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憑借陽光帥氣的外形,清新自然的氣質,樂觀開朗的個性,偶像彭于晏在娛樂圈行走了十年。當下一個十年開啟的時候,他步入而立,仍難逃偶像之名。其實也無妨,偶像并非只有皮相,專業、努力、正能量爆棚,偶像也可以恒久。
更何況,他敢于在28歲 “高齡”挑戰體操這一高難運動,8個月換來44寸胸肌;練習自由搏擊每天挨上二三百拳,直至鼻子被打腫;學手語、練廚藝,為角色他創造了一個個奇跡,他的標簽中又多了執著與堅守。艱辛汗水背后,換來的是主演電影接連破億的認可與贊賞。盡管票房不是衡量成功與演技的唯一標準,但在票房至上的電影“億”時代,他為自己創造著更多的可能。
“百變”的彭于晏'
20歲的激情飛揚到30歲的睿智沉穩,男人的成長需要打磨與歷練。站到了30歲的檔口,彭于晏明白不懈努力、大膽挑戰是書寫成長軌跡的最佳方式,于是有了《愛Love》的1.2億;《寒戰》的2億;《太極1、2》累計2.5億以及《分手合約》的1.5億。以億為單位的票房背后,是他表演終于“上道了”的欣喜,終于,他的演技開始與長相看齊。
回想最初的經歷,幾乎與影視劇的橋段相似,彭于晏的出道充滿“意外”。正讀大二的他因為外婆的去世,而回臺灣奔喪,卻被導演看中,邀他去試戲,此后便有了他的入行之作《愛情白皮書》。
天生的精致面孔,自然是愛情劇里的男主角。《海豚愛上貓》、《我在墾丁天氣晴》、《牽牛的夏天》、《愛的發聲練習》、《近在咫尺的愛戀》……他游走于各段愛情之間,或悲或喜,游刃有余。
但再美麗的愛情若成為一成不變的主題,也會索然無味。當電影《六號出口》找到彭于晏的時候,他意外感受到了表演的另一重魅力,“這是個講述當下年輕人生活百態的故事。當大家專注地看你的表演,并被代入情緒的時候,那感覺真的很好”。從此之后,他對電影有了“企圖”心,對表演的興趣越發濃厚,開始停不下嘗試的腳步,開始期待通過角色改變自己。
“如果這個角色,能夠帶給我一些內心的改變,一些收獲,一些全新的感覺,那么我就會有動力,就會接。”《太極》中的方子
敬如是,《寒戰》中的李家俊如是,《分手合約》中的李行亦如是。
一臉忠厚的彭于晏演繹腹黑的方子敬,讓所有人意外。當陳國富與馮德倫找到他出演《太極》的時候,可以用興高采烈形容他當時的心情。“因為角色不僅要剃光頭,慘遭毀容,而且內心復雜邪惡,還要屢屢被村民圍攻,體驗了一把‘打不死的小強’。”
《寒戰》中深藏不露的李家俊是他第一次演繹警察,為了練就犀利的眼神,他瞇起眼睛找“狠”勁兒,對著鏡子練表情、練動作。雖然只有區區幾場戲,但外表與行為的巨大反差展現了他表演的張力,也發掘了他飾演反派的潛能。
“30歲對我而言,并非禁錮,反而意味著有更多的可能。”的確,退卻青澀,走向成熟,一切都變得更為從容。“未來一定不乏好的角色,在某個階段還會有更好的表現,但這需要過程,需在不斷努力中靜候他的到來。”
與李行的相遇就是這樣水到渠成。盡管還是愛情戲碼,但從學生時代延續到初入社會的情感,卻敵不過現實的殘酷,這讓彭于晏唏噓,這樣的經歷他不曾感悟,他樂于挑戰。
“難得有這么好的一個角色,浪漫的輕熟男。我覺得要在適合的階段,演適合的角色。現在如果有人找我演高中生,那就比較困難了,我現在更適合演高中生的體育老師。但我還是很懷念學生時代,永遠都會想演那時的作品。《分手合約》里不乏對青春的懷念,讓我對他很期待。”
電影中有不少哭戲,難過的原因和難過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演繹起來很是辛苦,但彭于晏坦言演完之后卻很興奮,每晚睡不著,他說自己的生活過于平淡,李行再次豐富了他的感受,為此他開心不已。
“其實每一部戲都是積累,劉松仁、梁家輝他們都是我表演上的老師,跟他們聊天,我得到很多啟示,演戲沒有捷徑,我必須要努力。每個角色都要多做功課去投入其中,每一場戲都是一番磨煉。正是因為這一次次的機會,才有了現在的我,才可以出演《分手合約》。”
“翻滾”的彭于晏'
“翻滾就是一種精神,從開始、挫敗、再來、直至成功,循環往復。”當問及翻滾的意義時,彭于晏這樣回答。他坦言“翻滾”是需要勇氣的,或許會失敗,也許會受傷,更可能成功。就像人生,每做一件事情都是挑戰,要有信心去面對結果。
從耍帥起家到展露熟男質感,彭于晏經歷的并非坦途。演藝事業原本一帆風順,卻在2009年發生變故,因與前經紀公司鬧出合約糾紛,他被迫停工半年。在他最迷茫,最惶惑的時候,《翻滾吧!阿信》走入了他的世界,注定要成為他人生的轉折。
“看到劇本我就哭了,其中兩場戲特別打動我——阿信決心不再渾渾噩噩,決定重返體操隊以及訓練時傷到了頭,躺在醫院里,想著自己曾經浪費的青春。”彭于晏坦言看完劇本就聯想到自己,阿信曾經的心路與那時的自己何其相似。入行時間不短了,也演過很多電視劇和電影,都比較賣力,卻沒有一部以高收視或高票房回報。不得不對自己從事的這一行產生質疑。《翻滾吧!阿信》重新給了他力量。“如果真的很喜歡一件事,就要有夢想,就要勇敢一點。人生真的在于你如何選擇,沒有人做事情是一帆風順的。特別要謝謝林育賢導演,在我最低落的時候給我機會,所以我要拼命,我要翻身!”
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彭于晏開始了史無前例的魔鬼訓練。體操并非普通運動,它需要強大的肌肉耐力和韌帶的高柔軟度,這都需要從小訓練。可彼時的他已經28歲,更是個一米八的大個子,幾乎是在進行一場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完成片中大量的體操動作,彭于晏接受了長達8個月的體能特訓,每天的訓練時間達12個小時,并要同時執行嚴格的飲食控制。不食油鹽,只吃清水煮菜。訓練過程苦不堪言,受傷更是家常便飯。“練鞍馬的時候,手破是經常的,每三天破一次,一恢復就再練,然后再破,到最后手皮越來越厚,也就不痛了。”
終于他練就了完美的8塊腹肌和傲人的44寸胸肌。鞍馬、吊環、跳馬、雙杠等項目他也可以運用自如,媲美半專業選手,連請好的替身都可以靠邊站了。付出后的回報接踵而來,2011年憑借 《翻滾吧!阿信》這一史上最具難度的表演,彭于晏得以有機會“對戰”劉德華、葛優、王千源,入圍第48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他的演藝之路因此再度順暢起來,越來越多的大制作、著名導演紛紛找上門來。彭于晏深知“翻身”不易,機會難尋,他堅持以“拼命三郎”的態度對待每個角色。為了與“影帝制造機”林超賢導演合作電影《激戰》,彭于晏再次接受“魔鬼”特訓,苦練“綜合格斗”及“巴西柔術”等搏擊技術,將身材練成脂肪僅為3%的狀態(普通男性約為20%左右),力求在演技和動作戲方面有更大的提升。
陽光的面孔,迷人的身材,不俗的演技,他對自己愈發有了底氣,“我不會隨意應付任何一個角色,都很認真地把它做到一定水準,我希望這種態度可以影響喜歡我的人”。如今的彭于晏很有可能是影視圈中下一個張震。他坦言自己沒有太多奢望,更樂于做好當下的自己,期待著下一個更特別、更有挑戰的角色,也盼望著有機會與那些他崇拜了很久的導演合作,成為周潤發、梁朝偉那樣優秀的演員。是的,已然“上道”的彭于晏一定可以創造更多驚喜。
Circle:這次出演《分手合約》是第一次與白百何合作嗎,感受如何?
彭:對,我們是第一次合作。之前看過她的《失戀33天》,所以還蠻期待的。見面后發現她很可愛,是可以保護人的,可能是因為她有不同的人生角色,既是好老婆,又是好媽媽,所以很多時候想跟她聊,跟她分享一些經驗。畢竟她的人生經驗比我更豐富,內心也更很成熟一些。在表演上也能體現出來,她的角色很有層次。
Circle:剛剛接到劇本時,你覺得這樣的故事真實嗎?
彭:我看完劇本后覺得這個所謂分手合約簽得太浪漫了。正是因為滿足不了女友的某些需求,他們才分手,正因為這種刺激,某種程度也成就了他,促使他奮進,后來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就。如果沒有這樣的挫折也許就沒有成功。所以我覺得挫折是成功的必經之路,才成就了更完善的自己。
Circle:戲中哭戲不少,對你而言是挑戰嗎?
彭:生活中的確很少哭 ,所以拍之前我一定要做很多功課。面對起伏較大的情感時,也會聯想自己的生活,演員頭腦中多少都會有些記憶寶盒,把角色投射到自己的經歷中,更容易釋放出情緒。戲中一些哭的橋段,百何都陪我完成,這是很難得、很珍貴的經歷。
Circle:戲中你演一名廚師,平時會做飯嗎?將來也會給心愛的人做飯嗎?
彭:既然要演一個廚師,那么角色體驗是必不可少的。我會找廚師聊天,問他為什么做這份工作,觀察他工作的狀態,會從中抓住幾個點,提煉到表演中。接下來還要和演員聊天,怎樣演更真實,對角色做到心中有數。
生活中我也會做一些菜的哦,比如煎各種牛排、雞排、豬排,還學會做意大利面、炒飯。將來一定會做給心愛的人吃啦。
Circle:與韓國的團隊合作,有什么新感受?
彭:能夠與不同國家的電影團隊合作,也是我接這部戲的原因之一吧。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長的電影人的確會有不一樣的火花,會學到很多東西。他們很敬業,團隊感強,現在做演員還是很幸運的。因為你除了可以跟很多臺灣演員、導演合作以外,還可以跟其他不同地域的導演合作,能增長見識,確實蠻好。
Circle:對男人而言,成熟的標志又是什么?
彭:我認為是責任感吧,對生活、對周圍的人都充滿責任,知道未來想要的是什么,不一定非要成就大事業,但卻勇于擔當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認為自己的變化更懂得照顧我的媽媽和姐姐了,讓她們幸福是我工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