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建筑業正處在蓬勃發展中,建筑施工隊伍在日益壯大,建筑企業的勞務管理工作也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各建筑企業和單位針對建筑企業勞務管理工作開展了積極的服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本文主要介紹這些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關鍵詞】建筑企業;勞務管理;存在問題;解決辦法
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的用工大戶,對促進基礎建設和社會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勞動合同法的頒布實施,勞務派遣工(以下簡稱勞務工)已經成為建筑企業用工的主要形式。擁有一支相對穩定、勞動技能熟練、責任心強的勞務工隊伍是建筑企業實現安全生產的有力保障。如何在生產任務繁重的情況下,做好勞務的管理工作、激發勞務的工作積極性、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等一系列問題,引起了建筑企業的高度重視和深刻思考。
2011年12月13日,新浪網刊登了一份調查報告的摘要,這份名為《京、渝、滬、深四城市建筑工人生存狀況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的報告由四座城市的大學師生,在今年4月至11月調研完成。調研范圍包括北京、重慶、上海、深圳4個中心城市。(1)75%建筑工人無勞動合同致討薪難。《報告》顯示,有
75.6%的受調查建筑工人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在簽訂過勞動合同的受訪者中,63.6%的工人自己手上沒有勞動合同。建筑工人李興峰講到自己在北京市通州區打工的經歷時說,“任何一份正式的勞動合同都應該至少一式兩份,而我們簽訂的合同只有一份,簽完勞務公司就拿走了。遇到事情,他不給你出具合同,你就沒辦法。”(2)四成農民工遭遇欠薪。(3)包工頭式的勞務用工是主流的用工模式。在建筑工人眼中,“包工頭”就是他們的老板。調查數據顯示,從包工頭與帶班手里領工資的工人比例達到76.8%,從建筑公司和勞務公司領工資的只占17.8%。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早在2004年就明確規定,“企業應將工資直接發放給農民工本人,嚴禁發放給‘包工頭’或其他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和個人。”由此可見,勞務工的薪資問題、合同問題、勞務保險問題已迫在眉睫,亟待解決。當然還有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
一、建筑勞務薪資管理問題
我國城鎮化建設帶動著我國的建筑業的極速發展,大量建筑企業和施工隊伍應運而生,其規模有大有小。相應的,由于建筑企業的增多,而建筑項目的數量有限,導致很多建筑企業在招投標的時候,為了中標而壓低了工程資金的預算。雖然中標了但是利潤有限,這樣也就影響到了建筑勞工的薪資發放問題。另外,很多小型的建筑企業在中標以后,施工的過程中由于本身的實力不夠雄厚,有的甚至在建設不久就會出現資金空缺,當然也就沒法及時給工人發放工資。同時有很多建筑企業還會遇到承建單位撥款不及時,這也能夠影響到建筑勞工的工資發放問題。只有部分資金力量比較雄厚的建筑企業,能保證按時按額發放工人的工資。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命令。
最有效的是直接到當地勞動行政部門申請勞動仲裁(不收費,不用律師),通過勞動仲裁下達的裁決書,向單位索賠,如果還不賠,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如果勞動仲裁不予受理或者仲裁不公,還可以在15天內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直接通過法院判決執行。按上述途徑索取工資的同時,還可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的規定,要求單位按應付金額50%以上100%以下的標準向你加付賠償金。
建筑主管部門要嚴密組織開展建筑業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檢查。(1)細化分工,落實責任。施工總承包企業要負主責,健全組織領導,指定專人負責,制定詳細方案。(2)摸清底數,制定對策。各單位要按照上級精神,認真進行自查,并及時通報上級主管單位,要將所有項目的工資支付情況弄清搞準,對所有項目做到“三個到位”:問到位,每個項目、每個人不留死角;看到位,要對工資發放臺帳記錄、簽字、支付憑證認真查看;查到位,無論在本地還是在外地的項目,都要認真排查。(3)加強監控,超前防范。要結合工程款支付監督務工人員工資確實發放到位,建立工資發放公示、糾紛調解處理、重要節點防范應急預案等制度,防患于未然,把一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要從現在起做好春節前農民工工資支付的監控工作,防范可能出現的群體性事件。
二、建筑企業勞動保險問題
農民工參保既是國家政策要求也是企業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已于2010年10月28日通過,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把進城務工的農民工的參保專門寫入新社保法是本法的一大特點和變化,同時也詳細明確了用人單位的責任。然后,在很多建筑企業當中,農民工連最基本的保險都沒有辦理。他們幾乎每天都處于工作狀態,一旦發生安全事故,沒有任何的保障和理賠,只有小額的賠償。而對于一些具有危險性的操作,很多建筑單位為了趕工程進度,經常會雇傭一些非專業的施工人員,一方面不能保證施工質量;另一方面增加了施工過程中的風險性,不僅對農民工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還影響到了整個企業的發展。作為建筑監督管理部門,要及時監督建筑企業為企業勞工購買應有的保險比如大額醫療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不僅能夠幫助企業節省因為意外傷害的支出,還保障了勞工的利益。對于一些技術要求高、危險性大的崗位,建筑施工企業要嚴格把好關,嚴查上崗人員的職業資格,杜絕非專業人員上崗,而且應為他們購買大額的商業保險。大力推行建筑業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對認真落實農民工勞務保險制度的企業,相關單位應給與一定獎勵,從建設勞保費專項資金中優先給予解決。
三、建筑企業勞務合同管理問題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勞動合同對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非常重要,農民工由于各種原因在勞動關系中處于明顯的弱勢地位,尤其需要運用勞動合同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由于我國農民工文化水平低,缺乏對法律法規知識的了解認識,導致他們在簽訂勞動合同過程中,就如何才能簽訂一份合法有效的勞動合同的問題并不了解,因此使他們在簽訂勞動合同時經常得到一些不平等的條款,損害了他們的切身利益。最終,使農民工失去了對勞動合同的信任,甚至恐懼勞動合同。
國家規定,用人單位必須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中要明確規定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保護及勞動條件、勞動報酬和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等內容。勞動保障部門要加大對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的監督檢查力度,及時受理勞動合同糾紛。對不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采取欺詐和威脅等手段簽訂合同,以及不履行合同的用人單位,要責令其糾正;對農民工合法利益造成損害的,要責令其進行賠償;造成嚴重后果的,要依法嚴肅處理。
一是主管部門要深入用人單位進行實地調查,切實摸清用人單位不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的原因及現狀;二是簡化《農民工勞動合同書》,使之一目了然。針對農民工不愿簽訂規范的《農民工勞動合同書》,老板認為內容多、涉及面廣、不易懂、沒有時間學的問題,及時征求建筑施工企業及部分農民工的意見,結合實際,簡化勞動合同書,使用人單位和農民工更能直觀地了解勞動合同的基本內容和條款,受到了用人單位和農民工的認可和好評。目三是應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力度。主管部門應采取日常巡查、專項檢查、舉報專查、勞動保障執法年審等多種形式,加大了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力度。四是應加大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規和《職工勞動權益保障條例》的宣傳貫徹落實的工作力度。通過政策咨詢,向用人單位和農民工發放《條例》宣傳提綱102份,懸掛大幅宣傳布標一條等多種形式廣泛地開展了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宣傳;五是加強多部門的協作和聯系,積極探索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長效機制。建筑主管部門應主動與工會、安監、工商、農業、經貿、公安、婦聯等部門的協作和聯系,建立健全相關的聯系會議制度,積極探索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工資支付等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工作,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四、建筑企業勞務人員安全問題
建筑業既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又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就業容量大,吸納的農民工已占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總數的很大部分。建筑業的興旺為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特別是經濟落后地區提供了一個大市場,但作為高危勞動力,安全保障缺失、安全事故頻發,建筑業是安全生產的高危行業,許多建筑業農民工根本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和安全知識教育就上崗,安全事故極易發生,同時,絕大多數建筑業農民工是在工傷醫療保障缺失的情況下從事相當艱苦甚至高度危險的工作。一些企業的生產生活條件非常惡劣、設備陳舊、管理粗放、不投入基本的安全裝備,建筑業農民工加班加點疲勞過度,導致安全事故頻發。
很多建筑施工隊伍的組建非常混亂,甚至隨便拉上幾個人就組成以一個施工隊,而且隨著施工進度而不斷變換施工現場,流動性特別大,極大地限制了進行安全培訓的可行性。同時建筑企業施工的勞務人員大多都來自農村,文化水平低、自我約束力差,培訓的效果堪憂。還有些施工隊伍為了趕進度,總想尋找一些不良的施工辦法,也埋下了隱患。
首先,對錄用的所有工人,都要進行安全技術知識培訓,要讓進場的工人了解該項目的有關安全要求;掌握自身的施工安全技術,提高安全自保能力。對勞工的安全教育是一項復雜的工作,要求相關人員要有耐心,并細心,切不可采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要增強他們的心里認同感,才能進行良好的安全教育。另外,在進行說服教育的時候應盡量避免用文字性的東西進行說教,可以引用一些在工地上已經發生的例子,使安全教育與本工地實際情況進行結合,用事實來闡述安全知識的重要性和危害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由于施工隊伍的流動性,所以可以針對性地在建筑施工工地建設一個流動性的課堂,進行不定時和不定量的培訓。其次,建筑企業要建立相關的安全知識管理細則,要與錄用的勞務單位或個人簽定用工合同,明確雙方的義務和責任,確定違約違紀的處罰方法,特別是安全生產方面的各種要求和規定。對于在施工中模范遵章守紀注意安全生產的工人,應予以適當獎勵;對于違反現場規定不遵章作業、違犯安全規程者,要給予處罰;對于技術條件、身體狀況不適于崗位工作和嚴重違章違紀,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責任者要堅決辭退。同時可以安排一些安全意識比較強的農民工進行監督,建立一個互相監督的理念,使他們能夠更好的認識安全問題。
參 考 文 獻
[1]劉存玲.從簽訂勞動合同環節解決農民工權益保障問題[J].商品與質量.2012
[2]田貴祥.診斷建筑業農民工難題[J].施工企業管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