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勞務派遣是新形勢下出現的一種人力資源配置方式,是一種新的用工方式,是勞務派遣機構根據用人單位的需要,推薦符合用人單位條件的人員并簽訂勞務派遣合同,派遣到用人單位工作的活動。本文對此問題展開論述。
【關鍵詞】勞務派遣;問題與對策
一、勞務派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同工不同酬。一是勞務派遣人員與在職職工薪酬對比:沒有獎金,工資待遇相對較低。二是勞務派遣人員與在職職工保險繳費基數對比:勞務派遣人員按當年保底繳費基數扣繳,比在職職工低,影響今后的退休待遇。三是在同樣的環衛工作崗位上工作,有的是全日制工資待遇,有的是非全日制工資待遇,容易引發矛盾。四是生產需求性用工與困難家庭安置性用工薪酬待遇應有所不同。(2)勞務派遣用工的勞動關系不明確。按照勞務派遣規定,勞務人員的勞務合同由勞務派遣與之簽訂,用工單位只“用工”,不直接與勞務人員有勞資方面的關系。用工單位與勞務派遣人員只有勞務使用關系,沒用勞動合同關系。但我們發現各用工單位的勞務派遣人員絕大部分是原單位協解人員,有的甚至是協解前原單位原崗位工作人員,他們有問題不會找勞務派遣公司,只會找用工單位。他們認為自己是“返聘人員”,而不是“派遣人員”。(3)勞務派遣人員考核、監督、管理機制不完善。有些勞務派遣人員在工作中沒有長遠打算,干一天算一天,勞動紀律不嚴,用工單位無法對其嚴格考核,工作任務沒有完成扣了工資會引發上訪。若勞務派遣人員沒有違反法律及廠紀廠規,出工不出力,要想解除其勞務合同難上加難,會造成維穩壓力。但勞務派遣人員若不想干,可以隨時離職而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使用工單位工作十分被動,卻沒有好的約束管理機制。(4)勞務派遣人員的投保方式不統一。現在的勞務派遣人員繳費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扣兩項險,即扣工傷險和失業險,另一種是扣五項險,即扣養老、醫療、生育、工傷和失業五項險。扣兩項險存在一定的法律風險,但卻是解決其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的一種方法。扣五項險雖然沒有法律風險,但繳費負擔太大,扣五險后每月實際收入減少很多。為了規避法律風險,應該嚴格執行五項保險繳納的規定,但為了防止維穩方面的風險,幫助弱勢群體,只有暫時執行兩項險繳費。這是暫時性、過渡性的兩種保險繳費方式。(5)勞務派遣人員用工儲備不足。目前企業新增用工有三種途徑:一是大專畢業分配,二是復轉軍人安排,三是勞務公司勞務派遣。前兩種途徑人數少,解決不了企業技能操作崗位缺員的現象,只有勞務派遣可以作為現階段用工的主要途徑。勞務派遣人員的技術水平普遍偏低,技術好的大多離開國企進入民營企業了,留下來的協解人員年齡偏大,技能水平偏低。國企子女大多不能吃苦耐勞,對派遣崗位挑三揀四。因此造成了一方面隨著企業在職的年齡逐漸老化,退休高峰期隨之而來,企業用工短缺現象發生。(6)企業子女就業難。一方面,企業子女沒有掌握一門技能,大學畢業之時就是失業之即。家長又怕兒女在外吃苦,千方百計將子女招回到身邊即無法有合適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隨著企業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一線單位等對外拓展業務的單位用工需求大增,但他們解決用工矛盾的主要途徑靠當地勞務公司派遣社會勞務人員。一些企業為解決本單位失業子女的安置問題,將其子女安排到生產一線,簽訂勞務派遣協議,解除了本單位的子女就業壓力,但其它企業沒有生產崗位需求的單位,只能以困難家庭安置在非全日制崗位上。這就引發各企業間失業子女待遇、用工形式不平衡、不統一的矛盾。
二、對勞務派遣工作的建議
(1)提高生產需求性用工派遣人員待遇,逐步實現同工同酬。為了穩定生產一線的勞務派遣人員,在薪酬分配方面要體現同工同酬原則,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并且提供更多的成長通道鼓勵他們實現崗位成才。(2)建立《技能操作派遣人員信息庫》。由勞務派遣公司收集掌握全局技能操作崗位的勞務派遣人員信息,以及失業人員中有技能、有文憑、想就業的人員各種信息,并定期在人力資源網上發布,用工單位可以根據用工需要招聘到合適的勞務派遣員工,做到資源共享。(3)建立預備制用工、培訓機制。建議企業主管部門根據各企業五年之內用工需求和計劃,安排培訓部門對企業職工失業子女進行有針對性、訂單式培訓,同時建立預備制用工機制,實行先培訓后就業的政策,減輕企業職工子女就業壓力。只要解決了就業問題,就解決了民生問題。(4)企業可持續發展要靠人力資源做保證。一些專業化施工企業存在一線操作人員缺員現象。建議企業加大“用工形式”的宣傳力度,改變失業子女非全民職工、子女勞務工不干的老觀念和現象。“勞務派遣”這一用工形式是現階段用工的主要形式,只是用工企業要不斷地深入基層,勇于創新,在“勞務派遣”的管理機制、薪酬制度等方面探索出一條新途徑,使用工更加規范,更加符合法律法規,更加適應市場化用工的需求。
我們相信,“勞務派遣”這一用工形式將不斷地完善,從而適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在防范風險和完善勞務派遣制度方面不斷探索和創新,勞務派遣工作會逐步走向健康成熟的軌道。