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業成本管理作為傳統成本管理的改良逐漸成為企業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企業要及時轉換管理思路,汲取作業成本管理的精華,關注與企業外部價值鏈的聯系和強化源流管理,這將使我國相對落后的成本管理產生根本性的轉變。
【關鍵詞】作業成本管理;分類匯總;成本動因;績效考核
作業成本管理是指為了實現組織競爭戰略,增加顧客價值,在對作業及作業鏈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利用作業成本法核算提供的信息,面向企業流程的系統化、動態化和前瞻性的成本控制法。其基本思想是企業是一個為最終滿足顧客需求,實現投資者報酬價值最大化而運行的一系列有密切關系的作業的集合體,企業生產商品或提供勞務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而資源消耗的同時又是價值的積累過程,即價值從一個作業轉移到下一個作業,最后全部積累到最終的商品或勞務上,最終商品或勞務既是全部作業的集合,也是全部價值的集合。
一、作業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
在作業成本管理這一領域,美國波特蘭州大學成本管理教授托尼率先提出旨在改善作業效果的“過程觀”分析法,指出過程觀所要求的信息是“關于影響作業業績的事務的信息,即什么因素引起作業和怎樣妥善地實施作業,企業組織利用這類信息據以改善業績和能被用戶接受的價值”。即作業成本管理的核心是是作業,基本原理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理解。(1)作業的物流方面:根據市場和顧客需求分析現行的作業鏈,識別并力求擺脫不必要的作業,重點分析改善機會大的作業,辨別引起低效或無效作業的因素,即對各類非增值作業根源進行探索,從而重構或改進現有的作業鏈。(2)作業的價值流方面:它通過對作業及作業成本的確認、計量,最終計算出產品成本,作業成本管理從價值流的角度講,要盡可能降低最終產品成本,包括降低所耗用資源的成本或減少產品所消耗的作業。
二、作業成本管理步驟
(1)分析企業生產最終產品的各項作業,將這些作業分類匯總,梳理作業鏈。作業鏈指的是企業為提供產品或勞務所消耗的人力、技術、原材料、環境的集合體,也就是各種工序和工作環節的集合。仔細分析作業鏈的各項作業,確認作業中心,然后匯總,便于企業對各個工作環節的成本進行管理。(2)分類匯總企業的各種資源,并對各個作業環節進行合理分配。由于企業資源的有限性、重要資源的稀缺性,因此,在作業成本管理中要細分資源的類別,對每項資源進行科學合理地動態跟蹤分析,極大地降低作業過程中的資源浪費,盡可能減少損耗。(3)發掘成本動因,就是與戰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成本動因分析,并以成本動因為標準,將各項成本聚集到終極商品或勞務。加強成本控制主要強調兩個方面:一是控制成本動因,只有了解了主要價值鏈活動的成本動因,才能真正控制成本,這里的價值鏈是指為了理解成本心態與差別化的現有或潛在源泉,對企業重要活動所作的分解;二是通過改造和優化企業主要作業鏈活動,如商品設計與研制開發、營銷等,取得成本競爭優勢。(4)建立健全的企業評價體系,加強成本管理的績效考評。實施作業成本管理,必須結合責任會計制度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績效評價體系,將作業中心的確立與責任中心的劃分銜接一致,明確經濟責任和權限范圍。通過使用合適的成本動因,保證成本指標和經營績效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從而有助于管理當局從非財務的角度進行業績評價,進一步從理論上完善責任會計。
三、作業成本管理的優點
(1)可以提供相對準確的成本信息,提高競爭力。作業成本法不但提供了產品成本,還提供了作業成本、動因成本信息,為成本控制和相關決策提供了價值資料。、科學合理地配置相對有限的企業資源,不斷改進商品設計、工藝設計以及企業價值鏈的構成,從而提高企業商品的市場競爭能力。(2)可以改進企業的資本經營戰略決策。作業成本信息由于不是均衡地對間接成本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因而有助于改進產品的定價決策,并為是否停產老產品、開發新產品和指導銷售提供準確信息,也有助于對競爭對手的價格—產量決策做出適當反映。總之,為戰略決策提供準確的信息是作業成本管理的最大功能。(3)可以改善企業績效考核。在作業成本觀念下,按作業設立責任中心,使用更為合理的分配基礎,易于區分責任,減少成本的主觀動因。以產品的各項作業作為責任和控制中心,能促進成本分配的精細化,有助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通過各作業層所提供有價值的成本信息,能明確增值作業與非增值作業、高效作業與低效作業,評價個人或作業中心的責任履行情況。(4)隨著全球信息化不斷發展,市場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現代企業商品生產過程的自動化、信息化以及制造系統復雜化是當前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作業成本管理將成本分配對象,這樣不僅能夠合理地分配各種制造費用,提供較為客觀的成本信息,而且能夠通過作業分析、追根溯源,不斷改進作業方式,合理地進行資源配置,實現持續降低成本的目標。
四、作業成本管理在我國應用的對策
(1)實施作業成本管理應獲得最高管理者的支持。在實施作業成本管理的過程之中,行為和組織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成本管理人員需要與企業生產制造部門、技術開發部門以及市場營銷部門通力合作,針對成本管理中存在問題以及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這需要企業最高管理者以其獨有的地位和權利統籌調度,并在必要的時候進行協調與溝通。且開發與實施作業成本系統即昂貴又耗時,因而應從企業戰略全局出發,注重與競爭戰略、質量與適時系統速度的對接,這也需要企業領導自始至終的大力支持與協調。(2)讓管理者與員工參與作業成本系統的設計,獲取充足的信息資源。為了成功實施作業成本系統,成本管理人員需要識別作業和成本動因,需要財務和非財務指標。因此,為了獲得新成本管理和計量系統必需的信息,必須與那些直接參與運營作業的人員面對面交流,同時應對每一運營和支持部門進行仔細研究,以分析其多層作業來確定成本庫。(3)將作業成本管理法的執行與業績評價和報酬計劃相對接。人們常常抵制變革,企業應向員工保證能夠就其業績做出恰當的評價,在系統設計時就相應推出配套的業績考核制度,以避免企業員工在自身業績受到作業成本管法理不利影響時,對作業成本管理法產生抵觸思想,影響作業成本系統在企業的成功實施。因此,應將作業成本核算與業績考核指標相結合,并且根據業績評價及由作業成本管理法產生的額外工作量,應制定出配套的激勵考核制度,以激勵員工支持及配合作業成本管理法的推行。(4)實行計算機軟件與作業成本管理思想的整合。要使作業成本管理法在我國企業中成功實施,必須有良好的信息系統與之配套。作業成本核算軟件的優劣會嚴重影響作業成本管理法在企業的成功推行。應合理開發與完善作業成本系統軟件功能,簡化作業成本系統的初始設計,初始設計應避免過多人參與,以降低成本并可減少試運行時間;程序設計時要注意簡化員工日常動因、資源消耗情況等的輸入,可根據不同崗位設置作業成本系統軟件功能,以便于操作。(5)員工及管理人員培訓。首先,應在會計教科書中對作業成本管理法作更深入的介紹,從而增強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實際運用能力;其次,我國具備實施作業成本管理法的企業,應加強該方面的人力資源培訓,從而增加作業成本管理法的執行力度。通過講座等形式對管理階層進行有關作業成本管理法的培訓,管理層逐漸了解能推動運營的作業。
總之,隨著經濟環境的性變化,作業成本管理作為傳統成本管理的改良逐漸成為企業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國的企業如能及時轉換管理思路,汲取作業成本管理的精華,將使我國相對落后的成本管理產生根本性的轉變。
參 考 文 獻
[1]張偉杰.作業成本法在我國制造業中的應用[J].商.2012(17)
[2]李然.作業成本法在我國制造業的應用現狀分析[J].財會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