而不僅僅是張口說話。有一幕戲是唐無法面對自己的兩種身份,幾乎沒有臺詞,馬修認為在表達情感時,臺詞是多余的?!靶液梦覀冇袉獭h姆,如果不是他,我們就沒有這種效果?!?/p>
喬·漢姆算是劇組中最忙的一個人,在拍攝中,喬天天到場早出晚歸,正是在片場中積累的豐富經驗使得喬拿起導筒,偶爾也客串一把,過過導演的癮。第五季第三集和第六季第三集均出自喬的手中。馬修·維納對于喬的角色轉變十分贊許,作為劇集的制片人,馬修除了要編寫劇本外還要打理其他事宜,他承認自己在片場的經驗遠遠不及每天工作的演員們。
對于這樣一部沒有爆炸、沒有懸疑的劇集來說,馬修·維納是如何把《廣告狂人》打造成值得回味的獲獎劇集呢,他向我們揭曉了答案?!懊刻煳叶紩研闹械墓适抡f給我妻子聽,給她看我寫好的劇本,她很喜歡我這樣做,我們一起討論每個角色的發展?!?/p>
由詹紐瑞·瓊斯扮演的貝蒂從第五季開始喪失了苗條身段,她笑著承認自己也不喜歡變胖,但是因為懷孕沒有辦法,而馬修·維納特地因為詹紐瑞·瓊斯的懷孕給她設計了相應的劇情。詹紐瑞大笑,“貝蒂去看了醫生,然后不停地吃藥,她以為自己得了癌癥,但最終她只是越來越胖”。馬修最初想了很多辦法來掩飾詹紐瑞的懷孕,“我們團隊想過要在她身前放個購物車、購物袋,或者讓她的女兒擋著,但后來我們認為這并不需要掩飾,于是編劇們特地設計了貝蒂心病導致肥胖的劇情”。
如今詹紐瑞已經身為人母,身材也早已恢復如同模特一般,但馬修依然讓她身著大號外衣,馬修也有自己的理由,“一下子瘦30斤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但詹紐瑞是個美人胚子,她即使懷孕的時候也很有魅力”。馬修對詹紐瑞的表演評價極高,“人們總是忘記了她是多么出色的一個演員,因為人們從她身上根本看不出表演的痕跡”。
由于劇情需要,《廣告狂人》中經常出現一些真實商品的名字,前文提到的好彩香煙、希爾頓酒店都是真實存在的商品。第二季中我們見到了來自德國的喜力啤酒,制造商想把這種啤酒介紹給美國人,這則短廣告最終在節目中以插播形式播出,這一情節出現在第二季結尾中。
五'
《廣告狂人》中的“軟廣告”?
馬修·維納談到這個問題時表示,劇中的這些品牌并沒有以廣告的形式出現,不存在軟廣告的嫌疑,把這些品牌加入到劇中只是為了增加劇集的真實感?!拔覀円苍鴩L試在劇中加入軟廣告,但最終效果都不盡如人意。我最初的設想是每一季引入一個品牌置換,但沒能實現,于是觀眾看到了上百種商品,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而且沒有一個廠商為此付錢?!瘪R修·維納談到了另一個品牌杰克·丹尼威士忌,在劇中表現出來的過度飲酒和酒后亂性招致美國廣告協會的投訴,美國廣告協會認為《廣告狂人》對杰克·丹尼威士忌做了不正當的宣傳,違反了酒類廣告的規定。在《廣告狂人》中,我們見到的其他品牌還有聯合利華、吉列、美國航空、捷豹、卡迪拉克等等。
馬修·維納補充說他并不反對劇中的軟廣告,這是一個節約成本的好機會,但有限的廣告置換機會會給劇本寫作帶來極大的挑戰。創作必然會受到投資者的控制,而這不是馬修·維納想要看到的。于是他表示,“在接下來的劇情中,你們看到的都不是軟廣告,我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